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玲玲
(吉林省通化縣第八中學)
目前初中語文教師知識技能和專業素養都有待提高,因為這對語文教學效果有著非常大的影響。所以初中學校在招聘語文教師時,一定要注重教師們對傳統文化的掌握情況和對待傳統文化的熱情,對教師們傳統文化的掌握要有嚴格的要求,讓具有豐富知識和經驗的教師對學生進行初中語文教學,確保教育工作的質量。同時,也要對初中語文教師進行傳統文化知識的培訓,讓教師們可以利用傳統文化知識對學生進行語文教學,拓展學生學習內容,提高教學質量。初中所有的語文教師都具有豐富的傳統文化知識,可以促進語文教學水平的提升。另外,學校也要舉辦一些傳統文化知識實踐活動,讓教師相互切磋、交流和探討,拓展教師的傳統文化知識,提高初中語文教師的傳統文化素養。
新課程改革明確指出:“要在中學語文教學中注重傳統文化的生命力和凝聚力。”這就需要我們教師在教學中注重傳統文化的滲透和道德上的引導,即便不能讓學生達到范仲淹那般“憂國憂民”,也要培養學生具有一定的愛國意識和道德思想,以此來規范自己的言行舉止,成為一名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初中生。
現代文化與傳統文化之間的關系是非常密切的,傳統文化是現代文化的基礎,現代文化是傳統文化的延伸。初中語文教師要想讓學生進行現代文化的學習,一定要讓學生掌握傳統文化。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要把兩種文化結合起來對學生進行知識的講解,才可以有效體現出兩種文化的教育功能。如果只是單一地講解,學生就無法體會到現代文化與傳統文化的聯系,影響教育工作的開展。
語文教學是傳承中國文化的體現,語文中所蘊含的文化知識對人類的發展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語文不僅僅是語言文字的教學,同時也是傳播傳統文化的載體。所以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把傳統文化知識與語文課堂教學結合在一起,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和傳統文化的全面教學,實現語文教學中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如果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注重語言文字的教學,語文課堂就會顯得枯燥乏味,沒有激情。所以在語文教學課堂中,要把語言文字教學與傳統文化知識融合在一起,才可以讓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感受到樂趣。
語文,可以說是與傳統文化聯系最緊密的一門學科,也是進行傳統文化滲透的重要科目,所以,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應有意識地融入一些傳統文化知識,并與德育相結合,既傳播傳統文化,又讓學生知行合一,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現在的初中語文課本中包含了豐富多彩的傳統文化知識,文化跨度將近五千年,包含古詩詞、當代散文、現代小說等,這些文章中的道德禮儀、風俗文化、審美文化等體現了中華民族傳統的性格、精神和毅力。所以,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應善于挖掘教材或課文中蘊含的傳統文化,并進行相關的講解,從而豐富語文教學的內容,開闊學生的視野,拓寬學生的知識面。
語文教師在講課過程中,要利用自己豐富的傳統文化知識,對課本上的內容進行知識延伸,把傳統文化引入到現代教學中,給學生不一樣的體驗,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對傳統文化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為以后傳統知識的學習做好準備。同時學校還要組織學生參觀博物館和紀念館等,讓學生可以切身感受到我們國家的傳統文化,增強學生的興趣。
在素質教育和課程教育改革的大浪潮下,傳統文化與語文教學的結合是必然的,它們相互促進的作用也是顯而易見的。所以,作為初中語文教師,應該注重教學內容與傳統文化的有效結合,加強學生的傳統文化教育。這樣,不僅能讓學生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提升其愛國熱情和審美情趣,而且還能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效率,得到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1]段澤運.淺析初中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的滲透[J].中學語文,2016(3):29-31.
[2]趙蕓慧.中學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教育的功能體現[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旬刊,2015(28):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