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仁茂
(陜西省安康市石泉縣饒峰九年制學校,陜西 安康)
隨著教育的全面發展,對教師素質要求的提高,課堂也從單一直面性課堂慢慢發展為具有高要求、互動性強的多元課堂,所以如何引領學生自主地投入課堂變得越來越重要,具有層次感的課堂導入不僅能把所教授的知識生動形象地讓學生領會,而且還可以激起學生學習數學的熱忱,提高學生的學習速度和效率。
在現在的初中數學課堂上,大多數學生對數學沒有興趣,感到數學學習枯燥無聊,注意力難以集中在老師所教授的內容上,導致難以進一步學習數學并把數學作為以后職業發展的基礎性學科。數學本身作為一項研究性很強的學科,難度比一般學科較大,學生學習就必須花費較多的時間和精力,但課堂上存在的問題主要是學生沒有興趣去主動接觸這門學科,因此,數學課堂導入就首先決定學生的主動性,在數學課堂傳授知識時,很多教師都秉承著單刀直入的理念,趁學生精力旺盛時傳授大量的專業知識,但其實這樣的做法往往不會得到老師預想的效果,而且往往會適得其反,造成學生在課堂剛開始的幾分鐘喪失聽課的欲望,從而對數學抱有“難、深、精”,認為自己很難入門的錯誤思想。
在初中數學課堂開始時,數學教師可以通過上一節數學課講過的知識,舊課題,找到和新學的知識的關聯點和相似性,從而引出新問題、新思路,引導學生進行深入的思考總結,這樣學生不僅復習了上一節課所學的內容,鞏固了數學知識,而且對新問題也沒有了距離感和陌生感,激起了學生的積極性和對數學的興趣,也能發現學生思考問題的方式和鍛煉學生思考問題和總結問題的能力。這種方法對于教師而言也有很大的優點,教師可以通過對舊課題的回顧,輕而易舉地流暢地引出新話題,觀察學生思考數學問題的思路和對上一次課的學習情況,從而進行歸納總結,備課時以學生為本找到切入點,有方法技巧地傳授專業知識。例如,在傳授平行四邊形等圖形的性質定理時,就可以帶出多邊形的性質定理,學生很容易就理解了知識[1]。
許多初中數學授課教師過于依賴課本上的專業知識,把數學這門學科變得空而大,讓學生找不到學習的動力,不能激起學生的主動性和對數學知識的研究探索動力。授課教師可以從生活中涉及的數學知識為題,用學生日常生活中能接觸到的數學將專業知識導入課堂,將數學和生活聯系到一起。例如,在課堂上學到概率性的問題時,授課教師就可以引用有關彩票能否中獎的概率性的趣味小問題,而在學習三角形或平行四邊形等一類的圖形時,授課教師就可以提起教室里的椅子、風扇、窗戶這類的常見物品,這就是把生活中的事情聯系到數學課堂上,使得學生能無障礙地接受數學知識。
小組討論可以得到多種討論結果,可以了解到對新問題的不同想法和學生不一樣的思考方式,當數學教師苦于找不到方法導入新課題時,將學生們分組,給每個小組有關新課題的一個問題,讓學生們自行分析討論,得出不同答案,授課教師可以憑借學生們的答案,講解新課題。分組討論這個方法會引起學生的積極性,給同學分享自己的想法時也會引起自己對這個問題的正確結果的好奇心,授課教師拋磚引玉,只當“引領員”和“講解員”并不主導全程,給學生很大的思想自由度和想象空間,不但能有方法的導入新課題,也易于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創新精神,敢說敢想的特質和對學習研究數學的興趣,這些都為同學們以后學習數學打下了良好的基礎[2]。
初中數學的研究性不深,大多數的問題都很簡單,教師可以秉承“講一千遍不如做一兩遍”的理念,在初中課堂上讓學生們動手操作,用實踐加深學生們對新知識的印象,也能養成學生們遇到學習困難首先自己嘗試動手解決問題而不是求助他人的習慣。例如,在課堂上學習平行線或幾何圖形的時候,學生可以借助尺子鋼筆等常見文具物品擺出圖形來幫助自己學習,也可以使用紙張等自己折一個幾何圖形,依靠實踐來獲得答案,學生們自己獨立自主完成對新知識的探索的樂趣遠遠要比只是老師在前面傳授知識的樂趣要大得多,通過學生自己的努力得出來的答案也會加深學生們對新課題的記憶和理解[3]。
初中數學課堂的導入在學生能否完全吸收接納新知識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生動多樣的導入課堂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新知識點的印象也可以引起學生對數學探索的樂趣和主動性,所以教師應該主動探索研究如何生動的導入課堂,使學生主動接納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