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詩佳
(湖北省襄陽五中實驗中學,湖北 襄陽)
學生是教師教學的對象,是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因而學生對課堂教學質量的高低有第一發言權。獲得最真實有效的評教結果是非常重要的,通過學生評教活動加強師生交流,使學習中的雙向信息反饋更加活躍。影響初中生參與評教過程中認真程度差異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所謂氛圍,是指圍繞或歸屬于一特定根源的有特色的高度個體化的氣氛,通常指周圍的氣氛和情調。氛圍屬于外部環境,是外因。唯物辯證法說:“內因是事物發展的根據,是第一位的原因;外因是事物發展的必要條件,是第二位的原因?!倍@個第二位的外因對參與評教的學生的認真程度起著重要的影響。
一般將氛圍分為兩種:環境氛圍和人文氛圍。環境和氛圍一樣,人在環境幽美的地方會心情舒暢,辦事效率也比較高。和諧的環境氛圍能夠使人際關系更加和諧與融洽,使群體成員的心理相融,激發集體內人員積極完成應該做的事情。假如沒有良好的氛圍,那么人與人之間就沒有充分的信任與溝通,就無法敞開心扉進行經驗交流和學習。事實情況下,缺乏環境的誘導和人文的影響,初中高年級大多數學生認為評教是“過場”,對評教也有相應的顧忌與保留,這就造成了初中高年級學生評教氛圍的淡化。
面對學生評教,不同學生會有不同的態度,態度的差異導致了在參與評教時認真程度的差異。假如學生認真參與網上評教后發現網上評教沒有得到期望的反饋或者預想的作用,則會在下一次的評教中敷衍了事,相應的,學生的態度則由肯定向否定方面轉化;反之,如果假如學生認真參與網上評教后發現網上評教能夠得到期望的反饋或者預想的作用,則會在下一次的評教中繼續認真填寫、積極反饋,相應的,態度的強度在肯定程度上繼續發展。面對評教,不同學生會有不同態度,態度的差異導致了學生在評教時認真程度的差異。
學生評教結果的反饋方式有很多種,反饋的得當與否直接影響到學生和教師的情緒。學生希望評教結果以某種公開的方式公布出來,讓他們了解評教的真實情況。但是,在反饋學生評教結果時,假如學校將評教結果直接向全校公開,可能會引起教師的消極情緒;但如果學校將評教結果保密,又會引起學生的不信任。所以說,評教結果處理的好壞將會影響到學生參與評教的認真性。
很多學生對評教持有懷疑態度,發出了質疑的聲音,所以合理地進行評教結果反饋,不僅是讓教師知道評教結果,同時也是讓學生了解評教結果。這樣,才能使學生從心理上認為自己進行評教是有意義的,而評教也并非“形式主義”。
學生個人對評教結果是否想要了解的態度問題是評教中的一個關鍵性問題。學生作為評教的主體,其對評教的認識程度決定了其評教的態度和積極參與的程度。學生評教中,如果認識不到學生評教是教學環節的組成部分和自身的一項權利,對評教活動、評教結果持“無所謂”的態度,學生評教活動就會敷衍塞責,不能認真地回答提問,進行客觀公正的打分。相反,學生對評教結果有想要了解的強烈愿望,那么,很大程度上學生能認真去對待評教,對教師的教學做到實事求是、客觀公正的評價,并提出合理的建議。
每個學生都希望在學校得到優質教學,滿足自己的學習需求,也希望學校給予他們一定的參與教學管理的機會,對自己的任課教學情況發表意見。在評教中,教師與學生分別扮演著兩個重要的角色:被評者與評價者。教師作為被評價者在知道評教的結果后,對待自己上一個階段教學情況的態度影響著課堂教學質量的改進。
如果學生長時間感覺評教的實施并沒有起到改善教學、提高教學水平的作用,并沒有實現學生獲取高質量教學的需求和自身的學習利益,評教前后同一名教師教學質量沒有一點變化,那么他們就會懷疑評教是否真的有用,如此往復,學生便會認為評教可有可無,對學生評教就會抱以冷漠、無所謂的態度,把學生評教當成一種形式主義或者說與己無關的活動。從學校角度上來說,這也沒有實現通過評教提高學校整體教學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的目標。
總而言之,在獲得真實、有價值的學生評教結果后,怎樣合理地分析利用,最大限度發揮教師教學主動性和學生學習積極性才是最終目的。教學質量的提高既需要依靠學生與教師兩個方面的努力,又需要學校的全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