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政
(亳州市利辛縣第二中學,安徽 亳州)
在初中地理教學中,地理圖像是輔助教材,可以清晰明確地展示有關的地理知識和相關的地理規(guī)律。初中新課程標準也對地理教學提出了有關的規(guī)定:在地理課上,恰當地運用地理圖像,有利于學生有效學習。
在傳統(tǒng)教育過程中,大多數老師一般只注重學生分數是否提高,或者是課本知識是否掌握。當下的課程改革已經進行了很多年,但是一些傳統(tǒng)教學方法的不足依然存在。具體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當下許多老師在備課時,還是一味地從教學大綱中尋找教學思路。在上課時,只要求學生銘記教學大綱列出的零散重點,對于教材的整理串聯(lián)分析能力不夠,造成學生無法整體把握教材,不能形成系統(tǒng)整體的學習思路。
傳統(tǒng)教學方法是填鴨式的教學,老師在講臺上講,學生在臺下聽。這樣很容易讓老師在授課時按照自己的方法習慣來理解問題。由于學生和老師在專業(yè)知識背景、生活閱歷、思維方式等方面存在差異,往往會出現(xiàn)學生跟不上老師上課節(jié)奏的狀況。結果講到最后老師已經疲乏,學生仍是一頭霧水,導致事倍功半。
地理圖像因其美觀性、科學性的特點,可以帶給學生美的享受,并起到一定的引導作用。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老師的課堂解說和圖像相結合,可以使學生的身心得到放松,讓他們沉浸在輕松學習的氛圍中。這樣既有利于學生記住課堂知識,也有利于老師完成教學任務。
在地理課本與圖像結合的教學過程中,老師應認識到,圖像不僅會帶給學生信息,更可以鍛煉學生的分析解讀能力,這也是考試大綱要求掌握的方面。
例如,在上到俄羅斯的經濟時,先讓學生觀察俄羅斯地形圖,分析其地形地勢對人口分布、經濟活動的影響。學生如果指出,俄羅斯面積遼闊,基本上屬于北半球寒帶、亞寒帶、溫帶大陸性氣候,其領土大部分處于亞洲、一部分位于歐洲。老師便可以接著提問,為什么俄羅斯國土面積大,卻沒有中國這么多的人口呢?學生回答:因其西伯利亞地區(qū)寒冷,大部分是亞寒帶針葉林氣候和溫帶大陸性氣候,且以高原山地為主,地形地勢自然環(huán)境都不適合人居住,所以人口多分布在歐洲,那里氣候較好,適宜生存,這也是人口增長率低的原因。老師可以對學生的分析能力表示贊賞,再將問題進一步深化:俄羅斯氣候的多樣性會對經濟發(fā)展產生什么影響呢?同學們指出,其東西及南北間的氣候條件的差異十分明顯。除了東歐平原的中部地區(qū)冬夏氣溫的差異比較適中外,其他地區(qū)大多冬季漫長而寒冷,夏季溫暖而少雨,缺乏農作物生長所需的必要濕度和溫度。這樣一步步地引導,學生的圖像分析能力在無形中也得以逐步培養(yǎng)和提高。
一門課程的開場非常重要,它對于學生注意力的集中起到了關鍵作用。初中學生仍處于未成年階段,研究也表明,他們對圖像的興趣遠超于對文字的興趣。比如,在講到熱帶雨林氣候時,老師可以展示出熱帶雨林的圖片,讓學生欣賞其自然景觀,了解到熱帶雨林林木繁茂、分層結構明顯、動植物種類豐富的特點,在“世界自然帶”圖上還可以看到赤道經過最多的地方是熱帶雨林,使得學生深刻地了解為什么熱帶雨林被稱為“地球之肺”。
傳統(tǒng)教育往往忽視對學生的實際運用能力的培養(yǎng),使得學生只會紙上談兵。這樣無異于扼殺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和對地理的興趣。俗話說,知識來源于實踐,沒有實踐的知識如同無源之水、無本之木。老師應該發(fā)揮引導作用,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要將教材和圖像靈活結合,做到用地理的眼光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地理問題。在講解“等高線地形圖”這一節(jié)時,老師可以通過泡沫地圖展示出山峰的山脊和山頂等,也可以把學生分為若干小組,讓他們借助橡皮泥或其他工具制作小模型。掌握等高線模式圖、布線原則、數值大小判斷原則等,根據其走向、彎曲狀況、凹凸差異,將其描繪出來。
同類圖像以及同幅圖像由于具有相似的形態(tài),其展現(xiàn)出來的相同或差異之處則更具有典型性。圖像比較可以從等高線、地理景觀等幾個角度出發(fā)。
1.等高線角度
首先,比較等高線時,應對圖像加以觀察,提煉出位置、輪廓、地貌等有效信息。接著進行具體的比較,如布線狀況、局部形態(tài)等,最后,根據以上的要點得出影響等高線狀態(tài)的原因。
2.地理景觀方面
地理景觀圖因其自然明確的特點可以直接反映有關信息。但是也具有局限性,即對區(qū)域和時間范圍的顯示不夠。也可以根據圖像內容的不同和時間的差異,對其進行比較,可以提高學生的思考能力。
總而言之,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做好充足準備工作,對圖像有機處理,對課堂把握調整,對實際生活適時引入,這樣也有利于構建學生的思維體系,發(fā)散學生地理思維,延展他們的思考方式。學生只有學會在圖像中總結要點,由眾多特殊的例子里總結出一般性的規(guī)律,并對其歸納分析,才可以真正把握地理學習的本質,進一步促進其學習成績的提升和學習地理的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