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清 梁英 羅子英 賀萍蘭 葉峰

[摘要] 目的 探討磁敏感加權成像(SWI)與顱腦CT診斷顱腦外傷的效果。 方法 將2017年1月~2018年6月我院接診的45例患者納入本研究。患者均進行顱腦CT診斷和SWI診斷。觀察診斷結果、影像學表現。 結果 本組所有患者經病理檢查及相關檢測明確診斷為,單一性腦外傷36例和復合性腦外傷9例。SWI診斷硬膜外血腫、腦挫傷并血腫符合率高于顱腦CT診斷符合率,差異顯著(P<0.05)。SWI能夠明確顯示出顱腦CT未能顯示的微小出血灶。 結論 與顱腦CT診斷顱腦外傷對比,磁敏感加權成像具有更高的診斷準確率。
[關鍵詞] 磁敏感加權成像;CT;顱腦外傷
[中圖分類號] R651.1? ? ? ? ? [文獻標識碼] B? ? ? ? ?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8)36-0100-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magnetic sensitive weighted imaging (SWI) and brain CT in the diagnosis of craniocerebral trauma. Methods 45 patients admit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7 to June 2018 were enrolled in the study. All patients underwent CT diagnosis and SWI diagnosis. The diagnosis results and imaging findings were observed. Results All patients in this group were diagnosed by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and related tests, with 36 cases of single brain trauma and 9 cases of combined brain trauma. The coincidence rate of SWI in diagnosis of epidural hematoma, brain contusion and hematoma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brain CT diagnosis,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 (P<0.05). SWI could clearly show the tiny hemorrhagic foci that the brain CT failed to show. Conclusion Compared with brain CT, magnetic sensitivity-weighted imaging has higher diagnostic accuracy in the diagnosis of craniocerebral trauma.
[Key words]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 CT; Craniocerebral trauma
顱腦外傷多因直接或間接暴力所致,患者病情急,多數患者處于昏迷、意識障礙狀態,臨床需積極救治,以挽救患者生命[1]。影像學檢查是診斷和評估顱腦外傷病情的主要手段,能夠為早期急救提供可靠依據[2]。顱腦CT是診斷顱腦外傷的傳統手段,效果明確,但大量研究報道顯示顱腦CT對細小的出血病灶診斷效果有限,漏診或誤診率較高,無法為細小出血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療依據,對于后期治療有一定的影響[3-4]。探尋更為準確和有效的影像學檢查手段是臨床研究的熱點。隨著國內影像學技術的發展,磁敏感加權成像(SWI)技術逐步成熟,臨床應用效果也逐步得到認可[5]。該技術能夠通過組織間磁敏感性差異提供更為良好的對比增強效果,在細小出血病灶診斷中效果良好,檢出率令人滿意[6]。我院在該方面積累了較多經驗,現對SWI和顱腦CT診斷顱腦外傷的優劣進行比較,以期為該病的影像學診斷研究提供參考,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2017年1月~2018年6月我院接診的45例患者納入本研究。其中,男31例,占68.89%;女14例,占31.11%;年齡22~58歲,平均(39.24±4.21)歲;受傷原因:車禍傷24例,占53.33%,摔傷14例,占31.11%,擊打傷7例,占15.56%。
1.2 納入和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出現不同程度的頭暈、昏迷、意識障礙等情況;家屬知情同意,簽署知情同意協議書。排除標準:合并心肝腎等嚴重疾病;精神疾病者;孕婦。
1.3 方法
患者均進行顱腦CT診斷和SWI診斷。
顱腦CT診斷:患者取仰臥位,采取東芝Alexion型16排螺旋CT機進行頭顱掃描。常規頭顱掃描后,對疑似病變進行薄層掃描。電壓為120 kV,電流為200 mA,層間距與層厚設定為10 mm,窗寬采取窄窗寬50~70 Hu,窗位也采取窄窗位10~20 Hu。
SWI診斷:采取聯影U570型1.5T磁共振掃描儀進行常規掃描和SWI序列掃描檢查。SWI序列為3DFFE序列,層間距設定為0.1 mm,層厚設定為2 mm,矩陣大小為256×202,FOV為230×180,TR/TE設定為49/40 ms。常規序列中SE序列T1WI掃描TR/TE設定為160/4.76 ms;TSE序列T2WI掃描TR/TE設定為3820/89 ms;FLAIR序列掃描TR/TI/TE設定為8000/2372/87 ms,層間距設定為2.1 mm,層厚設定為7 mm。
1.4 觀察指標
觀察診斷結果、影像學表現。
1.5 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19.0進行統計學處理,計數資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用Fisher確切概率法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診斷結果對比
實際腦外傷情況為:硬膜外血腫15例,硬膜下血腫12例,腦挫傷并血腫21例,腦室出血6例,蛛網膜下腔出血2例。本組45例患者經病理檢查及相關檢測明確診斷為單一性腦外傷36例和復合性腦外傷9例。SWI診斷腦挫傷并血腫符合率高于顱腦CT診斷符合率,差異顯著(P<0.05)。見表1。
2.2 影像學表現
顱腦CT診斷主要表現:硬膜外血腫,顱骨內板下雙凸鏡形高密度影或弓形高密度影,邊界清晰,密度一般較均勻,血腫內可見積氣。硬膜下血腫,存在于顱骨內板下的半月形或新月形高密度影,少數為等密度或低密度陰影而難以發現。腦挫傷并血腫:損傷區局部低密度區,散在點片狀出血,占位表現,合并頭皮損傷等其他征象。腦室出血:高密度影,多不均勻。蛛網膜下腔出血:基底池、側裂池、腦溝等部位高密度影,并形成鑄形。
SWI診斷主要表現:有彌漫性軸索損傷存在時圖像顯示為斑點低信號;有血腫存在時圖像顯示為低信號,部分患者血腫周圍存在水腫,顯示為高信號;有腦室出血或蛛網膜下腔出血時圖像顯示為線狀、點狀或鑄形低信號。
2.3 典型病例
楊某,男,48歲,腦外傷就診,入院當日行顱腦CT掃描,次日行SWI檢查。
顱腦CT掃描圖像顯示左側額顳葉未見明確出血灶及腦挫裂傷,左側基底節區見斑片狀稍高密影。
MR平掃T2-FLAIR顯示左側額顳葉交界區見小片狀高信號灶,左側基底節區斑片狀稍高信號;T1WI顯示左側額顳葉交界區見小片狀稍高信號灶;SWI顯示左側額外顳葉交界區類圓形低信號,左側基底節區斑片狀低信號。SWI中明確顯示出顱腦CT未能顯示的微小出血灶。
3 討論
腦外傷是臨床常見的一種腦外科疾病,患者多病情危急,部分患者存在多部位損傷,病灶較多,病情復雜。腦外傷患者臨床以頭痛、感覺障礙、失語以及明顯的意識障礙為典型表現,若不能及時控制病情容易誘發多種惡性并發癥,嚴重者易出現休克、昏迷甚至死亡等情況[7]。專家指出,及早對腦外傷進行對癥治療,減少腦缺氧、缺血情況的發生,能夠避免危及生命[8]。因此,加強對腦外傷的早期診斷,對于輔助臨床治療具有重要意義。
有研究顯示,腦外傷病情復雜,多病灶血腫患者臨床表現與單病灶血腫患者并無明顯差異,難以借助臨床表現進行準確判斷,因此多需憑借影像學手段提供更為可靠的圖像依據[9]。CT檢查是臨床常用的腦外傷影像學手段,其主要是通過正常組織和病變組織的信號差進行病灶診斷,圖像清晰度良好,能夠為臨床醫師提供患者腦部血管的情況[10]。但臨床實踐表明,CT檢查對于腦外傷微小病灶的檢測,往往出現誤診或漏診情況,效果不能令人滿意[11]。
SWI作為一種新型的對比度增強技術,可以反映組織間的磁敏感度差異,結合薄層采集,獲得原始的相位圖和強度圖,經一系列計算后,得到磁敏感影像,對于腦外傷、腦腫瘤、腦血管畸形等多種病變,有較高的診斷價值[12]。將其用于顱腦外傷的診斷,可有效評估病變情況,為臨床治療提供可靠依據,為抓緊治療時機和挽救患者生命提供了基礎[13]。國內部分研究報道中也證實,使用SWI進行腦外傷診斷,可通過相位信息增加局部組織對比度,具有高的分辨率,還可以進行三維重建,在患者的發病早期實現準確診斷,實際臨床效果優于常規CT檢查[14]。部分專家也指出,SWI的臨床優勢較為明顯,其具有較高的分辨率、信噪比,使得其在診斷小靜脈、出血等方面效果明顯,適于發現微小病灶。曾海勇等[15]的研究也證實,SWI可以顯示腦部深處血管情況以及病灶的位置和疾病的嚴重程度,在發現多病灶血腫和微小病灶方面效果良好,對于腦外傷的臨床輔助治療具有重要意義。
本文研究結果顯示,SWI診斷腦挫傷并血腫符合率高于顱腦CT診斷符合率,差異顯著(P<0.05),也證實了SWI診斷腦外傷效果優于顱腦CT。而SWI診斷符合率與顱腦CT診斷符合率在硬膜下血腫、硬膜外血腫、腦室出血、蛛網膜下腔出血中并無統計學差異,主要與本研究納入病例基數較少有一定關系,以期進一步擴大樣本量進行驗證。當然,SWI技術在臨床上仍需不斷的完善,減少圖像偽影,縮短圖像采集時間,為臨床救治爭取機會。
綜上所述,與顱腦CT診斷顱腦外傷對比,磁敏感加權成像具有更高的診斷準確率,適合大范圍推廣。
[參考文獻]
[1] 王超杰.神經外科顱腦外傷患者預后影響因素研究[J].中醫臨床研究,2016,8(29):48-50.
[2] Hartmann A,Kegelmeyer D,Kloos A.Use of an errorless learning approach in a person with concomitant traumatic spinal cord injury and brain injury:A case report[J]. J Neurol Phys Ther,2018,42(2):102-109.
[3] 令狐玲珍.CT與MR診斷顱腦外傷的敏感性和特異性對比研究[J].現代醫用影像學,2017,26(3):658-660.
[4] 馬曉娟.CT影像診斷顱腦外傷的效果分析[J].影像研究與醫學應用,2017,1(9):73-74.
[5] 易仁輝,易城輝,謝地發,等.磁敏感加權成像對腦震蕩的診斷價值[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6,19(23):27-28.
[6] 藍英勇.MR磁敏感加權成像與CT診斷顱腦外傷的價值分析[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8,10(17):52-53.
[7] 謝國勝.顱腦外傷患者預后危險因素分析[J].中國藥物與臨床,2015,15(7):989-991.
[8] 王業績.不同程度顱腦外傷合并視神經損傷的臨床診斷與治療[J].當代醫學,2015,21(31):30-31.
[9] O'Reilly K,Peters K,Wilson N,et al.Use of pragmatism to explore women's experiences of traumatic brain injury:A kaleidoscopic view of the world[J]. Nurse Res,2018,25(4):21-25.
[10] 江愛軍.螺旋CT探查在顱腦外傷早期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中國醫藥科學,2017,7(5):117-120.
[11] 王寧,高長青,劉兆偉.MR磁敏感加權成像與CT在顱腦外傷中的診斷價值比較[J].現代醫用影像學,2015, 24(5):783-786.
[12] Danna-Dos-Santos A,Mohapatra S,Santos M,et al. Long-term effects of mild traumatic brain injuries to oculomotor tracking performances and reaction times to simple environmental stimuli[J].Sci Rep,2018,8(1):4583.
[13] 謝亮,盧尚坤,凌曉東,等.磁敏感加權成像在評估288例輕型顱腦損傷預后的應用研究[J].浙江創傷外科,2015,20(6):1187-1188.
[14] 楊染,曾文兵,翟昭華,等.磁敏感加權成像在輕型顱腦外傷中的應用[J].川北醫學院學報,2016,31(1):142-145.
[15] 曾海勇,周翠屏,何國華,等.磁共振磁敏感加權成像在輕型顱腦外傷的診斷及應用效果評價[J].中國實用醫藥,2018,13(14):23-24.
(收稿日期:2018-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