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國瓊
(廣東省信宜市金垌鎮金垌中學,廣東 信宜)
歷史素養,是指一個人通過對于歷史知識的學習而形成的對歷史知識進行閱讀和理解的能力,對歷史發展規律以及社會運行規律進行深度認識的能力,對歷史發展所持有的、正確的態度,進而形成一種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可以說,歷史素養是一個人應當具備的核心素養的基本組成部分,更是當前歷史教學的重要目標。尤其是在當前歷史發展進入新紀元、全球經濟一體化步伐不斷加快的新形勢下,世界文化也在不斷融合、互相影響,在這種局勢之下,能夠對歷史有一個正確的看待,能夠對祖國產生足夠的感情,能夠不斷傳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都是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所以作為一名初中歷史教師,應當在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正確觀察歷史、分析歷史、創造歷史的理念和能力,不斷培養學生的歷史素養。
初中歷史具有強烈的人文性,同時也具有強烈的導向性,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應當注重培養學生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保證學生能夠從對國家的發展與社會的更替的歷史學習中發現更多的愛國主義教育基點,從而形成較高的國家榮譽感和民族自豪感,培養學生的愛國思想。例如,在人教版歷史八年級下冊第三單元“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第九課《改革開放》的教學中,教師從《春天的故事》這首歌談起,講到了我國包括深圳、珠海、汕頭、廈門等第一批經濟特區的建立,講到了從經濟特區到沿海開放城市,到沿海經濟開放區,再到內地的輻射發展進程,講到了從改革開放到現在中國在國家綜合國力方面的不斷提升,講到了中國在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科技、農業、工業等各個領域取得的矚目成績,并組織學生進行改革開放成就的總結,比如自己家的住房、出行方式、日常飲食水平、衣著方面的水平,讓學生真切感受到了改革開放推動我國各行各業的高速發展,讓學生為身為一名中國人而深感驕傲與自豪,實現了學生愛國主義情操的不斷增強,有效培養了學生的歷史素養。
我們對初中生進行歷史教育的目標,包括讓學生對中國以及社會歷史發展進程有一個整體的把握和深入的了解,能夠對社會由低級向高級發展的必然規律有一個準確的認識,能夠形成良好的歷史發展觀念,能夠用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去看待歷史、分析歷史,能夠用反戰的眼光看待歷史事件。這就是學生的歷史價值觀念,也是學生的歷史素養包括的內容之一。例如,在人教版初中歷史九年級上冊第三單元“古代文明的傳播與發展”第六課《古代世界的戰爭與征服》教學中,教師就組織學生對希波戰爭、亞歷山大大帝東征、羅馬帝國的擴張等進行了研討,讓學生認識到這些戰爭確實給征戰雙方帶來了巨大的損失,造成了無數生命的隕落,無數家庭的妻離子散,這是一種不應該出現的情況。同時也讓學生認識到戰爭催動了文化、體育、經濟、科學技術、建筑、教育等方面的多民族融合,讓世界的東西方文化實現了更加深入的交流,這對于歷史進步來說也是一個有利的方面。這樣反正辨析,保證了學生正確歷史價值觀念的形成,推動了學生歷史素養的提升。
當今社會發展形勢下,和平與發展成為全世界人民的主流認識。只有保證世界的和平,才能為國家的發展、民族的振興提供更加良好的環境;只有國家的發展,才能為人民帶來更加安康的生活,才能保證人民的幸福。因此,培養學生珍愛和平、反對戰爭的理念成為培養學生歷史素養的重要內容。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舉辦以“抗戰”為主題的活動,例如手抄報展示、抗戰圖片展覽等不同形式的活動,讓學生充分認識到戰爭給我國帶來的災難,從而形成落后就要挨打的正確意識,培養學生珍愛和平的理念,實現學生歷史素養的培養。
總而言之,初中歷史是提升國民素質、培養學生的健全人格、培養學生的優良品質、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操、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的重要方法,更是促使學生形成科學的社會觀念、歷史觀念、人生觀念的重要途徑,因此作為一名初中歷史教師必須高度重視學生歷史素養的大力培養,為學生成長為一名對國家、民族發展有杰出貢獻的人才注入更加充沛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