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國昆
摘 要:本文以大學體育課程為例,通過分析課程思政教育理念、體育課程與課程思政的關系,探討在體育教育中對學生進行全員、全課程、全過程、全方位育人,探索大學體育課程同向育人新途徑,更好的發揮體育課程的價值遷移。
關鍵詞:大學體育;課程思政
一、課程思政教育理念的定位
課程思政是指以構建全員、全課程、全方位育人格局的形式將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并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的一種綜合教育理念。實施課程思政是指學校教育應形成合力,重在德育教育。課程思政在價值傳播中傳授知識,又要在在知識傳播中植入價值觀念,知識和思想教育融合。通過課程思政教育來積極構建起高校的大思政格局,推動全部專業、覆蓋所有課程、全方位的改革課堂教學成為立德樹人的思想政治教育主陣地。
2014年國務院就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一定的要求:高等學校各門課程都具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師都負有育人職責。廣大教師要以高度負責的態度,率先垂范、言傳身教,以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和人格給大學生以潛移默化的影響。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要把課堂教學主渠道用好,思想政治理論課要持續改革,要提升針對性和親和力,使學生樂于接受,其他各門課程也都有自己的責任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p>
2018年習近平總書記出席全國教育大會并發表重要講話明確教育的“根本任務”是我國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國家,這就決定了我們的教育必須把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為根本任務,培養一代又一代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立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奮斗終身的有用人才。
面對當今網絡發達、價值觀多元化的現代社會,不同思想文化的沖擊,都在影響著大學生正確的世界觀的形成。大學課程中單純依靠思政政治理論課來引導塑造大學生正確的人生觀、理想、信念、立志成為我國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這就需要多學科、全課程、全方位育人的課程思政教學新模式。
二、樹立起科學的課程思政育人目標
2018年習近平總書記出席全國教育大會時提出推進教育現代化,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要圍繞1個“目標”,要把立德樹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社會實踐教育各環節,貫穿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各領域,學科體系、教學體系、教材體系、管理體系要圍繞這個目標來設計,教師要圍繞這個目標來教,學生要圍繞這個目標來學。凡是不利于實現這個目標的做法都要堅決改過來。
開展課程思政育人要以凝聚政治向心力為中心,以引導大學生堅定共產主義共同理想,學習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通過開展課程思政育人,積極引導大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立志做好社會主義建設的接班人。
三、體育課程的價值遷移與思政教育內容的相關分析
(一)體育課程對學生的道德修養和意志品質教育是思政教育的重要體現,體育課程的教學模式需要學生親身體驗不同于其他學科的“學中做”有著自身的特點,這種“做中學”的形式在對自控力養成、形成頑強拼搏、不驕不躁、強烈的集體主義和愛國主義精神。有著獨特的推動作用。
(二)體育課程通過對體驗者不良情緒的轉移來改善心理狀況,提高心理素質,形成積極向上的態度。情緒狀態是衡量體育鍛煉對心理健康影響的最主要的指標?,F代人會產生憂郁、緊張、壓抑等情緒反應, 大學生常因學業壓力、就業壓力,情感障礙等可能會產生焦慮反應。通過參與體育課程可以轉移個體不愉快的意識、情緒和行為,使人從煩惱和痛苦中擺脫出來。
(三)體育課程的表現形式體育鍛煉、體育比賽是建立在規則、裁判、公平、公正、公開的環境中,參與者在體育活動中對團隊精神、體育道德、勇于創新、遵守體育規則等方面的體驗遷移到社會生活中,就會團結奮進,文明有禮,自覺遵守社會公德,凝聚正能量,形成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四、大學體育課程開展思政教育的策略
(一)將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操和頑強的意志品質等體育課程目標與思想政治教育目標相結合。
要求學生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制定奮斗目標并堅持實施。幫助學生針對自身缺點,嚴格要求自己,增強抗挫折能力,形成良好道德品格。引導學生樹立遠大志向,堅定信念;通過榜樣的力量對學生進行引領,如體育明星、英模人物、優秀共產黨員等;引導學生在課外形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堅持體育活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對學生進行熏染和教育,促進學生意志品質和道德情操的養成。
(二)磨煉學生的逆商。體育比賽經常會面對勝負,這就要求參與者能正確的看待結果,有寵辱不驚、堅忍不拔的心理素質。在開展體育教學時可通過設立不同的教學目標和不同的情景對學生進行適當的挫折教育,引導學生以良好的心態和積極的狀態去應對,讓學生體驗到失敗,經得起失敗,在挫折中磨練意志、塑造品格。
參考文獻:
[1]王國炎,陳愛生.論高校大思政教育觀[J].思想理論教育,2006(7):22-25.
[2]高德毅,宗愛東.課程思政:有效發揮課堂育人主渠道作用的必然選擇[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7(1):31-34.
[3]常益,王平.學校體育作為思想政治工作資源探究[J].體育文化刊,2017(10):135-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