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普寧市占隴鎮占楊小學 許櫻子
“作文”一直以來都是學生、家長、老師頭痛的一個問題,作為語文教師的我們無論如何都得把這個頭疼的病給治好,這是我們擔責任也是我們搞好教學的重要一環。因此,我們就有必要來探究這個“頭痛”癥的病因,對癥下藥。大教育學家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我們要治好這個病就得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我要寫,我會寫。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迸nD就是對蘋果落地感興趣,才會孜孜不倦地探索進而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愛迪生對世界萬物感興趣,最后也成為了“發明大王”。由此可見興趣對于成功的重要性。在作文方面,只要能把學生的作文興趣培養起來,擺脫厭惡作文的情緒,變成喜歡作文、自覺寫作文,這樣,我們就不必擔心學生的作文水平提不高了。
隨著課改的展開,小學生的作文形式越來越靈活,越來越豐富。有看圖寫話、生活日記,有課文故事續編、改編等等,所有這些作文形式的成功運用,讓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有了廣闊的空間,這樣也有利于我們老師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形式上、內容上設置相應的難度階梯。形式上,從一段、兩段、三段……內容上從記一件事到兩件事……設置必要的難度階梯。先讓學生嘗到甜頭,自然就增強了作文興趣。
小學生特別是低年級學生的作文,雖多犯語法規則的錯誤,但我們要善于在茫茫沙海中發現金子。學生作文中只要有一個詞用得好,或一句話寫得好,或引用恰當,我就給予表揚,讓學生覺得寫作文是不難的。如一位四年級的學生,只有二年級寫話的水平,有一次,他寫了一段話,句子大致通順,我在班上加以表揚、鼓勵。從此以后,他就經常練筆,最近,他已能寫出一篇語句通順、敘事完整的短文了。如果我們把學生的作文嚴批嚴改的話,學生的作文會被評得一無是處,這不僅會挫傷他們的自尊心,而且還會打擊他們的寫作興趣。
小學生剛學作文時,常常是提起筆來總覺得無話可寫,或者寫不了幾句話。這都是因為小學生缺少生活經歷,缺少作文素材,所以我們要最大限度地豐富學生的生活。要求學生留心觀察生活并及時將觀察到的見聞、感受寫在日記上,以積累生活素材。在作文訓練時,只要條件許可,我們可以把學生帶到課堂外開展實踐活動。比如:《校園的一角》作文時,我事先把學生領到校園去細細觀賞,讓他們仔細觀察校園里的景色,我在一旁引導他們。然后,在作文課上,我先讓全班同學說說在校園里看到的情況。頓時,班里的學生像炸開了鍋,這個說學校植物園里的花開得真美啊!那個說學校中央的花壇里面種的鐵樹真大、真綠呀!還有的說操場旁邊的秋千真好玩呀,我好久沒去玩了……每個人好像都有說不完的話。我瞅準機會向同學們提出:“你們能把自己心目中校園最美的一角給記下來嗎?”大家信心十足地回答:“能!”這時,我在黑板上寫下題目《校園的一角》……結果,此次的作文很成功,普遍學生寫得內容充實,情感真摯自然。諸如此類的作文如《xx游》《參觀xx》《一次xx活動》等等,一般可以開展實踐活動的,最好把學生帶出課堂,讓他們身臨其境。這樣,通過多種形式的接觸,既活躍了學生的課余生活,又積累了作文的生活素材,作文時就有話可說了。
要使學生的作文有話可說,有物可寫,就必須積累寫作材料。而積累寫作材料的主要途徑是多閱讀文章,多抄錄好詞好句,并學習該文章的寫法。杜甫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睍x得多,知識才厚實,寫起文章來才能左右逢源,才“如有神助”。但靠閱讀的積累材料是不夠的。“學以為耕,文以為獲”我們要的是以讀為寫作的“源頭活水”,學會遷移運用到寫作中去。作為教師,我們就要激活拓展學生的思路,讓他們將學習到的內容運用到寫作中去。
如何激活學生的思路呢?首先要教給他們方法。聯想和想象是激活思路的最佳途徑和方法,使學生懂得聯想有接近、相似、對比、因果等的事物。從想象方面來說,平時要求學生留心生活,積累感性經驗,并鼓勵學生創新思維,大膽幻想,加強寫作訓練。其次,遇到重大節日或活動,或學到某些深深觸動學生的課文,當學生有話在嘴邊不吐不快的時候,教師就可以趁機誘導學生動筆。如學完《荷花》后,我要求學生學習該課的寫作方法寫一種自己喜歡的花。結果,他們各自選取了自己喜愛的花進行作文,寫出《梅花》《玫瑰花》《月季花》等習作,顯得內容豐富,生動形象,這些練筆范圍不定,題材自由,形式不限,留給學生自由聯想和想象的廣大空間。如果教師搞“一刀切”,在作文訓練上制定框框,他們就不能“各取所需”,勢必阻礙學生的聯想和想象??傊?,長期進行有的放矢的訓練,學生的思路就會被激活起來。只要學生的思維之馬狂奔起來,其寫作的思路就會暢通無阻,而學生提起筆來也就有話可說、有物可寫了。
實踐證明,學生在歡樂中作文,在作文中得到快樂。這不但活躍了學生的思路,訓練了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還大大地提高了他們的寫作能力。如此下去,他們也就會覺得作文就是一件很簡單而且有趣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