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麗麗
(南昌航空大學附屬學校,江西 南昌)
中華五千年文明源遠流長,語文作為文化發展中一顆耀眼的行星,一直是我們要學習的內容。語文是各學科的基礎,學生只有學好語文,才能提高閱讀理解能力,更加輕松地學習其他課程,為全面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隨著經濟和社會的快速發展,人們對語文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進而對語文教學有了進一步的要求,新課程改革便是在這種情況下提出的。為了實現新課程改革的目標,初中語文教學應轉變傳統的教學方式,運用新的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方法,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雖然初中語文教師在努力創新課堂教學模式,豐富課堂教學方法,以求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但是課堂教學效率低仍然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重要問題。因此,如何構建初中語文高效課堂依然值得我們深思。
近年來,隨著信息技術的進步和快速發展,多媒體這種新興的教學方式受到了教師的青睞和學生的喜愛,這是因為多媒體能夠將教學內容、動態圖畫、音頻視頻等功能整合成一個整體,打破“填鴨式”教學形成的沉悶的課堂學習氛圍,使課堂教學變得生動形象、充滿趣味性。多媒體的使用不僅可以節省課堂教學的時間,還可以使學生對語文的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和熱情,從而使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得到提高。
例如,朱自清的《背影》是一篇散文,對情感的要求比較高。在講授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在課堂開始前幾分鐘為同學們播放一首耳熟能詳的歌曲——《父親》,低沉的歌聲緩緩響起“總是向你索取卻不曾說謝謝你,直到長大以后才懂得你不容易,每次離開總是裝作輕松的樣子,微笑著說回去吧轉身淚濕眼底……”徐徐歌聲將學生帶入淡淡哀愁的意境之中。帶著這樣的意境去欣賞課文,學生進行自主閱讀和深入探索,體會父親與兒子之間的親情,更容易理解文章的內涵。
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當注意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合作探究精神,避免傳統灌入式教學模式的弊端。探究式學習是教學改革下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在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構建初中語文高效課堂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進行《蘇州園林》的教學時,教師先對學生提出一些問題,讓學生快速閱讀課文的同時進行整體感知、思考:(1)本文是一篇說明文,其對蘇州園林進行描述的過程中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這些說明方法分別起到了什么作用?(2)本文在寫作的過程中抓住了蘇州園林建筑上的哪些特征?(3)這些特征整體來看是從哪幾個方面進行說明的?局部又是從哪幾個方面進行說明的?(4)這是一篇寫建筑物的說明文,作者為什么采用邏輯順序而不是空間順序來寫?隨后讓學生帶著這些問題進行自主閱讀,在小組討論的過程中對文章進行深度理解和深入分析,努力在閱讀和討論的過程中找到問題的答案,從而對文章結構和內容有一個整體的把握和感知。探究式學習能夠讓學生把握課文的整體性,形成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模式,在不知不覺中構建高效課堂。
語文教學在教會學生語文知識的同時,還對學生語文素養、思想品德等進行培養和教育。初中語文課文多包含深刻的哲理,對學生優秀品德素養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培養作用。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在解讀課文的同時引導學生一步步找出文章中所表達的情感與精神,讓同學們感受作者為什么要寫這篇文章,其要表達的主要意思是什么,進而提出本文的中心主旨。這樣有利于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優秀品質和道德精神,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基于新課程改革的具體要求,初中語文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加入情感的解讀,利用語文的學習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比如,教師在講解《送東陽馬生序》這篇古文時,首先要讓學生對文章中的字詞自行解讀,教師再對錯誤的地方進行點撥,完成文章的翻譯;然后讓學生在閱讀課文的過程中了解文章主旨,深切感受作者求學時矢志不移、不畏艱苦、勤奮努力的精神品質,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當中潛移默化地形成刻苦、勤奮的精神和虛心學習的態度,為未來的成功奠定基礎。
總而言之,構建初中語文高效課堂,并不是在短期內就可以完成的,必須經過長期的努力,付出很多心血去進行教學方法的探索。只有總結出一套適應當代社會發展、符合新課程改革要求和初中階段學生學習特點的教學方法才能使初中語文課堂效率得到提高,才能構建初中語文高效的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