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襯平
摘要:近年來,研究型學習逐漸得到廣泛認可和推廣,極大地豐富了傳統的教學方式。研究導向型實踐教學方法是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未來發展為實踐取向,以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為目標的教學改革。研究導向型實踐教學方法在地方政府學課程中的應用,具有較高的現實針對性,對于學科建設具有一定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關鍵詞:研究導向型:創新能力;實踐教學;地方政府學
《地方政府學》是我國高等院校行政管理專業核心課程之一,它主要分析和研究世界各國地方政府的構成、發展與變革,以及我國地方政府隨著時代發展所進行的調整和職能轉變,在當前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所面臨的一系列問題和挑戰。作為政治學和行政管理學的出發點,《地方政府學》是一門實踐性極強的課程。因此,對《地方政府學》的實踐教學方法和手段進行研究具有較高的現實針對性,不僅有益于行政管理專業整體教學水平的提高,而且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積極性,有益于學生綜合實踐能力的提升。
據統計,安陽師范學院近五年來的行政管理專業本科畢業生中,每年都約有10%的學生選擇考研,將考研作為短期奮斗目標。每年有近45%的學生考研成功,進入更高層次的院校深造。在畢業回訪中,幾乎所有的受訪學生都反映,本科階段積累的基礎知識少,科研能力弱。在參加工作的學生中,受訪者普遍表示本科階段的學習基本在工作中派不上用場。綜合來看,畢業生普遍認為大學階段沒能掌握未來發展所需的能力。這種能力我們可以將其稱之為“解決”問題的能力,即無論學習還是工作中碰到了什么問題,都能夠對問題進行分析,找到正確解決方法的能力。
一、研究導向型實踐教學方法的實踐應用
近年來,研究性學習逐漸得到廣泛認可和推廣,極大豐富了傳統的教學方式。從廣義上講,研究導向型教學方法,就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以問題為載體,創設一種類似科學研究的情境和途徑,指導學生自主發現問題、探索問題、獲得結論的過程,這是對傳統課堂上的提問的深化和擴展。研究導向型教學方法不僅需要教師轉變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也需要學生轉變學習理念和學習方式。
(一)研究導向型實踐教學的開展
研究導向型實踐教學以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為根本目標。教師將《地方政府學》課程所涉及的教學內容設計為有研究意義的論文題目進行招標,學生可單獨申請,也可以2~3人組成團體進行申請。在規定的時間完成文獻綜述、開題報告、中期報告和期末論文等各項內容。
首先,任課教師應充分掌握本課程所涉及的理論前沿和熱點問題。論文招標題目設計應難度適中;教師應轉變教學理念,從傳授式的知識教學,向技能型教學轉變;能夠對學生研究性學習的整體動態過程進行掌控,傳授學生文獻閱讀、分析整理材料、開題報告、中期報告和論文寫作等研究技巧,并在學生研究遇到困難時,進行點撥,提出可行性研究角度和方向。因此,需要任課教師有較高的學術素養和較多的職業規劃意識。
其次,學生應轉變學習理念,由被動學習轉化為主動學習。研究能力是一種綜合能力。它需要學生主動根據目標任務的需要搜集資料,對資料進行分析整合,對不同觀點進行比較,最后形成自己的觀點。行政管理專業是一門實踐性極強的社會科學,它要求學生面對紛繁復雜的社會問題和政府舉措,進行分析判斷,提出個人觀點。唯有在主動、積極的學習理念引領下,才能完成學習任務。當然,嚴格的學習紀律也是防止學生懈怠和敷衍了事必不可少的約束手段。
(二)研究導向型實踐教學的保障
研究導向型實踐教學法,是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法。在實踐教學過程中,學生需要在教師指導下搜集閱讀大量的文獻資料。圖書、文獻資源是大學的內蘊,是學科建設的軟支撐。豐富的圖書館文獻資源是此教學法開展的前提和基礎。當前,安陽師范學院圖書館的紙質專業圖書和電子網絡資料還比較缺乏,院系圖書館雖然已經在建設中,但圖書經費不足,圖書也不多。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該實踐教學法開展的深度和廣度。
另外,研究導向型實踐教學方法開展的保障還需要和其他教學方法的一起使用。唯有和其他教學方法一起使用,研究導向型實踐教學才能最大效度地發揮作用。如理論講授法,因其能在較短時間里讓學生系統掌握大量知識而具有不可替代性;案例分析法,可以案例分析為切入點,通過課堂討論,引導學生進行一定的研究;實習,通過在地方政府部門的專業實習,來印證學過的理論,也可發現政府工作中實際存在的問題,并讓學生試著去思考這些問題存在的根源以及解決的辦法。
(三)研究導向型教學的評價機制
研究導向型教學以學生未來發展為實踐取向,但教學開展過程中必須對學生學習成效有科學合理的監測和評價機制,才能保證教學方法的實際效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學習過程分為四個節點進行追蹤和評價,即資料分析整理(文獻綜述)、開題報告、中期報告和論文寫作。各部分完成后提交書面報告,由教師按照事先制定的評價標準進行評分,四部分綜合起來為期末實踐部分成績。另外,為了鼓勵學生學習,使學生保持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學院應對完成較好,達到發表標準的期末論文,提供后期資助,報銷全額或部分費用公開發表。
二、研究導向型實踐教學方法的實踐意義
(一)能促進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積極性
前蘇聯著名教育學家贊科夫認為“教學法一旦觸及學生的情緒和意志領域,觸及學生的精神需要,這種教學法就能發揮高效的作用”。以安陽師范為例,根據對2015級行政管理專業學生的隨機調查,90%以上的學生沒有通讀過各門課程所用的教材,93%的學生沒有讀過行政管理專業經典著作。而研究型學習,鼓勵學生自主選定“研究目標”,在教師的指導和幫助下,通過大量閱讀專業著作和論文來不斷求證求解。以研究為導向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主動去了解該領域內的代表性觀點和理論熱點、難點,能夠使他們主動對課堂理論知識進行深入的挖掘和思考。從而避免傳統課堂教學以教師為主體的一言堂式或者填鴨式教學方法。也可以讓學生擺脫中學時代的學習認知,擺脫對老師的依賴,順利開展自主性學習。
(二)有利于學生綜合實踐能力的提升
“大學的根本使命應該是傳承和創新知識,并應以創新知識為主。”研究導向型教學方法,轉變了學生被動性學習方式,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意在讓學生在不斷的鉆研中提高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提高實踐創新的能力。這種能力不僅能解決專業學習問題,也能為未來所從事的職業提供幫助。進行研究能力的鍛煉,有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培養一定的科研技能。研究成果的寫作過程是對學生綜合素質全面要求的過程:情感方面,它要求學生有不怕吃苦受累的決心,有遇到困難仍能堅持下去的意志和毅力;能力方面,它要求學生能借助已有資料,通過分析歸納理清解題思路,找到合適的解決辦法。具備這些品質和能力,無論學生將來選擇讀研深造還是入職都會提高自身的市場競爭力。
(三)有助于行政管理專業整體教學水平的提高
傳統的大學教育以傳承知識為根本使命,課堂教學方式多為灌輸式的知識傳達。學生動手能力差,實踐水平弱,導致創新人才極度匱乏。雖然在以往的課堂教學中也加入了實踐教學方法和手段,但由于課時少,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效果并不明顯。研究導向型實踐教學方法,為學生樹立了明確的研究目標和學習任務,能主動引導學生讀書求解,開展社會調查,主動觀察和思考社會案例,并進行假期社會實踐,最終使課堂理論和社會實踐相結合,從而促進行政管理整體教學水平的提高。
總之,研究導向型實踐教學方法是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未來發展為實踐取向,以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為目標的教學改革。2016年5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提出我國到2020年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2030年躋身創新型國家前列、到2050年建成世界科技創新強國,成為世界主要科學中心和創新高地,為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強大支撐。為實現這一偉大目標,我們的大學教育應重視大學高年級學生研究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努力提高地方院校的辦學質量,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蘇]贊科夫.教學與發展[M].杜殿坤譯.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106 .
[2]常紹舜.中國大學的使命該因時而變[N].環球時報.2016-6月,第15版.
[3]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