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親情作文是學生最想寫又最不愿意寫的文章。最想寫是因為來源于生活,從最初接觸的“雨天送傘”,到“生病了媽媽徹夜不眠的守護”等選材,已成為了我們司空見慣、耳熟能詳的素材。學生在日常閱讀與寫作的過程中往往會偏向親情,實際上,與其說學生想寫這類文章,不如理解成是學生自己在我們所框定的環境里所養成的習慣。由于習慣,學生對這部分內容比較熟悉,有素材可用,寫起來比較順手,所以,考生在遇到作文題目后,腦海中想到的往往是親情類作文。而不愿意寫的原因就是寫作素材顯得老套、重復、沒有新意,考場上容易出現“撞車”現象,很難獨出異彩。所以,親情類作文在考場中便成了作文素材中的“雞肋”。
【關鍵詞】親情作文;新意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作為一名老師,我一直走在作文寫作指導與實踐的一線。有著豐富的經驗,下面就從作文寫作的創新上談談我的一些看法。
一、從細節的角度進行創新
細節描寫是指文章對人物動作、語言、神態、心理、外貌以及環境、場面氣氛等細小環節或情節的描寫。細節描對塑造人物性格、豐滿人物形象、連接故事情節、豐富作品內涵、突出文章主題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生動的細節描寫,會增加文章的畫面感、生活性,有助于文章中心明確,立意突出。
細節的創新在于對人物的刻畫。人物的言談舉止、衣著打扮都應符合他的年齡、身份、身世地位,更重要在于避免俗套的人物刻畫“炯炯有神的眼睛”“烏黑亮麗的頭發”“高挺的鼻梁”等這種固定表達的搭配,雖然語言優美、稍有文采,但人物沒有生機與活力。扁平化的人物刻畫也成了學生寫作中常見的詬病。
細節角度的創新在于人物事件選擇,個性的捕捉。當我們的目光聚焦到他的“腳步聲”“眉宇間”“眼眸中”“步履變化”“口頭語”“服飾特色”等更具體的方面時,你會發現你的細節就活著,就不落俗套了。因為你看到了別人看不到的地方。
二、從事件選擇的角度創新
(一)寫作對象的選擇
中國孩子都會有家族意識,逢年過節親戚相聚,所謂的“七大姑八大姨”就開始紛紛亮相,寫作所選擇的對象可以從我們這一大家子人中尋找,可能是我的“大伯”“舅舅”“舅老爺”“姨奶奶”等。和自己的父母相比,他們雖然是陌生的,但這些人物更容易刻畫,特點在孩子眼中更明確,事件更好選擇,因為熟悉的地方已經沒有風景,開辟新的環境往往讓人眼前一亮。
(二)人物角色的變化
站在不同的視角上,你會發現人物身上不同的光輝。孩子眼中的親人就如同是他的私有財產——神圣不可侵犯,母親就是母親,父親就是父親,他們的身份千古不變。我們不妨換種視角,例如從媽媽在生活中扮演的角色來看,她可以是母親,是老婆,是女兒,是領導,是同事,是……生活賦予了媽媽太多的角色,而我們只會寫她是一位母親。所以,寫作中,轉換她的角色與身份,就能提取不一樣的事件,同樣寫親情,這樣更出彩。
(三)事件深度的挖掘
人物的成長歷程、身世背景、職業特點、做人做事的原則等方面可以重點提煉。教學中的這個環節也是一堂家庭教育課,孩子在這個過程中會去采訪自己的親人,深入了解自己的親人,更有助于青春期的孩子真正地理解自己的親人。從采訪中我們會知道,青蔥歲月中,母親的理想;三尺講臺上,父親的汗水;艱苦歲月里,爺爺共產黨人的堅守;沙漠邊疆中,軍人舅舅的勇氣……去挖掘他們身上特有的光環,而不只有對我們的愛。寫作并不是沒有素材,而是缺少與家人坐下來交流的時間,缺少引導孩子發現的方法。
三、從寫法布局的角度創新
(一)以小見大,避免作文中泛泛而談、空洞膚淺
“以小見大”就是“通過小題材反映大主題”。“以小見大”中的“小”,是敘述、描寫的焦點,是小中寓大、以小勝大的高度提煉的產物,是簡潔的刻意追求。通過描寫人物的外貌、服飾、語言、表情、動作、神情等來表現人物的職業、性格、心理等特點。從清晨的一杯溫水,烈日下撐起的遮陽傘,夜深時踮起的腳尖……小小的細節,反映出愛的主題。
(二)線索讓文章變得渾然一體
線索能使文章渾然一體,它體現著各種材料之間的內在聯系,體現著文章的主題思想。親情作文中,我們要善于捕捉人物本身的特點特征,以此為線更能凸顯人物風格,比如“父親的三巴掌”“媽媽的一句口頭禪”“爺爺的大白瓷缸子”等,線索利于展開故事情節,更便于學生掌握。
(三)多件事寫人,人物塑造更豐滿
多件事塑造人物有多種技巧方式,可采用縱式結構,例如“母親的三巴掌”。以成長路上三次挨打的經歷為出發點,既寫出青春期與母親的矛盾,又寫出母親的教育給自己的影響。“對我影響最大的一個人”寫出不同年齡段里,父親對孩子態度的改變。一開始嚴厲到說教再到影響,刻畫出因自己的成長而父親的教育模式也在改變。一情一理兩件事寫人,選擇一件彼此之間溫暖有愛的故事,再選擇一件在人生路上對自己有影響的事件。兩件事,兩個角度,塑造出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人物形象。插敘是在一件事情中插入另外一件事情,既能補充與解釋故事情節,避免文章平鋪直敘,使文章波瀾起伏,又能插敘人物的生活背景,豐富人物形象,塑造出典型環境下的典型人物。
以上是我自己十多年來專注研究語文學科的粗淺見解。親情作文不只是提升寫作的分數,學生還能通過作文來重新塑造他們心中的親情,有利于解決青春期的學生與家人之間的矛盾,彼此理解。所以,一名合格的語文教師設計出精彩而獨特的親情作文講解是當下作文教學的重中之重。
作者簡介:張輝,1988年生,山東省濟南人,本科,研究方向為中小學語文教學。
(編輯:馬夢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