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孝安
(湖南省益陽市安化縣馬路鎮初級中學,湖南 益陽)
學校工作要以“德育為首,教學為主”。初中化學是化學教學體系中的入門級起點,這個初級階段的興趣是學生學好化學的動力源,能否在接下來的時間里讓學生愛上“化學”這門課程,并主動學習,完成教學計劃,包括德育工作任務,這是作為一名化學教師必須研究的課題。我在近二十年的化學教學生涯中嘗試將安化山區的地方特色及資源優勢緊密結合初中化學教材的相關內容,讓學生感受到化學就在我們身邊。這樣既有利于學生理解有關的化學知識,又水到渠成地完成了德育工作,同時還有利于學生保持學習化學的濃厚興趣。
化學對于初次接觸的九年級學生來說是比較抽象的。教材中“思想教育”的顯性內容也不多,這就需要教師善于挖掘、善于聯系。在《緒言》中講解化學史時,我有意讓學生認識到我國古代在化學方面的重要成就,從而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其中蔡倫的造紙術就是用竹木作原材料加工而成,我就不失時機地聯系到安化山區是湖南有名的“林業資源大縣”,擁有豐富的竹木資源,這便是造紙的好材料。在學習第十單元《中和反應》中“土壤的酸堿度”知識時,我告訴學生安化山里的土壤呈弱酸性,特別適合種植茶葉,由我們家鄉的“云臺大葉種”繁衍出來的茶葉,加工而成的安化獨有的“千兩茶”享譽世界,安化也因此被稱為“中國黑茶之鄉”。在學習第七單元的新能源知識點時講到水能是新型能源之一,我聯系安化又稱為“水能資源大縣”,安化的溪河縱橫落差較大,可供開發利用的小水電站較多,其中柘溪水電站、東坪水電站、株溪口水電站呈梯級分布,為千家萬戶送去光明,同時也是安化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對學生進行愛祖國、愛家鄉的思想教育,可使他們認識到祖國的大好河山值得我們驕傲,也為我們生長在山清水秀、資源豐富的安化山區而自豪,從而克服妄自菲薄、崇洋媚外的錯誤思想,樹立遠大理想,努力學習,將來更好地建設家鄉,報效祖國。
社會公德是社會全體公民為維護社會公共生活的正常進行而遵守的最基本的生活準則和行為規范,體現在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之間各個層面,是社會和諧發展的價值體現。在學習第十一單元《常見的鹽》介紹碳酸鈣的知識點時,課本用一段文字介紹溶洞的形成,我組織學生參觀學校附近的龍泉洞,讓學生體驗大自然的神奇力量,感受鬼斧神工之作。洞內鐘乳石、晶錐、海石花等巖溶凝集物千奇百狀,令人目不暇接。洞內有一種世界上罕見的“特產”——鵝管石,長短不等,直徑一般至15毫米,真空,極易損壞,我告誡學生切不可攀折,這種真空的鵝管石只有特殊的巖石在一定條件下才能形成,具有很大的觀賞價值。在講述第七單元《燃燒與滅火》時,我告誡學生當你步入六步溪原始次森林或進行野炊活動時,一定要注意人離火滅,防止山林失火,破壞生態環境,造成人身安全和財產的損失。
隨著工業的快速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類對地球的索取也在不斷增加,對生態環境的破壞在不斷增加并引發了一系列的嚴重后果,如大氣污染、溫室效應等,因此黨的十九大提出了“加快生態文明建設、建設美麗中國”。化學課堂更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關注人類自身健康。在學習第四單元《水資源的污染與防治》知識點時,我向學生介紹安化被稱為“藥材產業大縣”,各種野生藥材資源豐富,因此“成大生物制藥”落戶在我鎮,但其廢水處理未達標,嚴重污染了潺溪水的水質,影響了周邊居民的身體健康,廣大居民正在采用合法途徑請求有關部門解決問題。在學習第二單元《空氣的污染與防治》知識點時,我介紹安化的空氣質量狀況優良,封山育林政策落實到位,生態環境越來越好,安化縣城被授予五十佳“中國最美宜居小城”稱號。尤其是我鎮的云臺山風景區、六步溪原始次森林風景區,空氣清新、云霧繚繞,號稱“天然氧吧”,吸引了大量城里游客來此度假。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不可能重新再來,我們日常生活、野外郊游都應防止一切可能發生的意外,用化學知識保障我們及家人的生命安全。在學習第六單元《二氧化碳的性質》時,聯系到我們參觀本鎮素有“長寶第一洞天”之稱的龍泉洞時,因其洞穴結構奇特、曲折、洞中有山、山中有洞、猶處迷宮。因此,我告訴學生我們不可擅自進入未開發的洞穴,因其空氣不流通,可能濃度較大的二氧化碳聚集較多,有引發窒息的危險。在學習第七單元《沼氣》知識點時,聯系到前些年國家大力發展農村沼氣池建設,解決農村環境衛生和燃料問題,很多農村家庭享受政府補貼,建起了沼氣池,可不懂得科學知識,曾引發了幾起沼氣池爆炸事故。教師結合可燃性氣體與空氣混合遇明火可能發生爆炸的知識,對化學知識加以強化的同時,對學生進行安全知識教育,提高安全防患意識。
總之,德育的內容豐富多彩,形式多樣,教育的方式也是靈活多變的。只要我們開動腦筋,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堅持潛移默化,化學課堂也可以成為一個重要的德育陣地,我們的學生就能樹立起正確的情感價值觀、人生觀,最終達到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全面深化課程改革,有效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總體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