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祝梅 黃堅 馬林 鄧妙 劉元偉 張治芬


[摘要] 目的 了解杭州地區40~70歲女性圍絕經期綜合征的發病情況,從而為建立適合杭州地區圍絕經期女性的治療及健康保健策略提供依據。 方法 采用隨機抽樣的方法,對2017年1~10月在杭州市婦產科醫院就診的585例圍絕經期患者進行統一問卷調查。 結果 (1)杭州地區女性平均自然絕經年齡為(49.4±3.9)歲;(2)圍絕經期綜合征的發生率為48.72%,平均Kupperman評分為(17±9)分,C組的Kupperman評分顯著高于其他年齡組(P<0.05);(3)發生率最高的前五位癥狀依次為潮熱出汗(80.9%),性生活困難(70.8%),失眠(65.1%),疲乏(60.3%)及骨關節肌肉痛(57.4%);(4)各年齡段圍絕經期綜合征均以血管舒縮癥狀為主,發生率隨文化程度的增高而增高;(5)潮熱、出汗等血管舒縮癥狀出現較早,而骨、關節疼痛癥狀的發生時間則較晚。 結論 本樣本中杭州地區女性圍絕經期綜合征的發病率為48.72%,以潮熱出汗、性生活困難和失眠為主要癥狀,在51~55歲年齡段最為明顯。對圍絕經期綜合征進行防治將是我們婦女保健的重要工作之一。
[關鍵詞] 圍絕經期;圍絕經期綜合征;改良Kupperman評分(KMI);流行病學
[中圖分類號] R711? ? ? ? ? [文獻標識碼] B? ? ? ? ?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8)36-0121-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revalence of perimenopausal syndrome(PMS)in women of 40~70 years old,so as to provide the basis for establishing a health care strategy for perimenopausal women in Hangzhou. Methods A unified 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conducted among 585 perimenopausal patients in Hangzhou Womens Hospital from January to October 2017. Results (1)The average age of natural menopause in women in Hangzhou was(49.4±3.9) years old;(2)The incidence of perimenopausal syndrome was 48.72%, and the average KMI is(17±9);The KMI of the group? C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other age groups(P<0.05);(3)The top five symptoms with the highest incidence were in turn:hot flashes、sweating(80.9%),difficulty in sexual life(70.8%),insomnia(65.1%),atigue(60.3%) and osteoarthromyalgia(57.4%);(4)Vasomotor symptoms were the main symptoms of perimenopausal syndrome in all age groups, and the incidence increased with education; (5)Vasomotor symptoms such as hot flashes and sweating appeared earlier, Bone and joint pain symptoms occurred later. Conclusion In our study,the incidence of perimenopausal syndrome is 48.72%. The main symptoms of perimenopausal syndrome are hot flashes, sweating, difficulty in sexual life and insomnia, especially in the 51-55 age group.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perimenopausal syndrome will be one of the important tasks of our women's health care.
[Key words] Peri-menopausal;Perimenopausal syndrome;Kupperman menopause index(KMI);Epidemiologic survey
圍絕經期(perimenopausal)是一個特殊的生理時期,是從性成熟期過渡到老年期的特殊階段。中華醫學會絕經學組將其起點定義為“40歲以上的女性,10個月內》2次鄰近月經周期與原有周期比較時間相差7 d以上”,而終點定義為“完全絕經后1年”[1]。圍絕經期短則2~3年,長則10余年。在這一特殊階段中,女性的卵巢功能逐漸衰退,雌激素分泌量逐漸減少,繼而出現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同時伴有一系列神經、心理等不適癥狀的一組癥候群,即圍絕經期綜合征(perimenopausal syndrome,PMS)[2]。目前,我國約有1.67億圍絕經期女性,約占全球總數的1/4,圍絕經期綜合征的發生率約為68.1%[3]。早期主要表現為血管舒縮功能障礙和自主神經紊亂,主要表現為潮熱、盜汗、心煩、焦慮、抑郁等情緒方面的改變,以及泌尿生殖道的萎縮;隨著絕經時間的延長,長期的低雌激素狀態還會引起一系列老年性慢性疾病的發病率增加,如骨質疏松、心血管疾病、老年癡呆、生殖道腫瘤等其他各個系統疾病。這些老年疾病不僅嚴重影響女性的生活質量,還給患者帶來致殘率及致死率升高,增加國家醫療支出,增加家庭的經濟負擔以及子女的護理負擔等。
近年來關于圍絕經期綜合征的流行病學調查研究在國內已很普遍[2,4-5],然而杭州地區的患病率情況仍缺乏研究,因此我們需要開展大樣本的流行病學調查研究來了解杭州地區圍絕經期綜合征的患病情況。
為了解杭州地區婦女圍絕經期綜合征的發病情況,從而為建立適合杭州地區圍絕經期女性的治療及健康保健策略提供依據,我們對杭州地區40~70歲女性所出現的圍絕經期癥候群進行調查分析,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采取隨機抽樣方法,選取2017年1~10月在杭州市婦產科醫院圍絕經期保健中心就診的患者585例,并根據年齡將585例研究對象分為4組:A組:40~45歲,102例;B組:46~50歲,225例;C組:51~55歲,192例;D組:56歲以上,66例。所有患者均長期居住于杭州市,出現了月經改變或圍絕經期癥狀或已經停經,近期無嚴重的不良生活事件,無子宮和(或)卵巢切除手術史,無精神心理疾病病史,無嚴重的器質性疾病病史。
1.2研究方法
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對在圍絕經期保健門診就診的585例研究對象進行面對面問卷調查,同時填寫改良Kupperman評分表。內容包括:a)一般情況:如年齡,生育情況,月經改變情況,文化程度,職業,經濟收入水平等;b)改良Kupperman評分(Kupperman me-nopause index,KMI):共13項,包括潮熱出汗、失眠、易激動、抑郁、感覺異常、眩暈、疲倦乏力、骨關節肌肉痛、頭痛、心悸、皮膚蟻走感,性生活困難及泌尿系癥狀,每個癥狀分數為1~4分,程度評分為0~3分,癥狀評分為癥狀程度評分乘以癥狀分數,再將各個癥狀評分相加為Kupperman評分[6]。
1.3診斷標準
圍絕經期綜合征(perimenopausal syndrome,PMS)是指由于女性絕經前后卵巢功能逐漸衰退,雌激素分泌量逐漸減少,繼而出現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同時伴有一系列神經、心理等不適癥狀的一組癥候群。主要癥狀包括:潮熱出汗、失眠、易激動、抑郁、感覺異常、眩暈、疲倦乏力、骨關節肌肉痛、頭痛、心悸、皮膚蟻走感,性生活困難及泌尿系癥狀。具有上述癥狀的圍絕經期女性,經全身和婦科檢查,排除心血管、精神神經及內分泌腺等器質性病變,即可擬診為圍絕經期綜合征,血、尿的雌激素減少、FSH及LH增高為診斷依據。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Excel軟件錄入數據,SPSS17.0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計量資料多組間比較采用方差分析,進一步兩兩比較采用LSD-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組間比較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一般情況
共585例患者完成有效調查問卷,585例婦女平均年齡為(49.89±5.18)歲,自然絕經年齡平均為(49.4±3.9)歲。在585例研究對象中,未絕經者共300例(51.3%),已絕經者共285例(48.7%),其中自然絕經者247例(42.3%),子宮切除者38例(6.4%)。
2.2 總體Kupperman評分情況
585例患者的改良 Kupperman 平均分為(18.5±4.4)分。Kupperman評分各癥狀中發生率較高的前五項癥狀依次分別為:潮熱、出汗(473例,80.9%),性生活困難(414例,70.8%),失眠(381例,65.1%),疲倦乏力(353例,60.3%)及骨關節肌肉痛(336例,57.4%)。見表1。
2.3 不同年齡組改良Kupperman評分情況
各組年齡、Kupperman評分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F=1169,P=0.000;F=5.321,P=0.001)。C組Kupperman評分顯著高于A組及B組(P=0.007;P=0.00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同時也高于D組,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327),見表2。
2.4各年齡組圍絕經期綜合征的發生率
不同年齡組圍絕經期綜合征的發生率具有差異性。從表3可以看出,各組神經精神癥狀等的發生率類似(P>0.05),而血管舒縮癥狀及骨關節癥狀的發生率組間具有顯著差異性,且C組的發生率顯著高于其他組(P<0.05)。而各組中血管舒縮癥狀的發生均顯著高于神經精神癥狀及骨關節癥狀等癥候群(P<0.05),表明杭州地區圍絕經期女性各年齡階段圍絕經期綜合征的癥狀主要以血管舒縮癥狀為主,而血管舒縮癥狀及骨關節疼痛癥狀又以51~55歲年齡階段女性較為多見。
2.5 不同文化程度圍絕經期綜合征癥狀發生率比較
各文化程度組間血管舒縮癥狀、神經精神癥狀和骨關節癥狀等癥候群的發生率均有顯著差異;且無論文化程度的高低,均以潮熱出汗等血管舒縮癥狀為主,其發生率隨著文化程度的增高而增高(P<0.005),而神經精神癥狀、骨關節痛癥候群的發生率則無此趨勢。
3 討論
圍絕經期是指女性從生育年齡過渡至無生育能力年齡的一個重要的生命階段,包括從出現與絕經相關的內分泌、生物學改變和臨床癥狀,至完全絕經后1年,一般發生于40~55歲。據最新統計數據分析,我國女性的平均絕經年齡為48.85歲,其中城市女性的平均絕經年齡約為49.5歲,而農村女性的平均絕經年齡則為47.5歲[2]。但是近年來隨著社會及經濟的發展,女性所面對的生活及生存壓力越來越高,我們發現圍絕經期綜合征出現的年齡有提前傾向,有相當一部分女性在35歲以后即開始出現圍絕經期的一系列癥狀,如月經失調、潮熱出汗、情緒改變、失眠及骨關節肌肉痛等[2,7]。
3.1自然絕經年齡
世界各地關于其地區女性平均自然絕經年齡的報道均不盡相同。美國的報道為51.3歲,澳大利亞的報道為51歲,土耳其的報道為47.8歲,東南亞七個國家與地區婦女平均絕經年齡為51.09歲[8-11]。2008年郁琦等[12]報道稱北京地區婦女的平均自然絕經年齡為(49.4±3.4)歲,2015年盧春冬等[13]報道重慶市婦女的平均自然絕經年齡為(47.24±3.13)歲,2017年朱玲龑等[14]報道貴陽地區婦女的平均自然絕經年齡為(49.17±3.12)歲,本研究顯示杭州地區婦女的平均自然絕經年齡為(49.4±3.9)歲,與國內外研究結果基本一致。影響自然絕經年齡的因素主要有遺傳、營養、生育、職業性質、文化程度、肥胖以及生活方式等[16]。而本研究未能表明不同職業、不同文化程度之間自然絕經年齡的差異性,考慮可能與調查樣本量過少及調查問卷不夠完善有關。
3.2 圍絕經期綜合征的發生與年齡有關
本研究中585例門診圍絕經期綜合征患者,圍絕經期癥狀主要以潮熱出汗、性生活困難、失眠、疲倦乏力以及骨關節肌肉痛為主,發生率依次為80.9%、70.8%、65.1%、60.3%和57.4%。劉宇霞等[2]發現山西太原地區圍絕經期女性的癥狀以疲倦乏力、失眠、易激動為主;田豐蓮等[4]發現廣東地區圍絕經期女性主要以失眠、骨關節肌肉痛、煩躁等癥狀為主;鄧小虹等[5]研究發現北京地區圍絕經期女性的癥狀以疲倦乏力、失眠、骨關節肌肉痛等為主;重慶地區以記憶力減退、失眠、易激動等為主[13]。而西方女性則以潮熱出汗及泌尿系癥狀為主要癥狀。以上提示圍絕經期綜合征一定程度上受到地域、種族甚至文化程度等差異的影響,調查時間或抽樣方法等不同也有可能會導致圍絕經期癥狀分布的差異性。
從本研究結果可以看出,Kupperman評分隨著年齡的增加而增加,于51~55歲年齡段達到高峰,隨后呈逐漸下降趨勢,與朱玲龑等[14]的研究結果一致;各年齡組中血管舒縮癥狀的發生均顯著高于神經精神癥狀和骨關節癥狀的發生,而骨關節癥狀在C組中的發生率顯著高于其他各組;表明圍絕經期綜合征較早出現的癥狀以血管舒縮功能紊亂為主,而骨、關節病變癥候群的出現時間則較晚。
3.3圍絕經期綜合征的發生與文化程度有關
文化程度、心理因素以及經濟狀況等的不同也會導致癥狀程度的差異,高學歷女性認為“月經”是年輕的象征,“絕經”意味著衰老以及喪失女性特征,二較低學歷的女性人群則更加重視各種癥狀的發生,這種觀念上的差別影響著圍絕經期婦女對絕經狀態的心理適應程度,影響其植物神經活動,從而影響到圍絕經期綜合征的發生及癥狀的程度。本研究結果顯示各文化程度組間血管舒縮癥狀、神經精神癥狀和骨關節癥狀等癥候群的發生率均有顯著差異,且血管舒縮癥狀癥候群的發生率隨文化程度的增高而增加。也有研究認為中等文化程度女性圍絕經期綜合征的發生率最高,而低等及高等文化程度者的發生率相對較低[17,18],這可能與研究地區的社會文化背景也有一定關系。提示我們對不同國家不同地區的圍絕經期女性應采取針對性的預防保健措施。
3.4其他因素
有研究[17,19]提示女性孕產次數與圍絕經期綜合征的發生呈正相關性,認為妊娠次數和分娩次數越多,則圍絕經期綜合征的發病率則越高。此外,經濟狀況、社會支持、心理因素等均與圍絕經期綜合征的發生相關[20-22]。
綜上所述,本研究提示,本樣本圍絕經期女性主要以潮熱出汗、性生活困難和失眠為主要癥狀,在51~55歲年齡段癥狀最為明顯。圍絕經期綜合征一定程度上受到地域、種族甚至文化程度等差異的影響,調查時間或抽樣方法等不同也有可能會導致圍絕經期癥狀分布的差異性。目前中國的圍絕經期及絕經后的婦女人數約有1.67億,預計到2030年,50歲以上的女性將達到2.8億,因此,對圍絕經期綜合征進行防治將是我們婦女保健的重要工作之一;加強圍絕經期女性保健知識的宣教工作,提高婦女保健意識,注重心理疏導,同時重視激素替代治療的宣教及臨床應用,可以有效地降低圍絕經期綜合征及各種并發癥的發生,大大提高中老年女性的生命質量。
[參考文獻]
[1] 中華醫學會婦產科學分會絕經學組.絕經相關激素補充治療的規范診療流程[J].中華婦產科雜志,2013,48(2):155-158.
[2] 劉宇霞,楊海瀾,武彩霞.402例圍絕經期綜合征患病狀況分析[J].山西職工醫學院學報,2011,21(3):7-10.
[3] 王習習,李金芝.影響圍絕經期綜合征發生的生物-心理-社會因素的研究進展[J].蚌埠醫學院學報,2016,41(3):419-420.
[4] 田豐蓮,楊冬梓,張小莊,等.廣東地區圍絕經期婦女健康狀況和需求調查[J].第一軍醫大學學報,2004,24(8):928-932.
[5] 鄧小虹,張淞文.北京地區圍絕經期婦女健康現狀的流行病學調查[J].北京醫學,2002,24(4):235-238.
[6] OBrien S,Studd J. Premenstrual syndrome[J].Menopause Int,2012,18(2):39-40.
[7] 孫含.圍絕經期女性150例的保健需求分析[J].婦幼保健,2017,11(16):211.
[8] Kato I,Toniolo P,Akhmedkhanov A,et al. Prospective study of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onset of natural meno-pause[J].J Clin Epidemiol,1998,51(12):1271-1276.
[9] Do KA,Treloar SA,Pandeya N.et al.Predictive factors of age at menopause in a large Australian twin study[J].Hum Biol,1998,70(6):l073-1091.
[10] Neslihan Carda S,Bilge SA,Ozturk TN,et al. The menopausal age,related factors and climacteric symptoms in Turkish women[J]. Maturitas,1998,30(1):37-40.
[11] Boulet MJ,Oddens BJ,Lehert P,et al.Climacteric and menopause in seven South-east Asian countries[J]. Maturitas,1994,19(3):157-176.
[12] Ying Li,Qi Yu,Liangkun Ma,et al. Prevalence of depression and anxiety symptoms and their influence factors during menopausal transition and postmenopause in Beijing city[J]. Maturitas,2008,61(3):238-242.
[13] 盧春冬,宋娟,史常旭,等.重慶市城區婦女圍絕經期綜合征的流行病學調查分析[J].重慶醫學,2015,44(28):3978-3982.
[14] 朱玲龑,冉利梅,聶四平.1594名40~60歲女性圍絕經期綜合征發生情況分析[J].中華健康管理學雜志,2017, 11(3):206-211.
[15] 陳偉容,葉明華,龍青,等.社區圍絕經期婦女健康狀況分析[J].中醫臨床研究,2015,7(21):128-131.
[16] 曹澤毅.中華婦產科學[M].第2 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1152-1153.
[17] 徐婷,徐靜,周小培,等.鎮江市婦女圍絕經期綜合征的發生情況及影響因素研究[J].中國婦幼保健,2015,30(4):588.
[18] 李妤,李芳,郝友瑛.女性圍絕經期綜合征影響因素的調查分析[J].新疆醫學,2014,44(7):149.
[19] 程穎蓮,莫端豪,練堅貞,等.社區婦女圍絕經期綜合征流行病學調查[J].中國婦幼保健,2007,22(15):2110.
[20] 陳建芬.圍絕經期婦女心理狀況及影響因素調查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14,29(12):1903.
[21] Bertero C. What do women think about menopause? Aqualitative study of women′s expectations,apprehensions and knowledge about the climacteric period[J]. Int Nurs Rev,2003,50(2):109.
[22] 陳曉芹,周田田,牛娟,等.圍絕經期女性抑郁癥影響因素[J].齊魯醫學雜志,2014,29(4):371.
(收稿日期:2018-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