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輝
(廣東省江門市江海區禮樂街道第三初級中學,廣東 江門)
我覺得數學備課存在著一些弊病:或照搬現成的教案;或以老經驗上課;或課堂上花樣層出不窮,但不切實際;或備課不深入,只是知識的簡單重現;或備課有所偏頗,忽視中下層生等,如果這樣的備課,給人以不夠務實的感覺,沒有順應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做到真正的教書育人。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開發學生的潛能,滿足每一位學生的求知需要,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數學習慣,不怕困難,勇于攻關,樂觀向上等等良好的健康的心理品質,正是當前數學教師中承擔的一個重要的任務。若教師備課不深入細致,那么學生在教學實踐中難以形成以上良好素質。因此,本人結合教學實踐的經驗,談談數學備課的幾個重點。
1.教學目標應該是具體而不是抽象籠統的,使教學有的放矢。例如,知識目標中“使學生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判別式,并利用它進行有關計算”應具體為:(1)了解什么是一元二次方程的判別式,并會用符號表達判別式;(2)明白為什么可用判別式判斷根的情況;(3)會利用Δ=b2-4ac判別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情況;(4)會根據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情況判別Δ的大小;(5)能在含有字母系數的一元二次方程中利用Δ判斷字母系數的取值范圍等,教師應把知識目標細分化,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一一實現。
2.教學目標應該是可測的,并可以達到的
例如,“使學生理解直角三角形中銳角的正弦的意義”。如何才算是理解這個義呢?可提問學生作如下測量:(1)能說出銳角A的正弦代表一個怎樣的比值;(2)能在Rt△中,給出任意兩邊的長度,求出銳角的正弦值;(3)對銳角A的大小不變,同時擴大或縮小邊長若干倍。sinA的值是否變化?作出判斷并說明理由;當銳角A大小變化時,sinA的值是否變化并說明理由。
教學目標不能定太高,應是可以達到的,否則,目標實現不了,反而讓師生心里不踏實。
3.教學目標應具有從識記、理解到綜合運用由低到高的水平遞進
如上面說到的一元二次方程判別式教學就反映了識記到綜合運用的遞進,把知識化為能力。
教學過程實質上是師生進行情感交流的過程。學生對數學有興趣或對數學教師有好感,或學習勁頭大,情緒高漲,那么學生掌握數學知識的質量就越來越好,這就是情感因素起作用。因此,在備課時,教師必須考慮到學生的性格品質、學習態度、數學運算能力、數學基礎等等。這一切都需要教師深入了解不同能力層次的學生的需要,要求教師到學生中去,幫助學生克服困難,鼓勵學生積極上進;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使學生熱愛數學,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主動性。特別是待進生,教師應該給予耐心熱情的輔導,更多的關懷和鼓勵,使這些待進生在教師的悉心幫助下取得意想不到的進步,這些進步,會使待進生感受到成功的樂趣,從而更加自覺地學習。事實上每一位身心健康的學生都有學數學的能力,我們絕不能因暫時的成績而厭惡他們。激發每一位學生的學習動機,積極進取,戰勝困難,是素質教育里的一個重要內容,利用情感因素增強教學效果,實踐證明是行之有效的好辦法。
1.善于化抽象為具體,化單調為生動
教材是根據教學目的精心編排的,有的內容本身就十分生動,引人入勝,但有的內容單調抽象,學生難以理解,這會影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師必須根據學生的情況、學校的實際,適當地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感性材料,如自制教具、生動事例、圖片、PPT、錄像等,使抽象內容具體化,單調內容生動化,引導學生根據這些材料總結出數學規律,使學生的腦海中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象。
2.恰當使用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使用得當能達到化難為易、化繁為簡的目的,減輕學生的負擔,事半功倍。所以教師備課時,一定要在教學方法上下工夫,這是備課的中心內容之一。教無定法,但教學一定要得法,備課就是要備得實實在在。
3.習題的設計要具有坡度性,適應不同層次的需要
學生的能力差異很大,在一班學生中,教師使用同樣深淺度的習題,同樣的解題速度,檢查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是不明智的。為滿足大多數學生的需要和數學優生的進一步優化,也為了學生在循序漸進中提高知識運用能力,習題一定要精心設計,巧妙安排,有坡度、有層次性,使待進生得到發展,讓學有余力者在解題中開發數學智力。值得注意的是辨誤性習題的設計,學生在應用公式、定理時,總是不自覺地犯這樣或那樣的錯誤,如完全平方公式應用,常犯的錯誤是(a±b)2=a2±b2,教師預見地設計一些辨誤習題,讓學生剖析病因,改正錯誤,防患于未然。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要備好課,必須經過長期的鍛煉,不斷積累,不斷開拓創新。素質教育著眼于全體學生的發展,又要注意到學生的差異,注重學生個性特長的發展,我們備課要注意體現這個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