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高新區(qū)聯(lián)合小學 陜西安康 725000)
著名物理學家愛因斯坦曾經(jīng)說過“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而當前在應試教育的大背景下,我們發(fā)現(xiàn)越來越多的學生似乎都失去質疑的能力,大多數(shù)時候學生都處在被動地接受知識的地位,他們對于老師所講解的知識一味地接受和記憶,卻從來沒有思考過它的對錯,沒有對其有過片刻的質疑。在這樣的學習模式之下,學生喪失了問題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淪為學習的機器。為了培養(yǎng)學生敢于質疑的習慣和能力,我們必須采取積極的培養(yǎng)策略,本文將對此進行深入的研究。
我們常說疑是知之始,知是疑之成,質疑本身就是一種十分良好的學習習慣。對于學生來說,在教學的過程中,他們提出的疑問就是他們學習上的盲區(qū),針對這些盲區(qū)進行及時的提問和求解能夠有效消除他們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促進他們知識的積累和學習效率的提升。同時,作為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質疑能力也是學生思維能力培養(yǎng)的重要基礎。當學生具備了一定的質疑能力以后,他不再單純地機械地接受老師給他們的講解,他會在這些講解的內容當中融入自己的思考,當自己的思考與教師的講解出現(xiàn)沖突的時候,他們就會進行大膽的質疑,通過這種不斷的突破自我的表現(xiàn)來完成自身思維能力的提升。
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當中,教師和學生之間總是缺乏有效的溝通和互動,學生一般都是將教師所講的內容全盤接受,很少有學生會對老師所講的東西提出質疑。因此,師生之間也沒有機會進行一定的互動。但是,在小學生質疑能力培養(yǎng)的過程中,學生需要向老師進行發(fā)問,老師也需要對學生的質疑進行積極的回應,在這種來回的交流中師生之間完成了一種良性的互動,活躍了課堂的氣氛。
有時候在學習一篇新課文或者新知識的時候,學生在意識層面覺得自己好像是掌握了,但是如果真正進行深度的提問,我們還是會發(fā)現(xiàn)學生在理解上存在一定的偏差和誤區(qū)。因此,如果每個學生都能夠養(yǎng)成質疑的習慣,在學習新知識之后主動對自己有疑問的地方進行有效的質疑,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回答就能夠對學生知識的掌握程度有一定的了解,從而積極進行解讀,深化學生對于問題的認識,促進教學活動更加有效地進行。
在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我們會發(fā)現(xiàn)有很多學生不敢對老師所講的內容進行質疑,他們總是害怕出錯或者出丑,在質疑這個習慣的培養(yǎng)上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礙。在心理學的相關研究當中,我們發(fā)現(xiàn)在民主、寬松、自由、愉快的學習氛圍當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會得到最大程度的釋放,學生的問題意識和質疑的想法也會在這個過程中形成。因此,對于教師來說,當前最首要的任務就是營造一種寬松民主的學習氛圍,使學生成為課堂當中的主人,尊重與保護每一位學生的想法與思路,保護每一位學生試圖探索與質疑的積極性,對于那些敢于表達自己想法、敢于質疑的學生要進行適當?shù)墓膭钆c表揚。使學生能夠意識到質疑是一種十分難能可貴的品質,培養(yǎng)學生在質疑過程中的滿足感和自信心。
很多時候,學生能否進行質疑取決于他們與教師之間的關系,我們常說“親其師則重其道”,如果師生之間能夠建立親密和諧的關系,就能夠迅速拉近學生與教師之間的距離,使學生消除對于老師的敬畏之心,從而在面對問題的時候勇敢地站出來進行質疑和發(fā)問。因此,要想培養(yǎng)小學生的質疑能力,教師一定要建立一種良好的親民形象。在課堂互動的過程中,認真傾聽學生對于問題的見解和表達,對于積極回答問題的學生都給予積極的表揚和鼓勵,對于回答錯誤的學生也不必進行批評,只需要進行正確的引導和教育即可。同時,在課下的時候,教師也要注意維護與學生之間的關系,關心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學習需求,了解學生的思想變化,從而在面對學生的質疑的時候能夠更加游刃有余的面對和解答。
有時候僅僅依靠單調的學習模式是很難讓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并進行質疑的,因此對于小學語文教師來說要學會創(chuàng)設一定的問題情境,使學生在這種情境和氛圍當中發(fā)現(xiàn)問題,進而進行有效的質疑。比如在小學三年級學生學習《女媧補天》這則神話故事的時候,很多學生確實對于這篇課文很感興趣,但是也會存在一定的疑問,卻又不知道該怎樣進行發(fā)問。此時,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一個問題情境,向學生發(fā)問“我們的天空真的會塌下一塊,并露出大窟窿嗎?”通過這樣的問題情境來激發(fā)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疑問,引導學生進一步提出“女媧真的存在嗎”“五彩石可以補天嗎”等問題,然后針對學生的質疑我們開始進行耐心的解答,幫助學生從根本上理解什么是神話故事,了解神話的特點,感受古代人們想象能力的豐富。
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之下,學生根本沒有獨立思考的空間,因此也不會對教師所講提出質疑。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質疑能力和習慣,我們需要有意識地為學生創(chuàng)造思考和學習的空間,比如讓學生在小組中進行合作學習與交流,在相互碰撞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問題并進行質疑。
由于應試教育體制的束縛,當前我國小學生的質疑能力發(fā)展還處于較低的水平,對此我們廣大教師一定要予以高度的重視,積極探索有效的培養(yǎng)及提升策略。
[1]趙家成.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質疑能力的培養(yǎng).《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6(32).
[2]何亞麗.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質疑能力的培養(yǎng).《語文學刊(教育版)》.2012(5):168-168.
[3]吳紹萍.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質疑能力的培養(yǎng).《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6(2):94-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