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國榮
摘? 要:文章從傳統教學方法和其技術分析對羽毛球正手擊高遠球進行探討,發現了影響正手擊高遠球技術學習的重要因素,為中小學羽毛球技術的教學提供參考。
關鍵詞:羽毛球;正手擊高遠球教學方法;身體素質
中圖分類號:G807? ? ?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8.06.006
本文對當前體育教學出現的一些問題進行反思總結提出解決方案,為了在促進中學生健康成長過程中能更好地掌握羽毛球正手擊高遠球技術的同時,激發學生身體潛力和學習運動能力。力求尋找更加合理有效的教學方法,在有限的課時里創造更多的教學價值。
1 動作技術組成分析
高遠球分為正手高遠球、反手高遠球、頭頂高遠球。其中正手高遠球是羽毛球上手擊高遠球技術中的基礎。擊打高遠球看起來動作簡單但是其實要求也很高。因為羽毛球是講究協調、巧勁結合的運動,注重瞬間的爆發力而不是單單依靠手臂力量[1]。
在實際運用之中既可以用來防守爭取時間和刺探對方后場能力又可以在對方急于回位、重心不穩或處于被動時作為進攻手段。高質量的高遠球要求速度快、球滯空時間要短和飛行路線長。高遠球中的正手高遠球這是羽毛球接后場高球的常用技術。它也是抽球、吊球、殺球的動作基礎,在掌握擊高遠球動作技術后,才能正遷移學習抽、吊、殺技術。這樣的過程才是符合人體運動規律,由易到難,由簡單到復雜。正手擊高遠球技術要領簡單說:就是看到對方的來球后快速的側身移動至球下落路線的后方,利用蹬地轉身由下肢帶動上肢做出引拍揮拍動作將球擊出,擊球后身體隨慣性向左稍前轉體,右腳隨身體重心前移并向前跨步。右手向左下方揮拍減速后順勢收回至體前,呈接球前準備姿勢[2]。
2 傳統教學中遇到的問題與解決辦法
中小學生正處于身心發展高峰期,興奮與抑制不平衡時期身體發育迅速、骨骼、肌肉快速增長逐步完善且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自我心理[3]。同時智力發展和知覺越來越敏感、精確、快速。根據最新的學生體質調查,當前的中學生由于家庭環境都比較好動手能力多數較弱,體現出柔韌性、協調性較差,反應能力、動作速度逐年下降。但該階段學生身體正處于全面發展階段,如有科學有效的運動刺激就可以促進其骨骼肌肉的生長和身體各機能的完善,使其往更健康的方向發展。在傳統教學中的問題是:
2.1 沒有運用轉身
多數學生自己做動作時,往往不轉身或轉身不充分,身體正對來球做擊球動作沒有利用協調轉身加速的力量。練習方法:原地做轉身,雙臂自然上舉前臂與上臂成90°做轉身挺胸動作,重復練習到下肢與上肢相協調使學生學會轉身挺胸動作,包括擲球游戲、蹬轉跳。
2.2 擊球點位置不合理
在練習中好多學生都看不準在什么時候擊球,有時就是太早揮拍導致擊不中球。有時就太慢揮拍導致引拍揮拍動作還沒有完成就已經擊中球了。有時就是沒能正中去擊中球,擊出的球方向偏斜。有時就是擊球點靠前,擊出的球沒有合理拋物線容易被截擊。練習方法:先利用固定球練習,用細繩系住羽毛球吊在一定的位置使學生先掌握準確的固定擊球點,培養其觀察判斷能力,再由老師拋球用外界聲音提示多次練習形成條件反射,同時加強步法練習。
2.3 揮拍速度慢
揮拍速度是在轉身后肩關節放松前臂做回環引拍動作上甩表現出來的速度。學生經常出現肩關節或肘關節緊張導致最后甩拍速度減慢了。練習方法:做直臂回環動作體驗肩關節放松狀態再練習蹬轉后肩關節放松揮拍動作。
2.4 擊球角度錯誤
沒有做到拍面稍后仰的動作擊球使拍面仰角過大或偏小會導致球飛行太高而飛不遠或飛行很平但球不高容易被封殺。練習方法:學生擊掛在上方的球時,體會拍面稍向后仰,向前上方擊出,盡量將球擊高,重復多次,控制好拍形角度。
2.5 擊球的力量
擊球的力量是指用拍擊球時給球的作用力大小,擊球力量的大小主要體現物體運行的速度上。一個就是羽毛球面向球拍的飛行速度,另一個就是擊球者通過身體協調配合做出合理的蹬轉引拍揮拍鞭打動作。而鞭打動作的前期就是前臂的后回環引拍動作。這里由于是以肩為軸所以要獲得高速要求肩關節要充分放松減少自身阻力。后期就是前臂向斜上鞭打到手腕閃動動作。這里是速度最快的部分需要手腕有好的爆發力才能快速閃動賦予球較快的反彈速度。練習方法:相似動作摸似練習法,如羽毛球擲高、擲遠、擲準,學生根據學習到的揮拍技術做出轉身鞭甩動作有目的性地將羽毛球擲出,以此體驗不同的動作軌跡產生不同的效果。
3 教學要點分析
了解了中學生教學中常出現的問題,表面上看都是動作問題但實質就是個別身體素質問題。那一項身體素質不好就體現在對該素質要求較高的動作中。所以根據以上出現的問題我將其歸結為以下幾項身體素質要求:
協調性:所有體育項目要達到良好成績就必須要求身體具有一定的協調性。這樣對動作的完成才能做到精確、有效、經濟。根據羽毛球與拍面接觸的原理,想要將球擊出高遠球效果就必須具備合適的拍面角度和速度,而速度的獲取是利用下肢蹬地帶動轉身挺胸然后舉肘倒拍做回環引拍動作,最后才是甩臂閃腕擊球。而這一個復雜的動作組成,在實際使用用時不到一秒。講究下肢與上肢的連貫配合,對身體協調性要求較高。有良好的協調性是動作合理完成的基礎[4]。如果協調性不好將會導致蹬轉、引拍、揮拍、閃腕等動作之間的連接不連貫而可能會錯失了最佳擊球點。
靈敏反應能力:要擊中球就必須有良好的判斷知道球在哪里、應該何時開始揮拍、要發多大力等等。當球在前上方往自己方向做拋物線下落時是一個很快的過程,這就要求接球者要有快速的反應做出相應的動作。如果靈敏反應能力不好,那么將做不到精確判斷快速到位也不能快速分析應用的擊球力量、拍面角度、擊球點。
核心力量:核心力量主要控制身體平衡改善羽毛球技能。羽毛球是一項隔網對抗性項目,它需要動員全身肌肉參與,要求運動員動作自然協調、思維敏捷、有較強的爆發力并且剛柔結合。網前擊球要求動作小而靈活講究快。而后場的殺球則要求有很好的爆發力[5]。不論是上前場搓、放、勾、推、撲還是退行后場拉、殺、吊都要具有強有力的大小肌群力量也就是核心力量。這個核心可以使身體各個部位相互協調配合釋放最佳力量的控制力從而使動作更為到位、有力、輕松和協調[5]。例如看到對方準備擊球時,自身應該減速回位,動作做好重新起動準備時,身體運動的方向是單向的而對方來球是多向的,如果核心力量太弱就無法做到及時從單向移動到變向移動。
4 傳統教學引發的思考
觀察傳統教學所遇到的問題后再進行動作技術素質要求分析,我們都知道每一個技術動作背后要有一定的身體素質作為基礎。而當前的中小學生的身體素質呈現兩極分化現象:一是占少數的那些與生俱來就比較好的學生不管是速度、耐力、靈敏、柔韌性、核心力量都明顯較強。二是多數的人天生身體素質相對較差的有協調性不好的、反應慢的、力量弱的等等。所以這大部分人就是教學過程中的重點對象,所制定的教學計劃就應該以身體素質較差的人為主。而傳統的教學方式是采用一刀切的方式,沒有因材施教,所以使得原本身體素質好的學習進度變快身體素質差的跟不上進度而失去信心。具體問題就是羽毛球技術的學習需要良好的身體協調性、反應能力、核心力量等作為基礎。基礎好才能掌握更快的專項技術和獲得良好身心發展。如果在學習羽毛球專項技術中去培養基本素質,無疑會是緩慢的過程。所以最好的教學方式就是先培養一定的基本素質,具備了學習提高的條件再進行專項技術練習就能更快更有效的取得長久的效果。
5 結論與建議
有時候出現的教學問題不一定是教學內容或者方法問題,也不是教學程序問題,而是缺乏一種科學的教學理念和一種符合人體運動規律的觀念。這就要求所有的體育教師應該不斷的學習研究對運動的感知、對教學的投入和對學生的研究要有獨特的見解,這樣才能更好的解決教育教學中出現的種種問題。根據資料可見,身體素質對專項技術有著較大的決定性和基礎性,若不先鍛煉學生基本身體素質會使學習專項素質過程中有一些問題經常出現不易改正,如揮拍速度慢、移動不到位、反應慢等等。這樣會阻礙學生進一步學習和提高。因此在中小學生的體育教育中,傳授一項技術之前應該深刻認識該技術動作的詳細要求分析了解各項素質的主次性。其次在前期鍛煉學生的身體素質要實現真正的分層教學,在同一內容練習時讓本身能力好的挑戰更高難度,讓能力弱著挑戰適當的內容,這也就是需要我們的老師要對班級有充分的了解和清晰的常規管理。從而來提高學生學習鍛煉效率養成科學運動的良好習慣。
參考文獻:
[1] 李明川.淺談羽毛球擊高遠球技術及訓練方法[J].當代體育科技,2012.
[2] 湯仙虎,等.羽毛球運動技術圖解[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88:18-19.
[3] 陳衛.從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出發培養學生的體育技能與習慣[J].大舞臺:教學與藝術,2009(11).
[4] 李本源.青少年羽毛球運動員的身體素質訓練研究[J]. 科技信息,2011(36).
[5] 尹勤操.淺談核心力量在羽毛球力量訓練中的重要作用[J].經營管理者,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