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建霞
(安徽省淮南市洞山中學)
情境教學法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運用是指教師根據課文內容創設帶有一定情愫和色彩的教學情境,從而有目的、有計劃地向學生傳授歷史知識,激發學生對歷史學習的興趣,攻破學習上的重難點。情境教學法打破了傳統歷史教學模式的限制,使得歷史教學不僅具有科學性,還具備一定的藝術氣息,極大地提高了初中歷史教學質量。
孔子曰:“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眴栴}的提出能夠激發學生的思考,啟發學生的思維,并賦予學生探究和創造的力量。問題情境是教師為學生設置一定的學習問題,并引導學生解決學習中的困難,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其思維能力的發展。教師為學生創設問題情境,能夠使學生親身體驗知識探究的過程,感受歷史學習的樂趣,提高歷史教學質量。例如,在學習《商鞅變法與社會變革》一節時,學生知道商鞅變法是在秦國實行的,這時候教師可以提問學生:“那時候有很多國家,而且商鞅也不是秦國人,為什么商鞅只身前往秦國實行變法呢?”通過這樣一種問題設置,使學生陷入思考,且思路也很清晰,于是問題也就迎刃而解,繼而采用追問式的問題情境,問:“為什么商鞅在秦國實行變法,秦王還要處死他?”這不僅能夠讓學生體驗到學習的樂趣,而且還能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教師還可以采用角色式問題情境,讓學生“進入”某一歷史人物,置身其中,然后再向其提問。例如,在學習《秦的統一》一課時,在講完秦始皇統一天下之后,向學生提問:“假如你是秦始皇,你會采取什么樣的措施和方法來鞏固自己的江山?”學生體驗到人物角色的處境,便能夠很快進入思考,從而回答出最佳答案。
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要讓學生帶著一種高昂的情緒從事學習與思考?!背踔袣v史教師要想激發學生“高昂的情緒”,就應該為學生創設輕松、活潑的學習環境,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多媒體信息技術以其特有的優勢,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的電教設備,利用生動的圖片和直觀的影像豐富教學內容,這無疑有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吸引學生的課堂注意力,從而使其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增強初中歷史教學的有效性。比如,在講《甲午中日戰爭》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放映電影《甲午風云》中黃海海戰這一悲壯的歷史片段,學生在觀看的過程中,便會屏住呼吸,集中注意力,義憤填膺,甚至淚流滿面,都會被民族英雄鄧世昌的英雄氣概所折服。此外,教師也可以利用流行音樂激發學生對歷史學習的興趣,如林俊杰的《曹操》、周杰倫的《蘭亭集序》《本草綱目》等,將其放在相應的課程上,這樣有利于拉近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使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傊?,多媒體信息技術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運用,能夠使學生獲得視覺與聽覺上的雙重體驗,增強歷史課堂的感染力。
在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自主搜集資料或網上學習等,將教材中生硬的文字轉化為形象的劇情,再通過角色扮演的形式演繹出來,增強學生的課堂體驗,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角色情境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有助于挖掘學生身上的潛力,使課堂成為學生展示自己的舞臺,大膽走進歷史,感受歷史。創設角色情境是指學生通過搜集資料,在遵循歷史真實性的基礎上自主編寫劇本,或進入角色,或扮演角色,使歷史人物不再是課本上硬生生的存在,學生走進歷史人物,對感受歷史人物的心理具有很大的幫助。例如,在學習《北方民族大融合》一節時,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是教學的重點內容。對于“孝文帝為什么在文武百官的強烈反對下依然堅持遷都洛陽?”“遷都洛陽對北魏的發展有什么好處?”等一系列問題,單憑教師的講授,學生代入感不強。如果采用角色扮演的形式,讓學生分角色扮演孝文帝、文武百官等人,深入體會歷史人物所處的環境和內心世界,從而更好地感受孝文帝遷都的決心。教師利用角色扮演創設教學情境,不僅能夠使學生深入學習知識內容,加強對知識的記憶,還能夠激發學生的表演才能,促進其綜合能力的發展。
總之,情境教學法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運用,對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教師利用情境教學法,意在為學生創造一個輕松、愉快的教學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使其積極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對初中歷史教學進程的推進具有不可小覷的作用,不僅能夠提高學生對歷史學習的積極性,還有助于學生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但是教師在使用情境教學法的過程中,不能將情境作為教學內容華麗的外衣,也不應盲目追求情境教學法的新穎性,應注重學生的課堂體驗,根據實際教學要求,設計科學、合理的教學情境,從而更好地促進初中歷史教學質量的提高。
參考文獻:
[1]陳斌.情境教學法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J].師道(教研),2012(5):97.
[2]謝茂清.情境教學法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運用[J].青春歲月,2012(2):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