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青島市膠州市洋河鎮河西郭小學 山東青島 266300)
小學階段是人一生心理發展的重要時期,由于這個時期的極其不穩定性,并且他們的是非判斷標準也尚未形成,這些使他們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而且,他們缺乏社會經驗,心理比較脆弱,有些問題對于他們來說是不可戰勝的。值得關注的是,這些心理問題如果處理得不好或者不及時,它們甚至會像流感一樣在小學生中進行傳染,這樣一來心理問題可能會從個別的問題,演變成群體問題,到那時,問題處理起來會更加棘手。
具體來說,這些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學習焦慮是學習障礙的典型表現,是影響小學生心理健康的首要問題。學習焦慮是指對學習的過分擔憂和恐懼。學習焦慮是由有關學習的各方面壓力越來越大引起的, 其表現為生理上食欲不振、失眠、神經衰弱、記憶效果不良。
嬌氣十足,性格脆弱。主要表現在講究吃穿,貪圖享受,怕臟、怕苦、怕累,不愛勞動。由于家庭的寵慣、溺愛,一味滿足遷就他們的要求,使他們形成了人性自大、唯我獨尊的心理。
小學生在情緒上通常表現為悲傷、孤獨、消極頹廢,認為自己什么都不如別的同學,對學習缺乏信心,小小年齡就對自己的人生前景持消極態度。
兒童多動綜合癥,是小學生中最為常見的一種以注意力缺陷和活動過度為主要特征的行為障礙綜合癥。高峰發病年齡為8—10歲,多在7歲前就有異常表現,男性兒童的患病率明顯高于女生。
根據研究分析表明:造成小學生產生心理健康問題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兩大方面:
小學生處于一個身心迅速發展的關鍵階段,他們自身的許多方面的因素影響了其心理的發展。
(1)表現心理
小學生處于一個特殊的年齡段,他們的自我表現欲望特別強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新時期的孩子有著普遍較強的自我發展能力和智力水平。這些為他們表現自我提供了一種可能性,他們對于長大和成熟的期望,激勵著他們通過一些行為來得到周圍人的肯定和表揚,最終顯示出自己的與眾不同。例如,有些孩子希望引起老師的注意,故意擾亂課堂紀律,或者做一些自認為能得到表揚的不合理行為。這些現象如果不及時給予疏通和指導,都會給小學生心理的健康成長帶來負面影響。
(2)小學生的嫉妒心理
嫉妒是由于別人勝過自己而引起抵觸的消極的情緒體驗。
(3)生理原因
遺傳因素也是一個不可以忽視的因素,一些小學生由于智力超常或低下,他們覺得自己與其他人格格不入,所以心理上也不能和別人一樣得到發展,時間一長就有了某種障礙。還有一部分學生先天的殘疾會孩子的心靈帶來一些傷害,這使得他們下意識的產生自卑感。
影響小學生心理健康的客觀原因主要有社會、學校和家庭三個方面。
(1)社會原因
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的快速發展,使社會的許多方面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我們應該認真看待這些變化對孩子們的影響。我們的物質條件豐裕了,生活水平有了較大的提高,對孩子的物質要求有求必應,再加上我國計劃生育國策,每個家庭只有一個孩子,他們已然成為家中的“小皇帝”。
在新能源布局方面,WEY品牌將繼續擴大Pi4平臺的實力,不斷豐富PHEV /EV產品,純電動概念車型WEY-X的各項功能也將升級迭代。在智能戰略布局方面,WEY品牌將加大研發投入,到2020年,WEY品牌將投入300億元,打造全球化的研發體系,在主被動安全技術、智能互聯、自動駕駛等方面進行突破,同時為產品的研發提供后臺動力。
(2)家庭原因
新一代父母承受著來自社會和家庭的巨大壓力,他們終日奔波在工作的路上,努力為孩子創造一個比較優越的物質生活條件。在追求物質生活的時候,他們忽視了對孩子們的教育和交流。許多父母將責任轉移給孩子的祖父母輩,忽略了自己教育孩子的責任。一方面,祖父母輩疼愛第三代,比較注重生活方面的照顧,對孩子們的生活照顧得無微不至,但缺少心理和情感上的交流,致使孩子們時常感到孤獨寂寞;現代社會大多數家庭都是獨生子女,獨生子女往往缺少玩樂的伙伴, 在班級集體中表現出自私、缺少合作精神。由于居住條件的改善, 大多數家庭住在單元樓里獨門獨戶, 學生放學后在家里和電視、電腦為伴, 沒有交往的小伙伴。由于缺少交往活動,在班級集體中往往無法合作做好一件小事, 不懂得互相體諒, 互相幫助。
此外,隨著我國離婚率的逐年上升,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單親家庭的小學生,他們的心理健康問題也受到教育學家和社會學家的重視。
(3)學校原因
小學階段存在所謂的“死角”就是小學教育過程中對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忽略問題。
小學生的身心是否健康關系著國家的前途命運。要從根本上提高新一代的心理素質, 塑造他們健全的人格, 必須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學生良好心理素質的培養是一項系統的工程, 自然離不開學校、家庭、社會三者的高度重視和密切配合。
作為父母應努力克服自己性格上的缺陷, 互相謙讓, 建立一個溫暖和睦的家庭, 盡可能讓孩子與父母在一起生活,多給孩子溫情, 多與孩子進行肌膚接觸和言語交流, 多傾聽孩子的心聲, 建立并保持良好的親子關系。家長要運用科學的教育方式,在教育方式上力求民主,嚴愛結合。
首先,學校要有計劃、更深入、更細致地對小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培養其良好的心理素質和健全人格。
其次,學校加強與社會、家庭的密切配合,利用家長會、家訪、舉辦家長學i校等方式,向家長宣講家庭教育、言傳身教的重要性,懂得父母是第一任老師的道理,并聽取家長的建議和要求。
最后,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鼓勵多參加集體活動和戶外活動。
小學生心理發展所面臨的心理環境是復雜多面的,各地區教育行政部門要協調各方力量,徹底治理學校周邊環境,徹底清除不 利于學生心理健康的“污染源”。同時加大投入,加強社會的文化硬件,增加青少年宮、科技館、全民健身設施的數量,為孩子們提供發展愛好,豐富課余生活的場所,并有組織、有指導地活動,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