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英俐
教學內容: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第90頁、91頁例1、例2。
教材分析:
本節課學生進一步認識幾時幾分與幾時半。首先通過鐘面上的時針與分針、大格與小格來認識時針走一大格就是1時,分針走一小格就是1分。再讓學生仔細觀察時針和分針的轉動,從而發現時與分的關系,知道“1時=60分”。
學情分析:
學生已在一年級上冊學過鐘面和整時。時間是很抽象的概念,對于二年級學生來說是不容易理解的。在教學中應注意將時間的學習與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實際聯系起來,并結合鐘面、多媒體課件動態演示等,讓他們在實際觀察和操作中掌握概念知識,直觀理解突破教學難點。它可以為學生以后學習時、分、秒的認識及相關計算打下基礎。
教學目標:
1.學生經歷觀察、操作和歸納的過程,進一步認識鐘面,初步建立時、分的時間觀念,知道“1時=60分”。
2.知道鐘面上刻度的含義,正確讀寫幾時幾分(5分5分地數)。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動手操作和實踐應用能力。
3.學生經歷探索知識的過程,感受時間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體驗成功的快樂;養成珍惜時間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難點:正確讀寫幾時幾分(5分5分地數),知道“1時=60分”。正確讀出鐘面上接近整時的時間。
教具、學具準備:多媒體課件,鐘面。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復習舊知
1.猜謎引入。
師:我有一個好朋友,嘀嗒嘀嗒不停地走,叫我學習和休息,真是我的好幫手。它是什么?(鐘表。) 鐘表告訴我們什么?(時間。)
2.關于鐘面我們都學習了哪些知識?
師:鐘面上有12個數、12個大格,有時針、分針,鐘面上還有很多小格。
師:看看這幅圖,小朋友們在干什么?(課件出示主題圖。)鐘表上現在是什么時間呢?(分針長長指向12,時針粗粗指向8,就是8時。)
師:這個時刻又該怎樣看?(出示6時半。)這個時間你又在做什么?
(分針指6,時針指6和7中間,所以是6時半。晚上6時半我在吃飯。)
師:在生活中,不是所有的時間都是整時,還有很多像這樣的時間——(出示課件8:05。)又該怎樣讀呢?這節課,我們就來進一步認識時間。(板書課題:認識時間。)
二、自主發現,探究新知
(一)認識鐘面
師:剛才有的同學提到在鐘面上有很多小格,那么,我們就先來數一數,12~1這個大格中有幾個小格?(5個。)
師:12~1這個大格中有5個小格。請你在鐘面任意找出一個大格,數一數有幾個小格。
生1:2~3這個大格中有5個小格。
生2:6~7這個大格中有5個小格。
師:看來,鐘面上每個大格里都有5個小格。
師:想辦法數一數整個鐘面一共有多少個小格。說一說你是怎么數出來的。
生1:我是1個1個數,一共有60個小格。
生2:我是5個5個數,數出了60個小格。
師:這種方法數得挺快,現在大家一起也來5個5個地數一數。
(二)認識分
1.認識1分。
師:整個鐘面有60個小格,分針走1小格所用的時間是1分。
2.認識5分。
師:那么,分針從12走到1,也就是一個大格,經過幾分?為什么?
生:1個大格有5小格,所以是5分。
師:你們再想一想,分針還可以從哪走到哪,也是5分?
生1:分針從1走到2是5分。
生2:分針從4走到5是5分。
生3:分針從10走到11是5分。
師:同學們可真善于觀察,也就是說分針每走1大格,經過5分,一起來讀一讀。這回再請你仔細觀察,如果分針從12走到2,又經過了幾分呢,為什么?
(1個大格有5個小格,兩個大格就是10個小格,也就是10分鐘。)
師:填一填,看看分針從12走過鐘面上的每一個數,分針走了幾個大格,幾個小格,經過了幾分鐘。
3.認識60分。
師:想一想,分針走一圈需要多少分?(60分鐘。)你們能很快記住每個數表示幾分嗎?
師:請同學們仔細觀鐘面。(出示:分針從12到11。)分針走了多長時間?
生1:我能5分5分數到55分。
生2:我用60分減5分也能知道是55分。
師:現在請你在鐘面上的括號里填一填每個大格對應的是幾分。
4.小結。
師: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知道了鐘面上一共有12個大格,每個大格都有5個小格,整個鐘面共有60個小格;分針走1個小格經過1分鐘,走1個大格經過5分鐘,走一圈經過60分鐘。
(三)認識“1時=60分”
師:撥一撥,我們從12時撥到1時,觀察時針和分針的變化,說一說你的發現。
生1:我發現時針走了1大格,分針轉了一圈。
生2:分針走的時候,時針也在走,分針轉一圈了,時針才走1大格。
師:請你從任意一個整點時刻,撥到下一個整點時刻,注意觀察時針和分針的變化。
師:分針走一圈所用的時間是多少分?(60分。)
師:時針走一大格所用的時間是多少時?(1時。)
師: 1時和60分又有怎樣的關系呢?(板書:1時=60分。)
(四)讀寫時間
1. 8時5分。
師:我們認識了時和分,你能讀出剛才鐘面上的時間嗎?(出示8時5分。)
師:先看時針走過了數字幾。(8。)表示的時間就是8時,再看分針,分針從12走到1是幾分?(5分。)所以現在的時間是8時5分。請你們再說一說怎樣讀時間?(先看時針,再看分針。)
師:8時5分這是一種表示方法,是幾時幾分就寫幾時幾分,還有另外一種表示方法。像電子表那樣,是幾時就寫幾,再豎著點兩個小圓點,右邊寫分。所要注意的是表示分的數要占兩個位置,分鐘數不到10,在分鐘數的前面加0來占位。比如,8時5分,5分不滿10分,我們就先寫0再寫5。電子表為8:05。
師:相信聰明的你們會用這種方法寫出下面的時間。(出示12時30分、4時50分。)
2.12時30分,你是怎么想出來的?
(時針指過了12,但還沒有到1,所以是12時多;分針指向6,是6個大格30個小格,就是30分。)
師:12時30分我們還可以說成——12時半。誰寫寫出它的電子表表示形式?
3.4時50分。
師:現在是幾時幾分?說一說你是怎么想的?
生1:5時50分,時針指向5,所以是5時,分針指向10是50分。
生2:現在應該是4時50分,時針雖然指向了5,但分針還沒有指到12,所以現在還不到5時,因此是4時50分。
師:同學們先想一想5時,分針和時針分別指向哪?你觀察這個鐘面上的分針指向12了嗎?它到5時了嗎?
師:雖然時針已經快指到5,分針沒有指向12,所以還沒到5,它是4時50分。
4.小結
整時時間的讀法:分針指向12,時針指向幾,就是幾時。
不是整時的時間的讀法:先看時針,再看分針。時針走過幾,就是幾時;分針走了多少個小格,就是多少分。
(五)鞏固練習
1.師:通過我們認真觀察、動腦思考,共同發現了認讀時間的方法,這是小明周六的時間安排,你能正確地寫出鐘面上的時刻嗎?
2.游戲——撥表盤、認時間。
師:在你的鐘面上隨意撥出一個時刻,同桌說是幾時幾分,同時要說一說這個時間自己在做什么。
(六)感受時間
師:同學們真能干,都能讀寫出鐘表上任意時間了,老師模擬了時針和分針走動的場景,請同學們體會。
1.1小時有多長?
師:我們已經知道了1時等于60分,1小時有多長?誰知道?(讓學生匯報后,課件出示。)
生:一節課40分,加上1個課間休息20分就是1小時。
生:看少兒頻道的一集動畫片是30分,看兩集就是1小時。
2.1分鐘有多長?(聽音樂感受1分鐘。)
師:1分鐘比1小時怎樣?(短。)1小時就是由60個這樣的1分鐘組成的。
3.1分鐘能做什么?
師:那1分鐘能做什么?下面我們分組活動,看看一分鐘能做什么。
A.做口算題。B.讀課文。
(讓學生匯報1分鐘能做多少事情。)
師:時間真是太寶貴了。在急診室,時間就是生命;在賽場上,時間就是成績;在工廠里,時間就是金錢;在課堂上,時間就是效率。所以,請同學們一定要珍惜時間。
反思:
本節課是學生在一年級已經知道了鐘面上有時針、分針、12個數、12個大格、認識整點、幾點剛過一點兒和快到整幾點了的基礎上教學的。時間是非常抽象的概念。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學生掌握分針和時針在鐘面上是如何轉的,5分5分地認讀時間,通過實際操作知道“1小時=60分”。能準確讀寫出時間,感受1小時和1分的長短,明白小時是由每1分鐘組成的,要珍惜每1分鐘。
1.調動學生興趣,激發學習的欲望。
上課伊始,我以猜謎的形式引入鐘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再回顧鐘面,引導學生用舊知的遷移為下面的學習做好鋪墊。從上課時間8時5分提出問題,讓學生發現不是所有的時間都是整時,還有很多像這樣的時間。這樣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新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并引發思考。
2.學會思考,形成初步的推理能力。
在認識鐘面環節中,因復習時有學生發現鐘面上有很多小格,我便引導學生先來數一數,12~1這個大格中有5個小格。然后,讓學生在鐘面任意找出一個大格數一數,發現每個大格都有5個小格。當學生數出整個鐘面一共有60個小格后,我追問學生是怎么數出來的。得到數小格方法:1個1個數、5個5個數。學生邊指邊數,發現5個5個數很快得到整個鐘面有60個小格。學生在觀察、比較、分析、交流等活動中認識鐘面的結構,推理得到分針走1小格是1分,走一大格就是5分。
3.動手操作,體驗探究樂趣。
教學1時與60分的關系時,我借助動態操作“撥一撥”,讓學生動手撥表從12時到1時,邊動手操作邊觀察發現鐘面上分針與時針位置變化,讓他們思考分針運動與時針運動間的關系,在操作中感悟分針走過60個小格即1圈,時針走了一大格,即分針轉一圈,是60分鐘。直觀動態的過程為學生提供了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觀察與思考、交流與表達的機會,激發了學生的參與意識,對新知有深刻的理解,突破教學的難點,拓寬了學生的思維,使課堂充滿生機與活力。
4.合作互助,獲得數學活動經驗。
我鼓勵學生通過同桌互助、小組合作以及操作體驗等方式獲得數學活動經驗。設計撥鐘這環節,看鐘面撥時間,教師說學生撥。放手讓學生間相互合作,一個人說時間另一個人撥鐘,一個人撥鐘另一個人說出鐘面上的時間。學生參與度更高,合作交流能力更強。我和學生能夠分享彼此的思考、見解,交流彼此的情感,真正促進了學生的發展。
不足:
1.在教學“1分鐘能做些什么”這個環節中,學生有的寫字,有的做題。在這個關節我拓展得還是不夠,此時還應利用生活實踐,讓學生思考自己的作息時間安排得是否合理,使他們真正從自己的生活經驗中感悟時間的寶貴,讓他們體會到數學來源于生活,與生活息息相關,從而培養珍惜時間的習慣。
2.本節課,教師的評價性語言還要更具體一些,再豐富一些。
(作者單位:哈爾濱市鐵嶺小學)
■ 編輯/魏繼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