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芯張煜
(安徽省淮南市第26中學,安徽 淮南)
在新高考的背景下,有些教師面對高中英語教學的“去語法化”存在一些誤區,認為以后的高考考語法知識會越來越少,因此,高中英語教學中,就可以減少語法教學的比例了,不管是從內容上還是時間上,留給語法教學的空間會越來越少。其實,這樣的認識是不全面的。的確,新高考政策的本意在于強調英語學習的實際應用而不應該把學生困在“介詞短語”還是“定語后置”等枯燥的語言學習上。但是,這種語法淡化的要求是有前提條件的,這個前提就是學生對基本的英語語法的基礎知識是足夠了解的,是能夠通過若干個單詞、詞組或短語通過一定的邏輯形成一句完整的語句表達,而這個“一定的邏輯”就是語法。淡化語法教學并不意味著語法不重要,反而顯示了語法在英語教學中的基礎地位。所有的聽、說、讀、寫的能力都是建立在學生能夠聽懂、看懂、會表達完整語義的基礎上。因此,語法淡化的要求是高中英語語法教學面臨的更嚴峻的挑戰,教師應正確認識和對待語法教學。
雖然高考的模式發生了變化,但對于英語考查的能力卻沒有實質性的改變,依然還是從聽(說)、讀、寫這幾個方面展開。在高考英語題型的設置上有“聽力”(并放在了第一部分)、有“閱讀理解”和“書面表達”,有些大學的專業可能還會加試“英語口語”,這幾個部分中都涉及對語法知識的考查。例如,完形填空中經常出現的考點:介詞填空,究竟是選to還是of,是選in還是選on,這不僅是詞語搭配問題,還是基礎語法問題。再比如,閱讀理解中,文段中不同語境采用的不同時態的描述很容易成為考點,考生稍微不注意就容易“把過去的事情當做現在才發生的事情”,導致出錯,這也是語法問題。還有書面表達,學生要完整地寫一篇英語文章,不能僅僅是單詞和短語的羅列,語言表達的嚴謹也需要語法做支撐。
不難看出,淡化語法的客觀背景與強調語法重要性的現實狀況出現了矛盾,教師應該運用正確的教學策略完善高中英語語法教學思路。
眾所周知,語法的學習是枯燥的,過去的語法教學往往注重“填鴨”,有些教師甚至用理科的思維講授語法,將時態等問題演化成公式,讓學生死記硬背下來,學生遇到新的語境或不熟悉的日常表達往往陷入出題人所設置的“坑”,這樣的教學方法已經不適用現在的高中英語語法教學了。在語法淡化的背景下,教師應將語法教學貫穿在整個的英語學習中,讓語法學習形成一種習慣,潛移默化地將英語的內在邏輯和構成傳授給學生。對于語法當中的基礎知識依然要重視,在基本語法問題不出錯誤的基礎上,強調語言的靈活使用。
教師可以設置不同的學習情境,符合學生實際和現代社會發展的要求,貼近學生生活,在這樣的語境下,學生學習起來有興趣,不覺得是負擔,教師教學也會變得輕松。
既然新高考要求淡化語法教學,那就將英語語法的教學做到有所側重。不同的題型考查的語法點其實是有所側重的,教師應該針對不同的題型,運用不同的教學策略。比如,對于聽力題型的考查,語法的教學就不能死板,需要讓學生抓住關鍵詞或帶有提示性的詞匯。再比如閱讀理解題,語法教學重點就在于聯系前后文抓文章主要脈絡去破解題目。像書面表達題,教師更應該引導學生寫出有特色的文章,在文章中使用一些得分點高的詞匯和句型。
枯燥的語法學習需要教師變“填鴨式”為“引導式”,開展形式多樣的語法教學才是破解高中英語語法難題的關鍵。比如,日常學習中,重視對語言的積累,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在忙碌的高中學習中多看一些英文著作。可以是經典名篇,也可以是一篇科普文章甚至是一則笑話,只要原汁原味的英語看得多了,接觸得多了,學生就會形成一定語言體驗和感悟,也叫語感,語法知識就在不知不覺中學到了。除此之外,教師也可以開展英語語法游戲,像填詞游戲、找茬游戲等。
另外,教師也可以培養學生對語法知識的共享精神,比如,在班級設立語法學習箱。全班學生把每天遇到的語法問題寫成小紙條放在學習箱里,然后有需要的同學就去學習箱里隨機抽取一張,既可以用來檢測自己對該知識的掌握程度,也能學到新的東西。
總之,高中英語語法教學思路在新高考的背景下,需要不斷地補充和完善。教師應用正確的態度看待語法教學面臨的問題,積極采用“學用結合”、形式多樣的教學策略,在語法教學的整個體系中有重點有側重地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