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高
(應城市實驗初級中學,湖北 應城)
2014年教育部正式提出要以培養及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為主要教育教學目標。新的核心素養導向下,我國的教育教學工作紛紛加強了對核心素養的教學培養重視,并積極響應國家的政策號召,逐步變革及實施了一系列相關教學措施。然而,在初中數學教學實踐的過程當中,依然存在著許多的實踐問題,進一步制約了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比如,教學方式及教學模式的不夠完善等。要想更好地實現初中數學教學目標,就要在教學的過程當中加強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從而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數學思考能力、表達能力以及推理能力,進而提高數學教學質量。
相關研究表明,在我國當前的初中數學教學工作中,仍然大量教師沒有跟隨時代的教育發展需求及時轉變自身的教育教學觀念,也沒有對核心素養形成良好的認識,從而大大地降低了數學教學效率,給學生核心素養的形成帶來了不利的影響。同時,部分老師即使樹立了新的教學觀念,但是其在教學實踐的過程當中,沒有采取相應的措施對當前的課堂教學模式進行改革及完善,也進一步影響了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及形成,降低了數學教學效率[1]。
新的核心素養導向下,傳統的教育教學方式及方法必然無法滿足當代初中學生的數學學習需求,因此,老師在進行數學教學的過程當中,必須要加強對教學方式的改進及創新,從而更好地實現數學教學目標。然而,遺憾的是,依舊有很多老師并沒有意識到改革教學方式的重要性,在教學實踐當中依然采用傳統單一的教學講解方式進行數學知識教學,從而降低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及學習積極性,甚至導致部分學生對數學課程產生厭煩的學習心理,給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及形成帶來了嚴重的不利影響。
在初中數學教學實踐當中,大部分學校及老師逐步實現了對數學課堂的教學改革工作,然而,其教學實踐效果卻往往不甚理想。究其原因,一方面,由于受我國傳統應試化教學影響過深,老師在開展教學工作的過程當中,通常更加注重學生理論成績,使得核心素養的教學工作在實踐當中只是流于形式,從而影響學生核心素養的形成;另一方面,在進行課堂教學改革的過程當中,老師沒有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及學習需求,制定相關的改革措施,從而導致數學課堂的教學改革不夠科學化、合理化,降低了教學實踐效果。
要想更好地實現初中數學課程的教學目標,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老師在進行數學教學的工作當中,就要首先轉變自身的教學理念,樹立其正確的教育教學觀念,提高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視,從而提高自身的核心教學素養,才能夠更好地展開數學教學工作。同時,老師要不斷改進及創新數學教學模式,要充分利用現代信息化教學設備及網絡教學資源,改變灌輸式教學模式,從而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及學習主動性,進一步提高整體數學教學水平。
初中數學課程是一門邏輯很強的理論課程,其學習過程也往往十分枯燥。因此,要想更好地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效率,老師在進行課堂教學的工作當中,就要加強對課堂教學方式的完善及豐富,通過更加豐富的、多元化的教學途徑來實現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比如,在對相關數學知識進行講解的過程當中,可以采用情景導入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情景實踐當中更好地對相關知識進行理解及掌握,同時,還能夠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及知識轉換能力,從而提高學生核心素養及學習能力[2]。
為進一步確保核心素養導向下的初中數學教學實踐效果,相關的老師在進行數學課堂教學改革的過程當中,就要注重實際,加強對自身教學課堂及教學工作的深入分析,并充分結合學生的數學學習情況及核心素養培養需求,進一步促進課堂教學改革的科學化、合理化、高效化發展,從而提高數學課堂的教學效率及教學質量。
現如今,人們對學生核心素養的關注及要求越來越高,核心素養導向下,我國的初中數學教學工作正在逐步的改進及完善當中,為進一步改善相關的實踐問題,學校及老師在進行數學教學改革的過程當中,就要及時轉變教學理念,并不斷改進及完善數學課堂教學模式及教學方式,實現數學課堂教學的科學化改革和發展,從而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水平,促進學生綜合學習能力及核心素養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