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 萍
(江蘇科技大學附屬中學)
從本質上來說化學概念教學是一種理性認識化學的過程,對化學變化的感性認識可以說是其基礎與前提?;瘜W教師在實際教育教學過程中需要注意對學生死記硬背化學公式這一現象進行改善。化學概念是化學知識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實際學習化學知識之前必須對化學概念進行掌握,這為化學知識的學習打下了堅實基礎。學生在對一些實際問題進行解決時可結合實際情況對化學概念進行靈活的應用。
較為抽象是化學概念的顯著特征,這也是學生實際對化學進行學習時首先要面對的心理障礙。對于初中三年級的學生來說形象思維明顯高于抽象思維,在實際對抽象的概念進行學習時需要得到感性材料的支撐。實驗、錄像以及多媒體都屬于直觀的教學手段。化學教師在上述要求之下需要盡可能地采用直觀手段進行教學,學生可以在這一過程中獲得豐富的感性認識,同時也可幫助學生對概念進行深度的理解。部分概念是在直觀感覺的基礎上形成的,在此基礎上利用直觀觀察與形象思維就可促使具體概念形成。
為在真正意義上促使學生對概念的含義進行深刻的領悟,教師在實際對概念進行論述時需要注意用詞的嚴密性與準確性。部分學生對概念存在錯誤的認知,教師需要在這一過程中對學生進行糾正與引導,導致上述現象的主要原因就是用詞不當,因此教師在實際開展教育教學活動時要特別注意,這也是一種培養學生邏輯思維習慣的重要手段,其嚴密性也可在這一過程中得到保障。
例如,在講“單質”與“化合物”這兩個概念時,一定要強調概念中的“純凈物”三個字。因為單質或化合物首先應是一種純凈物,即是由一種物質組成的,然后再根據它們組成元素種類的多少來判斷其是單質或者是化合物,否則學生就容易錯將一些物質如金剛石、石墨的混合物看成是單質,同時又可誤將食鹽水等混合物看成是化合物。
化學是一門實驗型的學科,其中大部分的化學概念都是從反復的實驗中總結而來的,可以說,實驗在化學中處于重要的核心地位。因此,在進行概念教學時,教師應該注重實驗教學,通過教師演示實驗,學生親身做實驗,來引導學生觀察實驗現象,思考實驗原理,總結實驗規律,加深對概念的理解。在這個實驗探索和總結的過程中,不斷地理解和深化化學概念。可以毫不夸張地說,實驗對化學概念的深化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如: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兩個概念的引出,課本中首先是由日常生活所見的實例和兩個化學實驗開始,一個是鎂帶在空氣中燃燒,另一個是堿式碳酸銅的加熱分解。從上述實例和實驗我們可總結出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最本質的特征就是有沒有新物質生成,有新物質生成則屬于化學變化,相反,沒有新物質生成則屬于物理變化。
在化學的學習中,概念的學習是必然的,也是必需的。傳統教學中,教師習慣采用實驗的形式來幫助學生認識和理解化學概念,然而,這種做法很容易出現教師的教學與學生的需求不匹配的情況,導致學生對于概念的理解很短暫也很表面。所以,如何讓學生對概念的認識達到融會貫通的教學效果是教師需要著重思考的問題。我認為教師可以在概念教學中設置一些具有針對性的教學任務,這樣,不僅能幫助學生鞏固化學概念,還能以此檢驗學生對概念的理解程度,
如:在學生學習了“酸”“堿”“鹽”這三個化學概念之后,為了防止學生混淆,我就列舉出大量關于“酸”“堿”“鹽”的化學式,讓學生自己來辨析,哪個是“酸”,哪個是“堿”,哪個是“鹽”;再列舉出大量的“陽離子”和“陰離子”,讓學生自己組合,并讓學生自己說出該物質是“酸”、是“堿”還是“鹽”。
概念是從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中總結、精煉出來的,具有一定的規律性和普遍性,所以,學生對于概念的掌握,絕不僅僅是字面意義上的理解和注釋,而應該是對概念的廣泛應用,幫助解決一些生活中的化學問題,深化對概念的理解。在這一點上,我認為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將生活實際與化學概念相聯系,有意識、有計劃地引導學生學習概念并應用概念,這樣,有學生喜聞樂見的情形作為引導,不僅能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而且還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總之,概念作為化學教學的重要部分,在教學中,教師要準確抓住概念中的核心詞,即能夠反映概念本質的字眼,幫助學生抓住概念特征,講清楚,講明白,講透徹,從而讓學生在課堂上認識概念的內涵,在生活中得到概念的延伸。
參考文獻:
[1]胡曉霞.初中化學基本概念教學方法之我見[J].學苑教育,2014.
[2]陳文斌.化學概念課中教與學重難點的突破研究[J].考試(教研版),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