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安經濟開發區羅江中學 吳陳云
新課改愈加重視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而語文核心素養培養的關鍵是做到協同發展,語文核心素養協同發展雖是一項復雜而系統的教育工程,內容涉及面廣。但其重心依舊是從協同的角度出發對中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培育進行深入的研究,并促使中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培育活動從無序變成有序。依據我國語文教育的現狀來看,語文核心素養的協同發展對中學生的教育作用巨大,是目前培養中學生語文核心素養最有效的辦法。然而,我國中學語文具體教學過程,在中學生的核心素養培育上偏離了協同發展的道路,甚至語文核心素養系統的子系統間也是相互沖突、矛盾的,這使得學生的全面發展受到了嚴重制約。因此,語文教學理應突破傳統,給學生更多的自由展現能力空間,能構建起一個師生互動性強、協作共生的新型語文教學模式,切實讓中學生語文核心素養得到協同發展。
素養是現代公民應具有的基本素質,也代表了不同的文化內涵和時代特色。隨著時代的發展,素養的范圍在不斷擴大,素養的內容也在不斷豐富。語文作為我國基本課程之一,它是中學生學習生活的主要工具,對中學生的整個生命都有非常大的影響。由此可見,培養學生語文素養是時代需要,更是一種社會責任,是我國語文素質教育的核心所在。目前我國教育界對語文素養并沒有明確的界定,普遍認為語文素養是一個集合概念,其內容范圍也比較廣泛,也是目前我國新課改語文教育爭議的焦點。但無論是何種觀點、何種定義,絕大部分的課程專家和研究學者都認為培養中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是推動其全面發展的必然途徑。
社會是需要協同的,人作為社會當中的主要構成體,其也需要不斷地學習,具備一定的協同意識,才能完成既定的社會發展目標,才能發揮出各自的特點及優勢。在教育當中亦是如此,只有對教育這個復雜系統內的對立統一面予以協同與競爭,才能使教育活動從無序走上有序,才能形成最佳的教育合力。總之,協同是教育系統演進的內在動力,也是教育系統有序的必然要求。因此,協同在教育系統中具有至關重要的地位,只有依據素質教育的目標和語文教學的任務來開展中學生語文核心素養培育的具體活動,并從實際的教學情況出發,合理的配置及協調各種教育要素,進而實現語文教學系統結構的穩定性和進化的有序性,才能讓語文教學收到最良好的教學效果。
語文課程作為我國母語教育當中的重要內容,它是一項艱巨的教育系統工程。目前,全球對自己本國的母語教育都有側重點,美國比較側重于思維化的母語教學,英國側重于個性化的母語教學,日本則側重于生活化的母語教學。而我國語文課程由于受各種經濟、政治、文化、科技因素的影響,在母語教育中呈現出多元化趨勢,這也對中學生的學習提出了復合型的要求。但不管如何多元化,總體上仍取向于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作為教學的中心任務,注重對學生語文能力上的培養,進而推動我國中學生的全面發展。因此我國教育部門提出了語文課程的基本理念:以學生為發展之本,注重語文教育的多元化發展和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確立,使得學生的語文知識能與其他學科產生交融,并將其他學科的知識融入到語文教育當中來,進而實現弘揚民族特色,推動學生母語素養的協同發展。
我國傳統的語文教育,過于側重語文知識工具功能的發揮,而忽視了對學生人格修養的培養和審美能力的熏陶,新課改的提出對該現象予以改善,也提出了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改革措施,這是時代發展進步的體現,也是新型人才觀的要求。并且,只有提高中學生語文核心素養,才能充分發揮出語文課程的育人功能,才能激發中學生的潛能讓其得到全面的發展。不同學生在不同時期對發展的需求是不同的。在此情況下,學生要想滿足自身發展的所有需求,就必須具備全面的內涵素養,這就要求語文教育必須使每個學生語文素養的核心部分能得到協同發展,才能為我國培育出學習型、創新型、合作性和復合型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礎。因此,語文教師應該把學生的成長放在教育的首位,在教學中采取一切有效的辦法來實現每個學生的均衡、個性化的復合發展。
語文核心素養是新課程中一種新型理念,它要在教學中實現需要通過行之有效的實踐措施,而構建協同發展機制是實現中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很好途徑。協同作為發展中較高的一種境界,其并不是一種單一的發展方式,這要求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對各種語文核心要素進行磨合和碰撞,通過優勝劣汰的方式確定出對中學生發展意義較大的核心素養,并予以著重培養。因此,教師在開展各項語文教學活動時,應先注重對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培育,樹立全面發展的教育理念,能對傳統的語文教育模式予以適當的改進與革新,能依據“新課改”的具體要求和新標準,基于協同發展的基本理論,靈活采用各種新穎的教學手段及方法,改變傳統語文教學中重書面寫作訓練而輕口頭表達訓練、重視現代文教學而輕文言文教學等一系列問題,并形成具有特色的中學生語文核心素養協同發展機制,真正將中學生的全面發展落到實處,做到有章可循。
要想從根本上發揮語文核心素養協同發展機制的積極作用,教育工作者要對傳統教學方式予以改變,并將各項語文核心素養協同發展措施貫徹落實到位,能積極利用先進的教育手段和科學技術,創新出更符合當代學生發展特色的自主學習方式,為語文核心素養的協同發展提供一個良好的實施環境。教師在開展語文核心素養教學過程時,不僅需要諸多顯性要素的協同作業,還需要挖掘出更多的隱性協同。
學科內協同。社會分工使得新學科不斷產生,傳統學科不斷分解,語文學科的專門性也愈來愈強。在此情況下,語文素質教育不能囿于知識的傳授,更需要幫助學生激活知識,把學生作為教育的生命體,多方面挖掘學生的潛能,讓學生的發展全面化。語文教師對語文課程中一些未知領域進行探索,更應注重語文教師與語文教師、語文教師與其他學科教師、學生與學生、班級與班級之間的交流與磨合。尤其是在新課改的背景下,語文的教學內容是以“模塊”的形式進行的,這更要求教師應依據學生的學習愛好和興趣來組織教學活動,并開展相應的協同思考和知識交流。
學科之間協同。在傳統的語文教育當中,很多教師都只對自己所授的課程有所研究,而對其他課程缺乏相應的了解,使得其他課程與語文課程之間的知識無法實現有效融合,學生也就無法進行融會貫通。隨著社會對復合型人才的需求量不斷提升,對復合型人才的培育是發展的必然趨勢,對人才的綜合素質要求也越來越高。在此背景下,中學生的統合能力和綜合思維能力也逐漸向橫向發展,這更要求語文應與其他學科之間實現專業復合。因而,在當今這個知識經濟時代中,語文學科不能僅僅囿于保持內部知識體系的完整,更應該不斷擴充其知識層次,實現與其他學科的協同,從其他學科當中汲取營養,并為提升語文教育水平提出新思路。
總之,中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協同發展始終在協同教學的路上,沒有重點,也沒有終極目標,有的只是不斷攀登求索的過程。因此,語文教師應不斷發展自我和豐富自身的專業素養,學習更多的協同發展理論,探索更加深入的中學生語文核心素養協同發展理論,從而提升中學生語文核心素養協同發展的實施效益,推動我國語文教育事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