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江必新日前表示,要從依法保護、能動保護、平等保護、全面保護、實質保護、及時保護六方面加大保護民營企業家合法權益力度。
針對民企融資難問題,全國工商聯目前正在按照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的要求,開展緩解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政策措施落實情況第三方評估。
繼允許保險資金參與化解上市公司股票質押流動性風險后,銀保監會10月26日再出大招——鼓勵保險資金“輸血”非上市企業,積極馳援實體經濟。
本刊首席時政觀察員
【本文重要信源】
1.人民日報:吃下定心丸,安心謀發展;
2.人民日報:讓民營企業盡享政策紅利;
3.光明日報:讓民營經濟創造活力充分迸發

掃二維碼下載本欄目增值服務《領導智庫文選》
改革開放40年,是破除所有制問題上的傳統觀念束縛、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不斷完善的40年,也是民營經濟從小到大、由弱到強,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40年。在民營企業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用“三個沒有變”強調堅持基本經濟制度的重要意義,凝聚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是自己人的廣泛共識,廓清否定懷疑民營經濟的錯誤言論,給廣大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吃下了一顆定心丸。進入新時代,開啟新征程,“我國民營經濟只能壯大、不能弱化,不僅不能‘離場’,而且要走向更加廣闊的舞臺。”
機構/區域臨床試驗倫理委員會建設與發展的探討…………………………………………………… 溫珠明等(13):1738
1931年王春圃的《經濟救國論》一書中首次出現“民營”一詞,1980年溫州的章華妹領到了第一張個體工商戶營業執照,改革開放40年,中國的民營經濟頑強生長,成為推動經濟增長、促進創新、增加就業、改善民生等方面的主力軍,為中國成長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民營經濟是一種具有中國特色的經濟概念和經濟形式。肯定成績的同時必須看到,我國改革開放既要保持穩定的環境又要高速發展,可以說是一體的兩面,既為民營經濟發展提供了穩定的有利環境,也難免在某些領域、某些階段存在影響民營經濟發展的情況,并面臨著制約發展的“玻璃門、彈簧門、旋轉門”的問題。在2005年前后的“第三次改革大爭論”中,有些輿論鼓吹“民企原罪論”,民營經濟發展一直沒有走出“左”的陰影。特別是今年以來,在“外部環境發生明顯變化”的大背景下,實體經濟面臨新的挑戰,而其中民營經濟遭遇的困難與挑戰相對突出。一些輿論雜音“順勢”出籠,有的人提出所謂“民營經濟離場論”,說民營經濟已經完成使命,要退出歷史舞臺;有的人提出所謂“新公私合營論”,把現在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曲解為新一輪“公私合營”;甚至有的人說加強企業黨建、工會工作及加強民主管理是要對民營企業進行控制,等等。對此,習近平總書記在民營企業座談會上直接批駁“這些說法是完全錯誤的,不符合黨的大政方針”,并罕見地連用5個驚嘆號,態度堅決地表示“所有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完全可以吃下定心丸、安心謀發展!”
非主流輿論場出現的上述奇談怪論,不僅在理論上站不住腳,現實中也行不通。但是,對于可能由此引發的恐慌焦慮以及誤讀背后的社會心態,仍然值得警惕。民營經濟從無到有、蓬勃興起,本身就是解放思想、與時俱進的產物。解放思想并非一勞永逸。叫衰民營經濟的背后,是錯誤思想后遺癥、開歷史倒車妄想癥、傳統路徑依賴癥和創業激情消退癥的“綜合癥”。隨著改革進入“深水區”,特別是民營經濟發展碰到“天花板”,需要啃“硬骨頭”的時候,一些人畏難情緒增加,改革精神弱化。一些地區和企業還沒有完全從傳統的路徑依賴中跳出來。面對產業優化升級,存在不想轉、不敢轉、不會轉的實際障礙。一些干部缺少緊迫感和危機感,缺少“跳起來摘桃子”的決心和毅力。輿論雜音提醒我們,要想讓民營經濟再創新輝煌,必須再來一次思想大解放。
“任何否定、懷疑、動搖我國基本經濟制度的言行都不符合黨和國家方針政策,都不要聽、不要信!”近一個多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同場合力挺民營經濟,為破解民營經濟發展難題“開藥方”。各級領導干部要堅持“兩個毫不動搖”,堅定信心,拿出行動,把民營企業辦得更好。“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是我們自己人”具有極其深刻的意義,不僅是給民營企業家們要吃下的“定心丸”,更是給各級領導干部吃下的“定心丸”。這是中國自己的道理——改革開放以來靠民營企業繁榮的經濟,也是社會政治歷史發展的基本規律。民營經濟不僅不能離場,而且還要走向更加廣闊的舞臺。
【決策看點】
●11月6日,江蘇省委書記婁勤儉在會見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一行時表示,習近平總書記在民營企業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民營經濟是推動我國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要求我們毫不動搖支持民營企業發展壯大,不斷為民營經濟營造更好發展環境。落實好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最關鍵的是要創造公平公正的良好市場環境,只有這樣才能把支持民營經濟的各方面政策舉措有效落到實處。
上海為民營經濟送出3個100億元“大禮包”
11月3日,上海市委市政府正式發布《關于全面提升民營經濟活力 大力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將為民營企業送出3個100億元的“大禮包”。一是成立100億元的上市公司紓困基金,以市場化、法治化方式,對符合經濟結構優化升級方向、有前景的民營企業進行投入,增加區域內產業龍頭、就業大戶、戰略新興產業等關鍵重點民營企業流動性。二是引導金融機構加大信貸投放力度,推進實施“中小企業千家百億信用融資計劃”,為優質中小民營企業提供信用貸款和擔保貸款100億元。三是加大融資擔保力度,逐步將中小微企業政策性融資擔保基金規模擴大至100億元,將擔保對象從中小企業擴大到民營大中型企業。 資料來源:新華社2018年11月4日
從2016年全國兩會到2018年民營企業座談會,習近平總書記多次談到民營企業發展中的困難和問題——有的民營企業家將其形容為遇到了“三座大山”:市場的冰山、融資的高山、轉型的火山。“這些困難是發展中的困難、前進中的問題、成長中的煩惱,一定能在發展中得到解決。”總書記至真懇切的話語,充分說明了黨中央重視和支持非公經濟發展不會改變,也指明了下大力氣解決民營經濟困難的發力點。
融化“市場的冰山”,給民營企業發展創造充足市場空間。對民營經濟最大的支持是創造公平公正的良好市場環境。在市場準入、審批許可等方面,要給民營企業發展創造充足市場空間。要深化商事制度改革,著力“減證照、壓許可”,為民營企業營造更加公開透明便利的準入環境。要不斷圍繞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目標,進一步健全競爭政策體系,堅持競爭中立原則,即對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實行規則中立、稅收中立、債務中立,對所有市場主體一視同仁、平等對待。加大競爭執法力度,規范市場秩序,促進公平競爭。接下來,還要在優化監管制度、拓寬股權債權融資渠道、完善政策執行方式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切實支持民營企業發展壯大,尤其是要發揮資本市場作用,盡快啟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系列資產管理計劃。
【決策看點】
●10月26日,原深圳市委常委、副市長張思平在“科技與創新2018——全球智能化商業峰會”上談到深圳高科技產業發展時表示,應時刻警惕和防止“國進民退”現象在深圳出現,防止“大國企”“強政府”“形象工程”思維對高科技和現代產業體系發展的影響,堅定不移融入世界經濟體系和經濟全球化之中。
厲以寧:民營企業發展最重要的是產權界定和產權清晰
早在2016年,厲以寧教授就曾總結過公權力侵犯民企產權的四種情況。具體包括某些地方政府部門在對待民營企業的投資和生產時不講誠信、不履行承諾,地方政府部門以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等為由變相敲詐勒索民營企業等。2018年7月18日,厲以寧在“2018小企業、大夢想高峰論壇暨第六屆中國中小企業投融資交易會”上進一步表示,要想讓中國民營企業家發揮更大效用,就要讓民營企業站到前面來。法律必須保護產權,包括無形產權,知識產權包括,其他的產權如欠債的產權也要保護。 資料來源:根據媒體公開報道綜合整理
跨越“融資的高山”,“三支箭”切實解決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當前,民營企業融資難問題已成為制約其生存和發展的最大瓶頸。“解決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任務緊迫。11月6日,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在接受媒體專訪時表示,當前要著力解決民營企業在貸款上的困難、在發債上的困難以及在股權質押融資上的困難。目前,人民銀行和有關部門采取了“三支箭”的政策組合。“第一支箭”是增加民營企業的信貸,特別是小微企業的信貸。 “第二支箭”是出臺具體政策幫助民營企業發債融資。“第三支箭”是研究設立民營企業股權融資支持工具。針對融資貴的問題,除人民銀行和金融系統外,有關部門將在減稅降費、強化融資擔保、財政貼息、優化信用體系等方面,積極出臺政策措施,加大支持力度,千方百計,切實降低民營和小微企業融資成本。北京、上海、廣東、江蘇、浙江等地政府部門和地方監管部門也陸續部署和出臺了新一輪的支持民營經濟政策措施,其中,金融支持民營經濟成為多地政策發力重點。
翻過“轉型的火山”,在經濟新常態下實現轉型升級。三座大山,民營企業家覺得跨越哪座最難?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兼CEO馬化騰、TCL集團董事長兼CEO李東生都坦言,最難的是企業的轉型。過往經驗表明,突破自己、成功轉型是企業長壽的基因。如今,處于新舊動能轉的當下,中國民營企業又站在了十字路口,在云計算,數據分析、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新興技術的助推下開始了新一輪的轉型。但如何才能擺脫“不轉型是等死,轉型是找死”的困境?有關媒體調研了100位擁有豐富民營企業轉型經驗的中高層管理人員,并結合企業轉型項目的實踐經驗,指出民營企業在轉型過程中常會落入三大盲區:決策盲區、執行盲區和組織盲區。當前,民營企業在經濟新常態下的轉型升級要遵循資源優化原則、落實創新原則、市場需求原則和產品聚焦原則,通過產業創新升級、發展價值鏈與供應鏈、管理創新升級和貿易創新升級,充分發揮企業家精神,克服自身弊病,站在系統的角度來解決經濟“新常態”中的轉型升級問題。各級政府也要不斷加大扶持和促進力度,構建更加完備的創新政策體系,出臺有利于“雙創”活動幫扶的獎勵政策,著力培育更多具有創新能力和競爭能力的市場主體,助力企業轉型升級。
【決策看點】
●11月3日,北京市委書記蔡奇帶領十六區和相關部門主要負責人,開展民營企業大走訪。要求狠抓政策落地兌現“最后一公里”。擴大融資擔保基金,為民營企業提供增信支持;建立紓困“資金池”;深化民營和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穩住企業租金成本,降低貿易成本等。另外,福建省近日也在加快醞釀出臺新政,進一步落實降本減負政策,全面落實減稅降費政策。加強民營企業上市掛牌培育,支持民營企業發行各類債券融資。
完善產權保護制度,民營企業財產權不可侵犯。當前我國產權保護制度仍不完善,特別是不同所有制經濟產權保護不夠同等,民營企業資產被違規查封扣押凍結等現象時有發生。讓民營企業家真正吃下定心丸、安心謀發展,必須完善民營企業的產權保護制度,廢除對民營企業歧視性的法律政策和監管。加強產權保護,必須走法治化之路,重在完善政府守信踐諾機制。要完善物權、債權、股權、知識產權的相關法律法規制度,形成清晰界定所有、占有、支配、使用、收益、處置等產權權能的完整制度安排。完善有利于激勵創新的知識產權歸屬制度,明確規定并有效保護職務發明人的產權權益。消除對產權的所有制歧視,平等對待公有產權與非公有產權,在執法、司法和行政實踐中加強對平等市場主體之間產權糾紛的公平裁決。
切實保護企業家的人身和財產安全。早在2013年,全國工商聯訪談了600多位企業出資人,“人身財產安全不能得到有效保護”是他們“最大的擔憂”。沒有強有力的保障,民營企業就是一個“易碎品”,民營企業家“小富即安、大富不安”的情緒就難以消除。增強企業家人身和財富安全感,要依法保護企業家的人身自由和財產權利,要依法保護誠實守信企業家的合法權益,要依法保護企業家的知識產權和自主經營權,努力實現企業家的勝訴權益,切實糾正涉企業家產權冤錯案件,不斷完善保障企業家合法權益的司法政策,推動形成依法保障企業家合法權益的良好社會氛圍。同時,增強企業家依法維護權益、依法經營的意識。加大對企業家的法治宣傳和培訓力度,提高企業家依法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意識和能力。
激發企業家精神,讓民營企業心無旁騖地走上從小到大的發展道路。企業家精神是民營經濟再創新輝煌的底氣所在、自信所在、希望所在。各級政府要把企業家隊伍作為經濟發展的戰略力量來打造,培育造就“挺立潮頭、不負時代、續寫傳奇”的當代企業家群體,打造一支信念堅定、薪火相傳、有膽有識、素質過硬的企業家隊伍。要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處理好民營企業的代際傳承問題,使其順利跨越“富不過三代”陣痛。
完善公司治理是民營企業發展取得成功的關鍵因素。由于歷史原因,許多民營企業都有過“戴紅帽子”和“摘紅帽子”經歷,這曾在很大程度阻礙了民營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進程。自黨的十四屆三中全會以來,以“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為特征的現代企業制度改革逐漸深化和完善,有力提升了民營企業的公司治理水平。盡管如此,民營企業在公司治理中仍然面臨股權高度集中、經營決策不科學等問題,在與國有企業的合作中也往往會喪失自主權、話語權。引導眾多民營企業建立規范的組織框架、科學的決策機制、完善的人才結構,實現以“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為特征的現代公司治理制度,是未來民營經濟發展的迫切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