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琳琳
(上海市奉賢區齊賢學校)
學生語文素養的有效提高,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有力基礎,但是受到傳統的語文教學方式與長期以來應試數學思維的影響,初中語文教學中對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還存在很多的不足之處。為了更好地促進初中語文教學的發展,從而有效地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本人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初中語文教材的編寫是由多位教育專家共同編著的,語文教材的編寫不管是從內容順序上還是從文章選擇,都是由多位專家探討出來的最為適應初中學生心理、生理、年齡、知識結構等發展特點的教材內容,語文教材是對新課標有力的解讀。因此,在初中語文教學中要想有效地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教師就要加強對語文教材的重視;加強對教材的研究,更好地把握教材的特點;加強對語文知識體系的構建,從而更好地促進語文教學的開展,以更好地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即使從應試的角度來看,語文教材也是不容忽視的。在語文考試中,我們常常說萬變不離其宗,就說明一切語文考試內容都是圍繞教材開展的,這也說明了教材的重要性。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要加強對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就要加強對學生良好語文學習習慣的培養,更好地促進學生語文學習信心的樹立,使得學生的語文素養得到有效提高。而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其中加強對學生運用工具書的引導很重要。在初中語文學習中,通過字典這一工具書的合理運用,不僅可以讓學生更好地掃除字詞障礙,還可以使得學生的詞匯量得到擴充,有效地促進學生知識量的儲備,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其次,還要加強對學生朗讀習慣的培養,朗讀是語文學習的一個重要方法,通過朗讀可以促進學生的語文積累,更好地促進學生語感的培養。朗讀時,教師應要求學生吐字清晰、發音準確、節奏分明,更好地將作者所要表達的感情表達出來。通過有效的朗讀可以更好地促進學生口頭表達能力的提高,促進良好語感的形成。另外,還要加強對學生勤動手這一良好習慣的培養。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做好課堂筆記,讀書時要做好讀書筆記。良好的筆記習慣可以更好地促進學生邏輯力、分析力的提高,從而使得學生的思維更加嚴密。
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要加強對學生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頭表達能力等語文基礎能力的培養,以更好地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但是在實際的語文教學中,很多教師卻忽視了學生的識字寫字能力的培養,從而使得學生對于一些生字的認識與書寫出現嚴重的錯誤,這并不利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因此,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加強語文基礎知識的教學,從根本上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語文教學要由淺入深,在做好識字寫字這一基礎知識教學的基礎上,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從而為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打下良好的基礎,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一直以來都是教學中的一個重點,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也是語文素養形成的重要環節,因此,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加強對教學的精心設計,更好地促進學生閱讀能力與閱讀習慣的培養。在進行閱讀教學設計時,教師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閱讀內容要盡量貼近學生的生活,根據不同的閱讀文體來進行閱讀環境與氛圍的創設,將閱讀的重點、難點更好地體現出來,并針對這些重點與難點展開閱讀教學。同時,在閱讀教學中,要加強對學生閱讀習慣與閱讀能力的培養,還要從情感上引起學生的共鳴,通過閱讀更好地促進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
對于初中生來說,每一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特的自我,學生與學生間的發展有著很大的區別,因此,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我們要重視學生的情感體驗,更好地豐富學生的情感素養。在教學中,在感知領悟文本時,要加強對學生進行情感的正確引導,通過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提煉教材所寄予的情和意、景和物、人和事,引導學生捕捉字里行間的感情脈搏,從而叩開學生感情的閘門,通過情感的激發更好地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
參考文獻:
[1]方寒林.論提高語文素養的困境及其出路[J].亞太教育,2016(16):92.
[2]徐光華.語文教學中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策略[J].中國民族教育,2011(4):31-32.
[3]謝添.初中語文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J].試題與研究(教學論壇),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