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永剛
(吉林省長春市農安縣實驗中學,吉林 長春)
高中歷史屬于高中一門重要的學科,記憶性、概念性內容比較多。在傳統教學模式當中,教師過于注重理論知識的教學,導致課堂教學氛圍枯燥乏味,學生學習興趣與學習效率受到嚴重影響,教學質量大大下降。針對這種情況,教師應該充分認識到培養學生歷史觀念與歷史素養的重要性,將多多元史觀運用于高中歷史教學當中,從而更好地提升課堂效果與教學質量。
與其他學科不同,歷史本身包含著歷史知識的認定與理解兩部分,在傳統教學模式當中,很多教師對歷史教學的理解不深,導致學生將歷史當做一門只需要死記硬背的課程,嚴重影響了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與熱情[1]。在高中歷史教學中運用多元史觀是一種充分尊重新課程改革標準的表現,具有比較高的教學意義,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多元史觀的運用代表了高中歷史課程改革的發展方向。近年來,我國社會發生了極大的改變,學校教育理念和教學方式也在不斷改變。在新課程改革當中,高中歷史的課程性質、理念、目標等均發生了變革。這就要求教師在開展歷史教學時,改變傳統教學理念,將新型的教學理念與策略運用于高中歷史教學中。因此,在高中歷史教學中運用多元史觀代表了高中歷史課程改革的發展方向,能夠更好地體現出高中歷史教學特色。其次,多元史觀的運用提升了高中歷史課程教學有效性。傳統教學模式當中,教師的教學理念落后,教學方式老舊,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學習興趣與積極性均受到不小的影響。將多元史觀運用于高中歷史教學中,能夠有效改變傳統教學觀念,鍛煉和培養學生參與歷史教學的熱情和積極性,提升學生歷史觀念,進一步優化課堂教學,保證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章節與單元內容聯系較為緊密。因此,在高中歷史教學中運用多元史觀可以引導學生建立知識框架體系,將不同的歷史知識充分聯系起來,引導學生進行歸納總結和整理,將分散的知識連成線、結成網,從而更好地鍛煉和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2]。教師在開展高中歷史教學時,更需要注重思維導圖的運用,通過思維導圖,能夠引導學生更好地完成相關知識串聯,使學生學習更有條理。在建立了良好的歷史知識框架之后,學生歷史觀念也會更加完善,復習過程也會更加輕松、自如。
例如:教師可以通過引導“多元史觀下的世界”思維導圖來引導學生構建人類社交發展的歷史知識框架,將包括工業革命、新航路開辟在內的人類社交與生產力發展關系,以及包括區域集團化的發展史、世界市場形成到經濟全球化、世界市場基本形成、世界市場拓展、世界市場雛形出現、彼此隔絕等在內的人類社會發展融合到知識構架當中,保證教學質量。
受到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很多教師對歷史教學了解和研究不夠深入,沒有充分認識到多元史觀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重要性,對多元史觀的運用重視程度也不高[3]。因此,想要做好多元史觀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運用,教師還需要充分認識到發展多元史觀的重要性。并且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培養學生的多元史觀,進一步保證課堂教學質量。
例如:學校可以組織高中歷史教師外出學習和交流,了解更多新型的教學理念與教學手段,通過這種方式,進一步提升教師對多元史觀的認識。此外,教師本身也應該更加注重多元史觀培養,進一步提升自身的歷史素養,從而保證教學質量。
歷史事件的發展往往具有一定的時序性,但是,在高中歷史教材中,歷史事件的時序相對較為混亂,不利于學生歷史素養的提升。因此,在高中歷史教學中運用多元史觀還需要注重引導學生理清歷史時序,幫助學生建立歷史時序的概念,從而培養學生歷史素養,提高歷史教學質量。
例如:教師在開展高中歷史教學時,可以引導學生根據年代等將一些比較重大的歷史事件進行歸納和總結,從而更好地站在歷史時序的角度上去分析歷史,更好地理解歷史發展方式,了解歷史內涵,學生的歷史觀念、學習效率等均會隨之提升。
綜上所述,在高中歷史教學中運用多元歷史觀念是進一步培養學生歷史素養,保證教學效果的重要措施。因此,教師需要提升對多元史觀的認識,注重多元史觀的運用;建立知識框架體系,提升學生思維能力;理清歷史時序,培養學生歷史素養,從而更好地保證教學質量,保證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