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云
(上海市民辦交華中學,上海)
作為支撐我國新課程改革的兩大理論基礎之一的建構主義強調了學習情境之于學生學習的意義以及重要性。學習情境不僅是促使學生主動學習的驅動力,還是實現學生快樂學習的第一要義。有效情境的創(chuàng)設能夠使學生以積極的態(tài)度自然而然全神貫注地投入到課文的閱讀之中,使學生產生如臨其境、如聞其聲、如見其人的感覺,從而使學生張開情感的翅膀,在閱讀的世界里盡情飛翔,充分感受文中所描述的場景,深刻體悟字里行間蘊含的作者的真摯情感。因此,良好的閱讀情境對閱讀教學有效性的提升發(fā)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鑒于初中語文課文所涵蓋的知識較多,有些知識都超出了初中生的生活圈,教師在開展這類課文的閱讀教學時,可以借助多媒體設備創(chuàng)設與所學內容相關的閱讀情境,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與閱讀熱情。例如,在開展滬教版初中語文教材中葉圣陶的《蘇州園林》這篇課文的學習時,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良好的閱讀情境,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與閱讀熱情。首先,教師利用多媒體把一些與蘇州園林有關的圖片或者視頻呈現給學生;其次,教師引導學生把自己的感受分享給其他同學。在精美生動的圖片的感染下,在有聲有色的視頻的影響下,學生自然而然地進入這種良好的閱讀情境之中,如此一來,他們不僅可以更加深刻地感受蘇州園林超凡的造園藝術,還可以深刻體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四大要素之一是“協作”,將這一理論轉化到語文閱讀教學中即指要加強學生與學生之間合作學習、教師與學生之間交流互動。為了踐行這一新的教學理念,教師可以在開展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活動中使小組合作學習與語文閱讀教學有機融合,使每個組員都能擁有展示自我風采的嶄新舞臺,使每位組員在協作學習的過程中找到學習的榜樣,以便“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比如,在開展杜甫的《石壕吏》的教學時,我為了提高這首古詩教學的有效性,積極采用了合作學習的方法。首先,我根據學生的性格特點、學習成績等方面的差異對全班學生進行合理有效的分組,并讓各個小組為本組取一個名字。其次,我把依據這首古詩的教學難點與重點所制定的合作探究的任務告訴各個小組:(1)古詩中的老嫗是心甘情愿地要求去前線抗戰(zhàn)的嗎?(2)請各個小組的所有成員通過自己的想象把古詩中省略的官吏的話補充完整,并把自己的想法分享給組內其他成員。(3)小組成員在自我思考的基礎上共同探究討論本首古詩的寫作手法。教師在這節(jié)課的教學中充分使用了合作學習的方法。這樣一來,不僅可以使學生在合作閱讀、相互討論的過程中體會到閱讀的快樂,還能使閱讀教學在合作學習這一方法的作用下變得更有效。
我國著名教育學家陶行知在一次講座中說到:“教育必須是生活的,一切教學必須通過生活才有效。”這種觀點充分強調了教育教學與生活的密切關系。基于此,教師在開展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活動時,可以引導學生聯系生活理解課文中的重點語句,體會課文中蘊含的思想感情,這不僅有利于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還能促進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提高。教師在開展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活動時應使生活化教學法與語文閱讀教學緊密地結合起來。比如,在學習《大自然的語言》這篇課文時,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經歷說一說在生活中所觀察到的大自然的現象。有的學生說:“在大自然中,我們不僅可以聽到婉轉的鳥鳴聲,還能欣賞到絢麗繽紛的花朵,還可以看到青蔥的小草,還可以欣賞到比二月花還要紅的楓葉。”還有的學生說:“雪花從空中飄落而下,有的似柳絮,有的似鵝毛,美麗極了,整個世界銀裝素裹,這告訴我們冬天來了。”上述做法不僅讓學生認識到每一篇文章都與生活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還使他們樹立大了大語文觀,開闊了學生的閱讀視野,提高了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總之,為了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教師應以學生的真正需求為出發(fā)點,并不斷接受新的教學理念,采取新的教學策略。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使學生的閱讀興趣以及閱讀熱情得以激發(fā);可以開展小組合作學習,使學生在小組內部進行合作閱讀;還可以引導學生聯系生活經歷,使他們積極主動地進行閱讀活動,如此一來,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會更加高效精彩,炫動繽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