葉麗芳
(廣東省惠州仲愷高新區第二中學,廣東 惠州)
生態課堂主張將課堂轉變成一個具有動態交往的生態場,在教師的幫助和引導下,學生獲得知識,不斷提高能力。生態課堂強調“以生為本”,在良好的教學環境下,保證學生的學習效率,以主動獲取知識為基本途徑,主動思考,自主獲得結論。因此英語教師在打造生態課堂的過程中,一定要給予學生相當的自由,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為前提,培養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不僅僅是學英語,記英語,而是能做到靈活地使用英語。可以設置較多英語課堂角色,創造更形象的語言環境,學生在練習的過程中體會英語學習的樂趣,也仿佛置身于英語環境中,更利于英語語言習慣的培養,能說出并運用更加正宗的英語。
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只有交流才能體現其價值?,F階段英語課堂比較沉悶,往往是教師教,學生聽,理解了之后,再去努力記憶。這樣的教學方式使得英語失去了原有的色彩,變得枯燥無味。打造初中英語生態課堂,就是讓英語學習活起來,而第一步就是先交流。敢于說英語,就邁出了成功的第一步,對于學生來說,要從心理上突破障礙。英語發音不好,就去糾正發音,如果不表達出來,很難進步。教師要善于和學生交流,不是去提問學生,而是引導學生能主動與自己交流。首先,要選擇學生比較感興趣的話題。初中英語教材中,選材多源自生活,是一些生活中常用的對話,教師完全可以“就地取材”,經過微加工,就能夠直接拿來教學。例如“my hometown and my country”這個學習主題,如果教師只是圍繞初中生的家鄉和國家來交流,學生能談論的內容是有限的。而且一些學生的見識并未完全展現出來,這樣的交流是狹隘的。教師除了讓學生談論自己的家鄉以外,可以擴展到其他城市,甚至是其他國家。現在生活條件比較優越,很多學生在比較小的時候就已經去過很多地方,用英語來描述自己的這些見聞,不僅增加了自豪感,而且能使用到更多的英語詞匯。如果學生不會用英語來描述某個場景,可以請教教師,英語教師給出比較簡單的表達方法,再讓學生進行闡述。若將這一活動設計成小組比賽,允許每個小組有三次求助教師的機會,看哪個小組能描述更多的城市,或者是用更多的詞語來描述自己的家鄉。這樣將交流的主動權交到學生手上,更有利于課堂生態的構建。
英語教材按照內容、學習難度或規律等分為多個單元,每個單元之間既獨立又相互聯系。為了能夠普遍提升學生的英語水平,達到課標教學的基本要求,而且保證學生處于積極互動的狀態,建議采用合格證模式。傳統教學中,學生會更加依賴老師,甚至認為學習是給教師學的,這一點不消除,學生很難在互動中占據主體地位。采用合格證模式,每個單元為一個節點,制定科學的評價方式,學生只有通過這個單元的考核要求,才能得到一張合格證。如果教師有一定的繪畫和設計能力,可以將合格證設計得更加多彩多樣,富有吸引力。還可以直接從網絡上購置合格證,自主定制合格證。這樣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就會得到調動,而且每一次的進步都能得到及時的肯定。學生與教師的互動會更加強烈,會主動向老師要求考核。在課堂生態中,學生只有處于主體地位,才能主動地學習,成果才會更加明顯。合格證的模式讓學生成為互動的主體,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實現共同的進步。
如果說合格證模式是為了提升班內學生的平均水平,改善課堂整體生態,那么積分模式就是給更多學生一個自我展示的機會,促使優秀的學生變得更優秀。學生主動學與被動學的差別很大,營造學生自主學習的生態課堂,利用師生互動的方式,采用積分制的評價機制,更有效,也更高效。采用積分模式,讓學生的點滴進步都能記錄在案,而且積分的增加也表示教師對學生的關注,是積極互動的表征。但這一模式下,教師必須設計科學的積分增加機制,不能過于膨脹,也不能過于吝嗇。積分制模式讓更多喜歡英語的學生帶動整個班級的氛圍,從而營造課堂的積極生態。
總之,新時期,初中英語生態課堂教學更關注學生的學習心態,是否處于積極的課堂氛圍之中。建議采用不同的教學模式,對學生進行針對性的興趣激發,使其用更加開放的心態投入到英語學習中,才能真正提高互動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