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惠瓊
(廣東省江門市第十一中學)
中考語文試題一般通過課外文言文考查學生文言水平,盡管難度不高,但“讀不懂”依然是許多學生閱讀文言文存在的問題。根據備考經驗,對教材內容的積累最重要。文言文閱讀復習應調動學生積極性,由被動走向主動,教學設計應引向學會積累,綜合歸類,總結規律,注重感悟生成,逐步實現文言文閱讀能力的遷移和提高。
策略一:以課本為綱,反復誦讀與理解默寫相結合
誦讀是文言文閱讀復習的法寶。誦讀一方面有助于學生回顧文章內容,回憶字音字形,學習斷句方法,積累文言詞匯,感受語法句法;另一方面由朗讀感受文氣,讀出作者的情感,讀出主旨,領悟文章的意蘊。朗讀可以利用各種靈活的形式激發學生記誦文言文的熱情與興趣。名句默寫是中考第一項考查內容,只有誦讀而沒有名句默寫的復習是有缺失的。無論何種類型的默寫都要在理解的前提下背會、寫對,不可以出現執筆忘字的情況。因此,讀寫結合勢在必行,不可偏廢。
策略二:打破求同的思維定勢,從不同角度將文言文內容和知識點分類重組
分類重組運用比較歸納思維。現行初中語文教材文言文可以分為勸學類、寫景抒情類、言志類、治國類等,探究在內容、寫法和主題方面的不同,都可以激發學生的探究思維。《小石潭記》和《醉翁亭記》兩篇同是寫景抒情散文,同樣寫被貶謫的生活,比較景物描寫、人物活動等,類似的政治命運下不同的胸懷和抱負躍然紙上。
由此及彼,閱讀課外文言文也可以根據內容分類,而命題原則一般由課內走向課外,知識點、人物形象、寫作方法方面是互相勾連的。如課外文言文閱讀《艾子雜說》讓人想到勸諫類文章《鄒忌諷齊王納諫》以事說理、委婉勸諫的特點,結合內容去思考,我們會得出啟示:辦事情,想問題,既要考慮長遠利益,也要考慮眼前利益。分類重組利于學生發現文章的異同,發展整體復習的思維,走向聯系貫通,將會取得創造性的發現。
策略三:夯實知識基礎,對文言文實詞、虛詞進行歸類分析
文言文閱讀的考點基本上是詞法、句法、翻譯等知識點。常見的實詞、虛詞應歸納分類并給予注釋。文言文閱讀復習的“本”和“源”在于課內知識點的積累,詞語的積累可以利用小組合作形式開展,對文言文進行字詞用法的歸類。
歸類分析不是簡單的積累,而是通過同類對比分析尋找規律,舉一反三,以已知來推斷未知。例如,“溫故而知新”“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故雖有名馬”“公問其故”等句中的“故”字,可以推斷出“故”字放在句首一般理解為“所以”,放在句末一般理解為“……原因”,而放在中間則要看整個句子的意義。根據這一規律在課外文段閱讀時就不容易產生一詞多義的理解誤差。
策略四:拓展運用知識點,實現知識點的遷移
課內文言文向課外的拓展遷移,指學生運用知識點,舉一反三,融會貫通。文言文知識的“遷移”主要體現在實詞、虛詞的理解上。拓展遷移是多樣的,如前后聯系、課內課外聯系、古今聯系等,使新舊、文言與白話、已知與未知、理解與應用、知識與能力之間的關節疏通,提高復習效率。
遇到生疏的字詞,如何做到準確“遷移”知識點?
第一,用加字法、換字法等去理解句子。
第二,依據上下文意思,反復琢磨文意,推測含義。
第三,若碰到選擇題,用代入法檢驗,如果能講通,那個答案就是正確的。
第四,特別注意通假字、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類活用等文言現象以及特殊句式等,在通曉基礎上靈活運用。
第五,套用學過的知識,反復推敲詞語或句子的意思。用現代漢語特殊語言現象理解文言詞句,化難為易,增強趣味,促進復習興趣的提升。
第六,結合語境理解文中重點詞語的含義。文言文復習“言”與“文”應結合,既要加強詞句的理解和掌握,又要重視內容的解讀與賞評,詞意變化多樣,不可脫離語境。
策略五:有計劃、有重點地進行專項鞏固練習
復習階段的練習要有計劃、有重點,可以根據測試反映出來的薄弱環節,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和專項練習。上“課外文言文閱讀斷句方法指導”這一專題時,遵循認知理論,先列出課內和課外的例子,讓學生在課堂小組討論并進行斷句練習;然后進行斷句規律的概括歸納,講解四種斷句方法后列出口訣,指出斷句要點;再進行真題演練和特殊題目的訓練,既有一般規律的指引,也有特殊情況的處理,教會學生如何應對真題,訓練學生的分析能力。
策略六:尋找規律,重視解題方法的總結歸納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文言文閱讀復習應引導學生總結每一類題型的解題套路和答題技巧。如:詞語解釋題,可以回顧學過的實詞、虛詞,聯系上下文去解答。詞語解釋選擇題,可以運用代入法、排除法。內容解釋題,可以引用原文句子,或者摘錄原文關鍵的詞語,或者概括文字回答。拓展遷移以讀懂文意為前提,理清解題思路和掌握方法最關鍵。
無論中考大綱如何變動,考查的知識點還是萬變不離其宗。我們只要立足于課內,方法得當,精選精練,在反饋中解決問題,定能突破文言文閱讀的障礙,在考場上準確高效完成文言文閱讀的解答,分分得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