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翠萍
(山東省濱州市鄒平經濟技術開發區實驗學校,山東 濱州)
體育教學的目標不僅在于加強學生鍛煉,提高身體素質,同時也需要促進學生終身體育意識與習慣的養成。然而從當前初中體育教學實際情況來看,由于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不足導致教學效果低下,教學目標難以達成。因此,針對初中體育教學中提升學生主動參與的策略研究,則顯得意義重大。
從當前初中體育教學實際情況來看,大部分存在教學內容過于單調的情況,針對于此,作為初中體育教師應當在教學活動開展中進行教學內容的豐富設計,以更加多元且吸引學生的內容去提升學生的主動參與性[1]。具體來講,體育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將游戲性與趣味性滲透于教學內容中,比如,在體育課堂中普遍存在內容單一的情況,倘若能夠將游戲教學內容引入其中,化解單調的教學方式,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參與積極性。例如,在進行奔跑能力的學習中,教師可采取追逐賽跑的游戲方式開展;針對動作、爆發力、反應速度的體育教學中,可采取追逐跑的方式進行;針對障礙跑、跳高、跨欄等體育練習,則可實現用跳橡皮筋進行熱身等。此外,在一堂體育課結束之后,為了讓學生身體能夠快速恢復,可選用舒緩音樂去放松學生身體與情緒。
初中體育教學中學生主動參與性偏低是因為其主觀能動性未能完全發揮,因此體育教師應當通過教學方法的創新去提高學生對體育知識學習的主動性與興趣。在初中體育教學中,采用較多的教學方法有小組合作法、情境創設法、分層教學法等,教師應當結合教學內容與學生實際能力進行綜合選擇,進而提升學生的主動參與性。比如,在體育教學中需要導入新內容的教學,可采取情境創設法去活躍課堂氛圍,如在籃球教學中,教師便可以將NBA比賽精彩集錦導入,對其中的經典動作進行講解,進而帶領學生到籃球場實際操練,以此提高學生的主動參與性。又如,在足球的停球動作練習中,教師可先教會各組組長相關分解動作,再由能力強的組長回到小組去教給其他組員,如此一來在學生的自主練習中能夠大大激發其主觀能動性,同時也解決了教師面對全體學生無法兼顧的弊端,在提升學生主動參與方面有著積極作用。
要想全面提升學生的主動參與性,則需要教師在教學活動開展中轉變教學觀念,對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性地位給予充分尊重。具體來講,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地位不僅僅是要求教師對學生的體能素質方面有所重視,還應對學生心理、綜合發展等方面的需求提高重視。對于學生而言,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非常重要,能夠對其健康成長起到良好的推進作用,但這一意識的養成并非能夠通過強制思想灌輸能夠形成的,教師需要與學生展開理性與感性的交流,通過培養正確的思想意識去提升學生的主動參與性。因此,唯有教學觀念的轉變,在教學內容、活動設計、教學方法等方面尊重學生主體地位,才能充分提升學生的主動參與積極性。
以往的初中體育教學中,由于評價方式較為單一,難以對學生展開全面合理的評價,也就導致學生的體育學習自信心受挫,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其對體育活動的主動參與性。因此,體育教師應當基于當前體育教學目標著手,綜合考慮教學內容與學生差異性,建立更為合理的多元化體育教學評價體系[2]。比如,在以往體育教學中,教師通常會在期末階段讓學生進行800米跑步測試,用以評價學生的體育學習成績,而這一評價方式的優化則需要教師對學生日常水平提高重視,通過多次模擬測試與期末測試成績進行綜合比對,判斷學生在整個學期中的學習狀態與進步情況,進而對學生采取以鼓勵為主的客觀評價,提高學生的主動參與性。又如,在學習韻律操的教學活動中,教師還可采取學生互評的方式去提升學生的主動參與性,讓學生對同學的演練進行評價,指出動作中存在的不足與優點,如此一來,學生的參與積極性會大大提高,同時也強化了師生間的交流,實現了彼此的共同成長。
綜上所述,教學活動的有效開展需要師生雙方的協力配合,唯有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能夠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才能夠提高教學的實效性。所以,在初中體育教學中,教師需要基于教學內容與學生實際著手,采取針對性的措施去提升學生的主動參與性,進而提高初中體育教學的實效性,助力學生身體素質的提高與終身體育意識的養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