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秀
(廣東省河源市龍川縣培英學校,廣東 河源)
現階段對“大班額”的定義是每班學生人數超過標準學生人數20%以上的教學班。由于社會的發展,越來越多的農民工進城,他們不再像以前的家長一樣,把孩子留在家里,更多的會選擇將孩子帶在身邊,這就使得城市里的初中生數量顯著增加,由原來的小班變成了現在的大班。
學生人數多,而學生之間的差異也比較大,基礎水平也各不相同。有些學生可能之前就受到良好的教育,他們的功底就更好些;有些學生基礎知識掌握不夠,面對新的知識點時,接受能力相對弱。而因為人數多,教師不能做到兼顧每一個學生,就會在上課時無法完成預先設定的教學任務,導致課堂教學的效率低下。
學生人數不斷增多,對老師的能力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師需要花費更多的精力在每個學生身上,可課程時間又有限,很多時候學生并沒有很好地參與到課堂教學當中,產生了教學參與度低的現象。長時間下去,就會讓那些原本能力就較低的學生越來越差,最終他們會放棄參與到課堂教學中,這樣一來也就降低了教學效率。
“小組合作學習”不僅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而且會讓學生由學習的被動者變為主動者,在合作的過程中他們會融合個人的、小組成員的、班級討論的、教師指點的內容,從而有效地激發自己的學習熱情,在與同學的互補促進中共同提高,因此收獲良好的教學效果,達到教學目的。
根據上面的描述,大班額的教學出現了不少的問題,課堂教學的效率也不夠高。在這一點上尤其凸顯了分小組合作學習的重要性,這也是我覺得大班額教學達到更好效果的行之有效的措施。
前面提到了大班額教學有一個很突出的問題,就是人數的增多使得學生之間的差距較大,根據這一特點可以組建互補互助學習小組。這樣可以讓同一個小組的學生進行優勢互補,有利于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具體的操作步驟為:首先,教師要明確每個學生的具體情況,知道每個學生的優勢和缺點;其次,根據教師掌握的實際情況,將擅長不同類型數學題目的學生合理分配,把全班同學分成若干個數學學習小組,讓學生相互交流自己擅長的章節,并虛心學習其他同學的解題思路和方法;最后就是每個小組的人數不宜過多,一般四至六人為一組,最好每個小組都有態度認真的、思維活躍的、基礎能力強的學生。通過這樣的合理分組來達到互補互助的目的,讓每個學生都對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由開始的害怕學數學,到最后的愛上學數學。
上面敘述的是四至六人分成一個小組,但是我們也可以改變這種單一的分組方式,比如同桌兩人是一個學習小組,或者自愿組成的學習小組。
1.同桌組合學習小組。這種方式是相鄰的同桌之間自覺形成一個學習小組。這種方式的優點在于兩人之間可以很方便地進行問題的交流,特別是在教師講述新的知識點讓學生進行思考討論時,同桌之間就可以很方便地進行交流。我在講述幾何圖形的證明題時,經常要求相鄰的同桌之間相互討論各自的證明方案,商討出更好的證明思路,這樣不僅增強了課堂的學習氛圍,也有助于學生之間的思維培養。
2.小組自主合作。小組設立要符合學生學習數學時的交流要求,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我在講述幾種基礎的函數類型時,先讓學生思考函數的圖像形狀、位置、增減性,讓學生自主進行討論思考,更積極地參與到數學課的學習當中。通過這種合作方式,讓不同程度的每個學生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發展。
3.自由組合學習。自由組合就是按照學生自己的意愿自行構成學習小組,這樣組成的小組,每個成員都是自己喜歡的人,交流起來也會更加舒服。在進行概率的相關內容講述時,我讓學生按照各自的興趣自由組成學習小組,在思考問題時,每個人都會更加主動地參與到對問題的思考當中,這樣更有利于發散學生的數學思維,更好地拓展學生的思維能力,也更好地讓學生形成良好的團結合作能力。這樣一來,就能順利地完成統計的教學任務。
通過實踐,我發現采取分小組合作學習數學,不僅減輕了教師的壓力,而且讓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升了學習能力。小組合作的模式更好地培養了學生的合作精神和創新意識,此外還提升了動手實踐操作能力。當然,“沒有最好的,只有更好的”,在以后的教學實踐中,我會繼續探究、制定更合理的方案來解決現階段大班額教學出現的問題,最終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和學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