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 (實驗)》明確要求:“學生具有廣泛的閱讀興趣,努力擴大閱讀視野,發展獨立閱讀能力。”語文教科書由于課時和篇幅的局限,對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全面提高不免會有缺憾,而《語文讀本》作為高中語文教科書的有益補充,都是從語言范例中引導學生學習語言。引導學生運用語文教科書中所學到的知識和經驗去獨立閱讀,更有利于學生個性的發展和興趣的培養,最終達到增強學生語文素養,培養學生語文能力的目的。
1.忽視 《語文讀本》的利用價值。 《語文讀本》是現階段高中語文必修、選修教材的有益補充。讀本中所選的文章大多與教科書閱讀單元相配合,也有延伸擴展性內容。引導學生閱讀 《語文讀本》,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深化對課內課文的理解,而且可以擴大閱讀視野,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在實際教學中,不少教師將 《語文讀本》拒絕在課堂之外,忽視讀本的利用價值和重要性,只注重語文課本,對 《語文讀本》的地位和作用重視不夠,人為制造課本與讀本之間的鴻溝。
2.在 《語文讀本》的使用上存在誤區。 《語文讀本》和語文教科書的目的是一致的,都是引導學生從綜合范例中學習語言、文學,培養語文能力。所不同的是,對語文教科書一般要求精讀,而對 《語文讀本》一般要求略讀。運用精讀方面獲得的知識和經驗去獨立閱讀,靈活性比較大,更有利于學生個性和特長的發展。由此看出, 《語文讀本》內容的“可讀性”和地位的“助讀性”,決定了其在語文教學中的地位是“以讀促教”和“以教導讀”。在實際教學中,有的教師把 《語文讀本》與課本放在同等的位置上,以“講”代“讀”,致使教學內容難以完成,從而處于兩難的境地。
3.教師缺少對學生閱讀讀本的方法指導。 《語文讀本》的使用說明中只是說“由教師指導學生課外閱讀”,致使有的教師把 《語文讀本》當課外書,讓學生隨便讀讀就行;人為割裂讀本與課本、讀本內部之間的聯系;教師缺少對學生閱讀的系列化設計和指導,不能很好地指導學生運用略讀、精讀、細讀等閱讀方法;開展 《語文讀本》的系列化閱讀,沒有充分利用讀本在培養學生閱讀習慣、訓練思維品質、提高寫作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不能和學生就閱讀讀本進行有效對話。
4.時間不足的困惑。在實際的教學中,學生沒有足夠的時間閱讀 《語文讀本》,分數仍然是衡量學生與教師成績的主要依據。因此,許多教師會把時間花在課本的學習與習題的訓練上,大量的課外作業,剝奪了學生閱讀 《語文讀本》的時間。
1.教師要樹立正確的語文教學觀。核心素養背景下的高中語文課堂教學,其核心是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使學生具有較強的語文應用能力和一定的語文審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為終身學習和有個性的發展奠定基礎?!镀胀ǜ咧姓Z文課程標準(實驗)》指出:“逐步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創意的閱讀,利用閱讀期待、閱讀反思和批判等環節,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量?!笨梢姡虒W中如何指導學生閱讀 《語文讀本》,這不僅僅是教學方法問題,而是教學理念、教學思想的問題。
語文教科書由于課時和所選內容的局限,難免會有種種缺憾。而學生語文素養的全面提高,包括語文基礎知識和語文基本能力的形成,以及語感的養成沒有一定的閱讀量的積累是難以奏效的,至于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更是需要廣泛而富有個性化的閱讀。作為落實課標要求而編寫的 《語文讀本》,在教學中要盡可能讓 《語文讀本》閱讀真正成為學生自身發展的需要。教師要在做好《語文讀本》閱讀系列化設計的前提下,結合教學內容,引導學生自主閱讀,讓他們在閱讀實踐中品味語言,感受其思想、藝術魅力,發展想象力和審美力。教師要以平等的閱讀者角色,帶著自己的閱讀體驗參與其中,與學生一起分享、交流,指導學生學會多角度地觀察生活,豐富生活經歷和情感體驗,多方面地積累素材,多想多寫,做到有感而發;力求有個性、有創意的表達,根據不同的目的要求,以負責的態度陳述自己的看法,表達真情實感,培育科學理性精神,充分發揮 《語文讀本》在培養學生閱讀習慣、訓練思維品質、提高寫作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
2.教學中將讀本與課本有機結合。課本與 《語文讀本》都是引導學生從語言的綜合范例中學習語言,培養語文能力。教師要有意識地讓學生運用從精讀課本方面獲得的知識與經驗去自主閱讀讀本,讓讀本成為課本的延伸補充。 《語文讀本》的文章往往與課本有著密切聯系,如果在學習課文的同時再適當補充或擴展 《語文讀本》中相關的知識,能夠使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闊寬學生的知識面。如在學習課本中有關李白的詩歌時,教師應提前安排學生閱讀讀本中辛文房的 《李白傳》,這會幫助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李白詩歌作品的內涵。
3.以 《語文讀本》為載體,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1)利用 《語文讀本》培養學生閱讀興趣和習慣。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教師不應以自己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閱讀的興趣,想方設法從課本的學習延伸到 《語文讀本》的學習中去。尤其要重視閱讀習慣的培養:一是要養成自覺使用工具書的習慣;二是勤于筆記的習慣;三是積累素材、勤于寫作的習慣;四是主動探究的習慣,有計劃地推動學生由閱讀積累到提高寫作能力的目的。
(2)利用 《語文讀本》組織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指出:“高中語文課程,應注重應用,加強與社會發展、科技進步的聯系,加強與其他課程的溝通,以適應現實生活和學生自我發展的需要。要使學生掌握語言交際的規范和基本能力,并通過語文應用學生養成認真負責、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碧貏e是在高中課程改革的當前, 《語文讀本》為學生提供了語文研究性學習的重要藍本,教師可積極組織學生課余對 《語文讀本》進行研究性學習,激發學生從讀本中尋找一些感興趣的課題,鼓勵學生嘗試寫具有一定價值的小論文。
(3)利用 《語文讀本》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新能力。高中生身心發展漸趨成熟,已具有一定的閱讀表達能力和知識文化積累,促進他們探究能力的發展應成為高中語文課程的重要任務。重點關注學生思考問題的深度和廣度,使學生增強探究意識和興趣,以及學習探究的方法,讓語文學習的過程成為積極主動探索未知領域的過程。如在學習必修一課文 《燭之武退秦師》之后,要及時引導學生閱讀讀本中 《晉公子重耳出亡》一文,讓學生明白晉文公曾經是個無賴貴公子,他后來居然成為胸有全局、臨危不亂的英明國君,鼓勵學生繼續探究這個形象形成的原因,從而加深學生對形象認識的厚度。
總之,核心素養下的高中語文教學,教師要重新審視 《語文讀本》的運用價值,在教學中要有意識地將課本和讀本有機結合,讓語文學習從課內延伸到課外,創造性使用讀本,在多種形式的閱讀實踐活動中最大限度地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參考文獻:
[1]教育部.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