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淑玲
(吉林省德惠市第八中學,吉林 長春)
荷蘭數學家佛賴登塔爾認為,學習數學的正確方法就是進行再創造,學生將本人學習的東西自主發現或創造,教師通過引導與幫助,使學生進行分工合作,并不是將現場知識進行灌輸。應當全面結合新課程標準要求,使學生經歷數學知識的再次創造,感受數學美,才能夠激發學生數學學習熱情,將數學新知識融入原有知識體系中。所以在新課程背景下,開展初中數學教學,教師首先要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熱情,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才能夠使學生積極踴躍地進行思維探究。
“感人心者,先乎于情。”所以開展初中數學教學,教師應當加強與學生的情感交流。通過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與學生做朋友,與學生真誠地溝通交流,才能夠使學生增強對教師的信任感與友好感,從而增強學習興趣。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能夠產生情感期待效應,學生會感受到教師的期待,并且激發強烈的數學求知欲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滿腔熱情,使學生從教師的精神中感受到振奮,同時教師也應當關愛每一位學生,尊重學生之間的個性差異,使學生感受到教師關心我、期待我,這就需要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采用微笑教學,通過肢體語言與眼神交流,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使學生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關心與呵護。
初中階段,由于受到中考壓力的影響,部分學生數學學習覺著枯燥乏味,由于學生的心理活動處于活躍興奮狀態,才能夠有效掌握知識,所以教師在開展數學教學前,應當重視營造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正確合理地運用數學教學藝術,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傳統教學過程中,過于重視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卻忽略了學生學習興趣與學習思維的培養,學生只能夠機械式地學習,難以發表自己的看法,教師也并未掌握學生學習認知規律。在教學時,教師應當結合新課程標準要求,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正確的引導與幫助,引導學生擺脫原有數學思維的束縛,教師應當創新教學模式,采用適合學生學習發展的教學手段,能夠根據學生近階段的學習狀況,創新教學方案。根據學生的學習思維與學習習慣的不同,可以采用分析案例法或者是問題教學法。
數學與我們的生活緊密相連,數學也是一種美,也是一種藝術,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引領學生感受數學理論知識的邏輯性與縝密性,從數學探究過程中感受數學學習魅力。例如,學習黃金分割比例時,能夠發現和諧之美,學習三角形感受平衡美,數學公式那樣的嚴密整潔給人一種美感。日常生活中存在的大量圖形,也是幾何圖形本身演變出來的,所以教師應當引導學生根據數學重要理論進行分析,發現日常生活中的幾何圖形具有較強的審美價值,并且充分運用圖形線條美以及色彩美給予學生數學感知,使學生感受到數學美帶給日常生活的美的感受。例如,學習數學三角形時,教師可以讓學生事前準備,兩個完全相同的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與鈍角三角形,使學生在課堂上經過拼一拼,組成學過的圖形。通過小組探討交流,學生能夠快速得出答案,根據教學實踐表明,使學生動手操作,能夠提高課堂教學興趣,活躍課堂氛圍,并且此種學習方式,獲取知識的記憶程度,也比講授式教學更加深刻。
數學是一種文化,《易經》卦象也運用數字進行表示,河圖洛書也是數的方陣。在日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加強數學文化的有效融合,能夠結合教學內容,講述數學發展歷史以及數學家的故事。使學生能夠感受到我國數學技術的不斷進步與發展,通過數學歷史能夠總結數學概念,通過數學家的故事,能夠增強數學學習毅力感受數學家的堅持與執著。例如,學習圓周率時,可以簡單講解祖沖之的故事,學習黃金分割時介紹華羅庚的趣事。教師應當巧妙運用數學家的勤奮精神,鼓舞學生不斷學習,幫助學生了解數學公式與概念的創始與發展過程,從而增強學生的數學思維,提高學生數學學習興趣。
綜上所述,我們能夠看出,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開展初中數學教學,教師應當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采用創新教學模式,為學生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在教學過程中能夠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培養學生的學習熱情。這就需要教師正確認識數學興趣引導的重要性,首先要提高自身的專業知識與綜合素養,才能夠全面考慮學生多元化發展中的興趣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