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金梅
(吉林省松原市乾安縣第七中學,吉林 松原)
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探究過程,勤于動手和動腦,逐步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科學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批判性思維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了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可在學生課后作業的形式和總量上進行探究,改變學生課后作業是教師課堂知識的簡單重復的局面,進行多元化開放性管理。課后作業是知識鞏固、能力形成的重要手段,也是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的重要途徑。教師應在作業設計上多做探究,改變原有的作業模式,設計開放性、形式多樣的作業,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培養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
1.在現代生物科學研究中,運用比較廣泛的是模型方法。新課標提出“要讓學生領悟生物科學理論或模型的科學美”。在生物學的學習中,模型能提供給我們直觀的印象,是一種生動的感性材料,也是學生知識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制作模型。學生可以自己動手、開動腦筋,依據教材上所學的原理,利用塑料泡沫、橡皮泥以及其他材料,完成生物模型的制作。在制作過程中,學生可以將理論知識與實際動手操作緊密結合,既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生物的熱情,還可以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
2.提到作業,很多教師和學生認為是書面作業,殊不知在某種程度上,口頭作業甚至比書面作業還要重要。口頭作業反饋及時,學生在短時間內要經過理解題意、整理條件、解決問題、語言表達等一系列的思維過程。例如,學習完細胞呼吸之后,我們可以這樣設計題目:鄰居家中陽臺上養了許多花,到了冬天由于擔心花被凍死,于是她把花搬進臥室養。但自此之后,夜里她經常會覺得胸悶、氣短,呼吸困難。請同學們根據所學的生物學知識嘗試解釋一下,并幫助她解決問題,同學們可進行課后分組討論,最后拿出解決問題的方案。這種類型的作業能極大地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知識,與此同時也能鍛煉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和口頭表達的能力,對學生的學習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3.教師講授新課前為學生設置這種類型的作業,讓學生查詢網絡和書籍,搜集并整理出相關內容的資料,這樣既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也能提高學生收集歸納信息的能力。例如,學習細胞分化時,可以讓學生收集與細胞分化、干細胞等研究相關的最新成果;學習激素調節時,可以讓學生搜集有關糖尿病的形成原因,糖尿病患者有哪些癥狀,怎樣注意飲食等內容,然后課堂上教師和學生相互交流。
4.把生物知識和生活實踐結合起來,是培養學生生物素質的重要途徑之一。學習選修知識時,我們可以指導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運用所學知識嘗試釀制葡萄酒、自制泡菜等過程。這樣讓學生感到身邊處處有生物學,同時運用生物學,體現了生物學知識的應用價值,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生身邊現有的資源可以充分利用,比如家長、老師、現代化的網絡技術、快捷的通信設備等,我們可充分調動各種資源為學生的學習服務,為此我們可以設計一些開放式的作業。
1.教師可以設計一些家長和學生合作完成的作業。比如葡萄酒的釀制,這個過程中學生和家長可以相互溝通學習,家長可能會制作但不懂其中的道理,而學生沒有親手制作過但可以說清楚其中的道理。有了家長的參與,學生的熱情更高漲,掌握的效果也會更好,也能讓家長了解孩子的學習情況,增進家長和孩子之間的感情。
2.將全班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并指定某同學為小組長,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合作探究學習。每個小組可以交流探討一起來完成某項作業,找出最佳的解決辦法,這樣可以集中大家的智慧,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和合作學習的能力。
3.教師可以引領、指導、幫助學生解決完成課外作業時遇到的困難。例如,在查找資料時,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去哪里查找書籍、相關網站,怎樣可以盡快查到,要引導學生去認識、去熟悉。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發展,學生不再是理論知識的奴隸,反而是運用知識的主人,他們充分體會知識帶來的快樂。既培養了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還能使學生認同所學知識的價值,讓他們成為學習的主人。
長此以往,學生主動學習、樂于參與、自主探求的精神得到了升華,搜集信息、處理信息、綜合應用生物學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會得到鍛煉,激發并保持對生物學的學習興趣和熱情,樹立并不斷鞏固學好生物學的信心,從而獲得可持續發展的學習能力。作業不再是強加給學生的額外負擔,而是一種學生成長的需要,培養和發展了學生核心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