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春
【摘要】初中語文教學中,在充分尊重學生的基礎上,關注學生的個性培養,是當前培養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關鍵。本文從教師轉變觀念、采取多元化的教學方式的視角展開探討。
【關鍵詞】初中語文;課堂教學;個性培養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常常說的一句話就是“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因此教師在教學中也就常常形成這樣的教學模式:班級設立標兵,要求全班同學向這樣的同學學習,因為這樣的孩子是“乖孩子”,他的優點值得大家學習。并且由于傳統教育又偏重于模仿教育的模式,使得教師的孩子從小在家長身邊就接受這種模式的灌輸,教師的家長不也常常嘴上掛著“別人家的孩子”這樣的語言嗎?
無疑,這樣的方式會教出來好孩子,他們乖巧、懂事,會讓教師好管理,或者說會表現教師的教育有多么成功,因為教師培育出了一大批聽話、循規蹈矩的、不會惹事的好孩子。教師也常常會聽到這樣的話語:看誰教出來的孩子,你看看人家,在工作崗位上踏實肯干,兢兢業業,從不叫苦叫累。教師從家長到老師也常常為有這樣的孩子而驕傲。因此,從家長到老師,無一例外的,教師都拿著一把小刀,修理著、砍伐著,讓孩子們朝著教師認可的方向、教師欣賞的模式發展。不可否認,這些“乖孩子”確實有許多優點,也有很多長處,確實值得學習。但是,教師的教育是為了發展、造就人才,而不是為了模仿、印刷,一批批的學生不應是仿制品,而應該是有獨自個性的藝術品。教師要的是有個性的個體,而不是復制品;教師要的是有創新能力的未來創造者,而不是亦步亦趨的模仿者。一度發生的留學生在國外理論強但缺乏創新能力的現象,就是對教師這種教學、育人模式的最好的警示。所以,培養、塑造孩子的個性,是每一個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而語文教學更應該發揮其特有的功能,為孩子的未來發展做好引導。
一、教師轉變觀念,培養學生的個性發展
受傳統教育的影響及應試教育的需求,教師的上課方式往往追求知識記憶效果最大化,因此,上課的模式大多數情況下都是教師在前面聲嘶力竭地講,學生在下面默默無聞地記憶、背誦,然后再通過考試的形式,強化訓練鞏固加深記憶。整個學習過程中,學生沒有主觀意識,思維也不會得到有效的培養。日久天長,學生就會變成了復讀機,學是學會了,卻把學生的活性扼殺了,沒有了靈性,成了刻板的學習機器。所以,教師要改變這樣的教學模式,轉變思維模式,真正把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出來,讓他們成為學習的真正主人,變被動為主動,才能激發他們的個性思維、創新思維。
二、采取多元化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展示個性
語文學科的語言文字內涵深刻、意蘊豐厚,越品越有味道。教師都知道“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所以,認真地品讀、獨自學習,獲得對作品的第一手自我解讀,這就是個性。教師甚至可以對這一過程加大力度,延長時間,讓學生充分咀嚼、品味、感受,讓學生能吃透教材。這一步是培養學生個性的基礎。
承接上述環節,教師就可以小組群學、內部交流,把自己的 理解、體會與同學之間交流、交換。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對同一問題的不同理解、不同角度的觀感就會呈現出來,這既培養了學生的個性,又拓展了學生的思維,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特別是當學生的解讀被其他同學認同時,又會使學生有成功的喜悅,獲得心理滿足,這會讓學生信心大增,這就是馬斯洛的自我實現需求,沿著這條路發展下去,學生會越來越愿意去表現,也會越來越有自己的看法和觀點,學生的個性何愁發揮不出來?
接下來可以利用小組展示,讓學生有機會在眾多人面前表現,以激發學生的熱情,同時也鍛煉了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這些都是學生自己的學習成果,帶有自己的個性標簽,那是一個個極其鮮活的面孔。當然,在這過程中,教師并不是完全放手,因為那樣就會是一盤散沙,課堂將會是自由市場。在這幾個環節中,教師應該作為一個引領者,適時、適機地加以引導、歸正,控制好課堂步調。而最后一個環節才是教師應濃墨重彩地出場。我為什么說要濃墨重彩?因為在這里,你要給學生一個高度,這個高度一定要適度,它的效果是讓學生既能肯定自己的成績,又能生發出對你的無限敬意,充滿對你、對知識的仰慕之情,這會激發學生的內心驅動力,更愿意學,更愿意表現,繼而生發出無限的可能,鍛造出意想不到的個體來,這是第一方面。
另一方面是教學內容多元化。值得強調的是,無論到什么時候,語文教學也應當強調基礎,這是做好一切的前提。但是又不能是以前的那種只注重讀寫背誦,而應是教學內容更豐富、更多彩。更主要的是培養學生的思維,鍛造其個性與能力。因此,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加強對文章內容的理解,挖掘、感受作品的情感,去感同身受,去情境再現,然后再去談感受、談理解。教師要做好引導,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去理解,這會活躍學生的思維并加深其思維的深度;加強對句子的解讀,體會句子的深刻含義、情感表達,加強對自己的啟發、啟迪,然后創造出自己的情感。這是一個豐富學生情感同時也是塑造學生情感的過程,有外在的引導,更有自己內在的發揮,是一種自我個性的成長,而且這是一個拔節似的成長,他的上升是有梯度的,學生的個性在這里會得到及時的、快速的、極好的發展。在這一基礎上,適時地來一篇寫作,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從不同角度去理解題目,大膽地表達自己的內心感受,宣泄自己的情感,暢談自己的觀點,這又是一個鞏固其個性思維且發展其個性的過程。這是語文學科在塑造孩子個性方面的獨特魅力所在。
切記,在各個學習環節中都會出現各種偏差,甚至會有驢唇不對馬嘴的現象,這時教師要保護好學生的積極性,不能傷害學生的自尊心,這樣才能保障其持續的表現,學生的個性品質才能培養出來。
三、結語
總之,語文學習對學生的個性發展是有其獨特的作用的,而利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又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教師應充分發揮語文教學的優勢,鍛造出一個個鮮活而生動的面孔來!
(編輯:馬夢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