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撫順市教師進修學院附屬小學校 袁 碩
“好習慣益終身”要想寫一手好字,良好的書寫習慣是必須養成的。無論從坐姿到執筆的方法都要要求學生從“養成習慣”漸漸做到“習慣養成”。
首先,正確的寫字坐姿很重要,我力求讓學生除了做到“三個一”外還要做到“頭正、身直、臂開、足安”這樣學生在書寫的過程中才會全身心的投入其中,在此同時要求學生注意用眼衛生,保證良好的書寫環境也十分重要。
其次,正確的執筆姿勢也尤為重要。為了激發學生寫字興趣能夠更有效的糾正寫字習慣,我根據標準編寫了一首執筆歌謠:“三指執筆很關鍵,指離筆尖一寸遠,胸與桌子一拳寬,眼到書本一尺間。拇指食指捏筆桿,中指頂著筆下端,四指五指下面墊,筆桿斜靠虎口邊。”學生讀上去瑯瑯上口基本能夠按照歌謠的要求去做,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另外,對于書寫用具的選擇也要細化而深入。在學生入校時我就要求學生用2B鉛筆和美術類繪圖橡皮。教育他們怎么使用橡皮,怎么整理學具,怎么削鉛筆,除此之外還要告訴他們愛惜身邊的學具、不浪費,并能和它們成為學習上的好伙伴。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針對低年級學生的學段特點,我采用以興趣激發入手,提高寫字課堂的教學實效性。
一、二年級的學生年齡小,注意力集中差,有效的課堂注意力只有15分鐘左右,為此我安排了一系列的活動比賽,促進寫字教學的有效性。
(1)故事激勵法。
課前向同學們講述一些古代著名書法家故事,如王羲之、顏真卿、柳公權、蘇軾等。他們勤苦練字的故事,是激勵學生勤練寫字最生動的教材,同時再查閱一些相關著作,在感受漢字美的同時激勵學生向故事中的主人公學習,使其對寫字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
(2)游戲激勵法。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為此我安排了一些生動、有趣的小組活動,既激發了學生寫字興趣,又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
隨著時代的進步,很多教學手段也發生了改變。我在平時的教學中經常利用多媒體教學,這樣可以更為直觀地引導學生們去觀察、指導正確的筆順書寫生字。比如在我執教書寫“更”字的時候我利用多媒體技術課件展示了“更”字從遠古時代的甲骨文逐漸演變成為現代漢字過程。學生的學習興趣尤為高漲,大大提高了寫字效率。
對于低年級的學生教給他們寫字的方法是最重要的,使之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最后達到自己能獨立寫好漢字。為此我設計了如下內容:
在寫字之前要學會觀察,養成觀察的好習慣。在我指導書寫生字之前,我首先引導學生注意觀察漢字的間架結構,每一筆在田字格中的占位情況,比如:上下結構的字以橫中線為基準分布均勻,而左右結構的字則要以豎中線為基準,通常左右結構的字占位則是“左窄右寬”,久而久之學生會形成一種書寫習慣。
漢字的發明是十分講究的,這也是漢字藝術的一個魅力所在。而剛剛觸及漢字學習的一、二年級學生區分形近字也是比較難的環節之一。在識字環節中通過“加一加”“減一減”“換一換”等方法使學生能夠區別形近字。
在指導學生書寫生字的時候教師的示范也是十分重要的。要一筆一畫的板演講解,起筆、行筆、收筆每一筆都要落到實處。同時為學生梳理生字的間架結構特點,各個部件的搭配怎么樣合理有規律可循,并且能夠培養學生做到舉一反三,再遇到同結構的字時便會書字自如。
以前我總是忽略對學生的評價,后來隨著對教學的理解和認識我才深知,評價是對學生發展最重要的環節之一,因此我十分重視對學生的評價。
除了老師給予的鼓勵外,學生還需要自己給自己評價,這也是一個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每每寫完生字后,我都會讓學生自己對自己書寫的生字做以評價,如果覺得自己書寫的比老師要好就在自己的生字下面畫一個小圓圈。起初當我翻開作業本的時候只有幾個孩子能夠對自己做出正確的評價,而其他孩子不敢也沒有信心對自己做出評價。后來我不斷地給予他們自信,把書寫好的展示給全班同學,并鼓勵他們參加各種比賽。現在一進入班級個個都是小書法家,他們對自己書寫的字充滿了自信。
接下來,我又在班級中開展了同桌互評的方法。每當寫完生字后,同桌互評的環節是他們最期待的事情。他們能夠敏銳的發現同桌的優點和不足并能及時為對方提出修改意見。在這個環節中,我們班的學生認真傾聽吸取別人的意見,自己及時改正。此項活動開展的扎實、有效深受同學們的喜愛。
低年級的寫字教學是一個充滿樂趣而又幸福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慢慢探索、認真鉆研,我一定會和我的孩子們共同努力、持之以恒地堅持下去。讓寫好字成為我們班級的一種習慣,讓他們的個性在課堂上飛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