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詠泉 劉苗苗


[摘要] 目的 探討規范化清洗消毒胃鏡的臨床應用效果。 方法 將2015年4月~2018年4月在我院內鏡洗消中心行胃鏡清洗消毒的300次胃鏡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采用常規清洗流程及方法清洗胃鏡,觀察組采用規范化清洗消毒胃鏡流程及方法,比較兩組間的胃鏡清洗消毒效果、內外清洗消毒、不同時間的菌落數及殺滅率。 結果 觀察組胃鏡清洗消毒合格率為97.33%,明顯高于對照組的62.00%(P<0.05);觀察組腔內清洗消毒及腔外清洗消毒的合格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胃鏡鏡身表面、胃鏡內腔表面1 min、3 min、5 min的滅菌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 結論 規范化清洗消毒胃鏡的臨床應用效果顯著,能有效提升胃鏡的清洗質量,確保胃鏡清洗消毒效果,提升合格率和滅菌率,保證了醫療安全,防止醫院感染的發生。
[關鍵詞] 規范化;胃鏡;清洗;消毒;管理;菌落數;應用效果
[中圖分類號] R197.3? ? ? ? ? [文獻標識碼] B? ? ? ? ?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8)33-0091-03
胃鏡是一種消化系統疾病中最為常見的診療手段,隨著胃鏡的技術發展水平不斷提升,胃鏡也帶來了一系列問題,如內鏡感染發生、潛在誘發并發癥、清洗和消毒內鏡不規范等[1]。由于胃鏡通過口腔經食管進入胃內,患者的體液和血液可粘附于胃鏡的外表和內腔,為了預防各種病原體對患者及醫務人員交叉感染,需進行嚴格的清洗、消毒和滅菌胃鏡及其附件[2]。然而,在實際的臨床胃鏡清洗工作中發現,胃鏡結構復雜、內腔狹窄,管道壁上極易附著細菌生物膜,傳統的清洗消毒雖能清除污物,但對各種病原體難以完全清除干凈,加之內腔清洗方法不規范、各類消毒劑有效濃度或作用時間不達標、工作人員清洗水平參差不齊、清洗消毒工作人員對胃鏡清洗消毒的認知不足等,均可引起胃鏡相關感染的發生[3]。本研究分析規范化清洗消毒胃鏡的臨床應用,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2015年4月~2018年4月在我院內鏡洗消中心行胃鏡清洗消毒的300例胃鏡隨機分為兩組,兩組各150例;日本富士能Fujinon4400型電子胃腸鏡系統的590系列電子胃鏡,消毒劑使用酸性氧化電位水(EOW)(圣太科(SUN-TECH-1000)強酸化水生成機)、多酶清洗劑(安徽先科四環消毒用品有限責任公司生產)、2%戊二醛(上海醫工院醫藥股份有色公司生產);EOW中和劑使用0.5%硫代硫酸鈉,2%戊二醛中和劑、1%甘氨酸溶液(由本院檢驗科專人配制)。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采用常規清洗流程及方法清洗胃鏡,在流動清水下用無菌紗布將胃鏡表面的污染物擦洗干凈,并對胃鏡反復送氣沖洗,將每一個管道刷洗干凈,沖洗連接管道的灌流器,清洗完畢后擦干鏡身,將胃鏡及其附屬零件置于2%戊二醛中進行消毒,時間控制在5 min,之后行清水沖洗,吹干各個管道,備用。
1.2.2 觀察組? 按照我國衛生部頒布的《內鏡清洗消毒技術規范》(2004版)[4]中的操作要求及操作流程,采用規范化清洗消毒胃鏡流程及方法:①清洗:取下胃鏡上的活檢入口閥門、吸引器按鈕和送氣送水按鈕,置入清洗槽內,在流動水下徹底沖洗胃鏡各零部件,沖洗完畢后用紗布擦洗干凈;徹底刷洗活檢孔道和吸引器管道,刷頭必須在兩頭見到;之后與全管道灌流器連接,持續在高壓下沖洗送氣送水管道和活檢管道。清洗過程中均使用一次性清洗紗布,清洗刷用一次消毒一次,清洗2.5 min[5]。②酶洗:將清洗完的胃鏡置入配制好的多酶洗液中浸泡,持續2.5 min,期間用多酶洗液反復沖洗送氣送水管道和活檢孔道,之后用高壓水槍將各零件徹底沖洗,向各管道內沖氣,排除多余水分,酶洗3 min[6]。③消毒:將酶洗過的胃鏡全部浸于EOW消毒液中,完全浸沒鏡身,各孔道需灌滿消毒液,消毒2 min[7]。④漂洗:操作者佩戴無菌手套,嚴格按照無菌操作規范,在沖洗槽內進行漂洗,向各管腔注入空氣,排除內腔殘留消毒液,并用注射器反復抽吸,用堿水紗布擦拭干凈表面;其余部分用紗布在流動水下清洗外表面,反復沖洗各孔道,時間在2 min[8]。⑤干燥:在干燥臺上用高壓氣槍將各孔道的水分吹干,用無菌紗布將胃鏡各管道及零部件擦干表面,時間1 min[9]。
1.3 標本采集方法
①胃鏡表面取樣統計胃鏡腔外清洗消毒效果。將浸有無菌生理鹽水的棉試紙均勻涂擦胃鏡操作部前端10 cm處,重復5次,將擦拭過的棉試紙放入無菌試管中,其內含10 mL稀釋液,均勻震動,使棉試紙成分溶于稀釋液中,接種于普通瓊脂板上,行細菌培養[10]。②胃鏡活檢通道取樣統計胃鏡腔內清洗消毒效果。用無菌注射器抽取無菌注射用水自活檢通道自上而下注入,活檢出口用15 mL無菌試管收集內腔注入液體,接種于普通瓊脂板上,行細菌培養[11]。
1.4 病原菌檢測方法
①菌落計數。送檢液用旋渦器充分震蕩,取0.5 mL,分別加入2只無菌平皿,再加入營養瓊脂15~18 mL,確保其已熔化至45℃~48℃,邊加入邊搖勻,待瓊脂冷卻、凝固后在35℃環境中培養48 h,計算菌落數,菌落數/鏡=2個平皿菌落數平均值×20[12]。②致病菌檢測。充分震蕩送檢液,取0.2 mL分別接種于90 mm血平皿、中國蘭平皿和SS平皿,涂布均勻,置入35℃環境中培養48 h,在顯微鏡下觀察病菌生長情況[13]。③殺滅率=(消前菌數-消后菌數)/消前菌數×100%。
1.5 胃鏡消毒合格標準
以《內鏡清洗消毒技術規范》(2004版)中相關規定作為判斷依據。細菌總數不足20 cfu/件,不得檢出致病菌,被認為是合格[14]。
1.6 統計學方法
統計學軟件采用SPSS19.0版本,計量資料用t檢驗,用(x±s)表示,計數資料行χ2檢驗,以率(%)表示,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胃鏡清洗消毒合格率比較
觀察組胃鏡清洗消毒合格率為97.33%,明顯高于對照組的62.00%(P<0.05)。見表1。
2.2 兩組間胃鏡腔內外清洗消毒效果比較
觀察組腔內清洗消毒及腔外清洗消毒的合格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不同時間的菌落數及殺滅率比較
觀察組胃鏡鏡身表面、胃鏡內腔表面1 min、3 min、5 min的滅菌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3.1 胃鏡的清洗是確保消毒效果發揮的前提
清洗工作是胃鏡清洗消毒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嚴格、有效的清洗是微生物能夠徹底消滅的前提。若胃鏡的清洗效果不佳,未得到及時清洗,微生物就會在內鏡表面和管腔內滋生,導致后續步驟無法達到預期效果[15]。臨床有研究報道僅通過清洗,而未使用消毒劑,之后檢測顯示有一定數量的內腔沖洗液標本無細菌或病毒殘留。所以,胃鏡清洗是整個清洗消毒過程的重點環節,應引起內鏡清洗中心的足夠重視。但實際臨床中,胃鏡使用率日益增多,醫院的胃鏡配置的數量受限,無法滿足大量受檢者的需求,為了診療工作的順利開展,部分胃鏡無法確保足夠的清洗消毒時間,造成消毒效果不佳。因此,本研究嚴格依據《內鏡清洗消毒技術規范》(2004版)中的相關內容,在人工清洗條件下,強調重視清洗的各個環節,采用流動水沖洗,嚴格控制清洗流程和時間,并實行嚴格的監督機制;根據清洗內鏡的規格及型號選擇適宜的刷子,保證內腔壁的各個部位均受到清洗,徹底清除管壁上粘附的各種微生物和有機物,為后續的消毒做好準備。同時,清洗液的選擇也至關重要,本研究選用多酶清洗液,能有效分解粘附在內鏡上的生物污染物,使蛋白質顆粒分離成懸浮顆粒,易在流動水下沖洗干凈,其可有效提升胃鏡的清洗合格率,大幅度減少交叉感染的發生。
3.2 消毒劑在胃鏡清洗消毒中的作用
臨床對于胃鏡消毒多使用戊二醛、鄰苯二甲醛、酸性氧化電位水。比較各消毒劑的作用時間,戊二醛消毒10 min,鄰苯二甲醛消毒5 min與酸性氧化電位水消毒2 min的效果相當,酸性氧化電位水的消毒時間更短即可達到高水平消毒的要求,而戊二醛因其強毒性作用且消毒時間長已在臨床被其他消毒劑所代替,鄰苯二甲醛多用于自動洗消機中消毒。本研究中,胃鏡選擇EOW消毒2 min。EOW具有殺菌譜廣、高效、安全無毒、成本低廉等優點,但其性質穩定性較差,需要現配現用,易被還原成水,因此用EOW消毒后的胃鏡可不用再次沖洗、也不污染環境。另外,EOW存在腐蝕性,保存時需注意,可通過選擇高電解效率電解槽設備降低有效氯含量,以降低對內鏡的腐蝕損傷。再者,EOW的生成原料為水和氯化鈉,成本低廉。因此,EOW消毒胃鏡是較為理想的消毒液,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鄰苯二甲醛是一種新型消毒劑,不需活化,穩定性好,低濃度即可快速消毒滅菌,抗干擾力強,對細菌繁殖體、結核分枝桿菌和細菌芽孢都有較好的殺滅效果,臨床多將其應用于腸鏡的消毒,可獲得可靠的消毒效果。
3.3 本研究結果
觀察組胃鏡清洗消毒合格率為97.33%,明顯高于對照組的62.00%(P<0.05);觀察組腔內清洗消毒及腔外清洗消毒的合格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胃鏡鏡身表面、胃鏡內腔表面1 min、3 min、5 min的滅菌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規范化清洗消毒胃鏡的應用效果確切,不僅要求護理人員需具備過硬的專業技能,還需嚴格按照衛生部制定的《內鏡清洗消毒技術規范》,明確清洗消毒流程和時間,加強清洗消毒的質控,并增強內鏡清洗消毒的檢查力度,取胃鏡清洗盲區抽檢細菌菌落數,以進一步增強清洗消毒效果,提高合格率。
綜上所述,規范化清洗消毒胃鏡效果確切,臨床應嚴格按照清洗程序進行操作,使用多酶清洗液和EOW消毒,以提升清洗消毒效果。
[參考文獻]
[1] 蘇暢,吳朝平,張瓊英,等.消化內鏡規范化清洗消毒技術[J].四川醫學,2015,36(3):266-270.
[2] 王建英.醫院消化內鏡清洗消毒調查情況分析[J].三峽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7,24(6):293-294.
[3] 韋榮芬,梁潔,莫素娟,等.規范化流程管理對消化內鏡消毒滅菌效果的影響[J].醫療裝備,2017,30(24):78-79.
[4] 衛生部.內鏡清洗消毒技術操作規范[S].2004年版衛醫發[2004]100號.
[5] 中華醫學會消化內鏡分會清洗與消毒學組.中國消化內鏡清洗消毒專家共識意見[J].中華消化內鏡雜志,2014,31(11):617-622.
[6] 胡朝線,楊憶,李雪,等.消化內鏡清洗消毒規范化操作體會[J].實用中醫藥雜志,2014,30(6):573-574.
[7] 文琴,任文鳳,程新君,等.內鏡洗消中心對胃鏡清洗消毒效果的觀察[J].安徽醫藥,2008,12(1):69-70.
[8] 邵偉,劉成國,方富昌,等.胃鏡清洗消毒對幽門螺桿菌的殺滅作用觀察[J].浙江臨床醫學,2008,10(3):421.
[9] 楊懷,劉瑋,湯璐瑜,等.酸性氧化電位水與戊二醛消毒內鏡臨床觀察[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7,17(3):292-294.
[10] 林臻,王萍,耿芳芳.內鏡清洗消毒效果檢測分析[J].中國內鏡雜志,2008,14(1):27-29.
[11] 張紅.規范化清洗消毒胃鏡的臨床應用[J].大家健康,2015,9(23):64-65.
[12] 穆麗娟,張芳英,魏字坦,等.3種方法清洗消毒胃鏡的效果比較[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9,19(12):1534-1535.
[13] 馬春麗,李武平,宋向陽,等.三種消毒劑對消化內鏡消毒效果比較觀察[J].中國消毒學雜志,2013,30(5):414-415.
[14] 張宇,張流波.消化內鏡的清洗消毒[J].中國護理管理,2007,7(3):74-78.
[15] 談紹峰.不同清洗劑下內鏡器械的消毒效果分析[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7,14(6):803-804.
(收稿日期:2018-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