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蘭會 張亞軍

利津游戲:山東省利津縣幼兒園戶外游戲的簡稱,由利津縣第二實驗幼兒園園長趙蘭會及其研究團隊歷經10余年探索創建。其特色之一是挖掘、整理和創新傳統民間游戲,幼兒園成為活動著的傳統民間游戲博物館;其二是嘗試課程游戲化,崇尚運動和生活、自然教育,拓展幼兒戶外運動游戲,將民間文化融入幼兒園游戲。幼兒園內設有民族風情園、生態植物園、動物飼養園、書香校園、科學之園、兒童游戲之園等“六園”,創建了“人文化成”與“自然天成”互動共生、和諧統一的游戲生態環境以及鄉土氣息濃郁、生活教育豐富的真實場景。
訪談錄:
張亞軍(以下簡稱“張”):您是如何走進幼教領域的?是否有過最初的不適?如今您已成為中國幼教領域的風云人物,這個過程是怎么發生的?
趙蘭會(以下簡稱“趙”):2007年3月,利津縣第一實驗學校校長和第一實驗幼兒園園長都已到內退年齡,縣教育局要從鄉鎮教辦主任中物色一位到縣實驗一校擔任校長。由于工作出色,我成了首當其沖的人選,并順利通過了縣委組織部的考察。我為了迎接新的工作崗位,私下已開始悄悄研究了解縣實驗一校的有關情況。公示期結束的第二天,縣委召開干部調整大會,正式公布調整人員去向,“趙蘭會同志,擔任縣實驗一幼園長”,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連我們教育局也感到莫名其妙。關于我的任職,一時間成了利津縣城街頭巷尾議論的話題,好多人不理解,更多的是為實驗一校擔憂,是對我的打抱不平以及“大材小用”的惋惜。普遍的說法就是“高射炮打蚊子”。就這樣,我陰差陽錯地走進一幼,走上園長崗位。
一個大老爺們兒來干幼兒園園長,最初確實有點兒適應不了,早晨在大門口看到家長送孩子,有熟人打招呼,渾身就發熱。不久,到省城參加一個課題開題會議,偌大一個會場,座無虛席,清一色的女士,好多人投來異樣的目光,休會時間男廁也被女士占領,心里就像打翻了五味瓶。
好在我適應能力還算比較強。我們局長、分管縣長跟我交談時講到:利津一幼是山東省十佳幼兒園,2007年底要迎接省十佳復評驗收,老園長爭創了省十佳,打江山難,守江山更難。如何順利通過驗收是擺在我面前的頭等大事,壓力真的很大。一向工作要強的我,全然忘卻了雜念,被逼進了新的園長角色。一項大的工作,也是對一個人的歷練,這也是促使我進入角色的切入點。
不干則已,干就干好,站在新起點,實現新發展。我決心實施二次創業,實現二次跨越。能把一個鄉鎮打造成農村教育工作強鎮,也一定會把一個幼兒園做到極致,我信心滿滿。
張:中國幼教界流傳“南有安吉,北有利津”,這種說法源自何處?你如何理解這樣的評價?你們和安吉游戲有何共同和不同之處?
趙:隨著利津游戲的研究與實踐,其成果多次在山東省幼兒園園長大會、中國學前教育年會、中國幼兒園園長大會作交流分享,逐步引起了全國各地一些園長、老師慕名而來參觀學習,讓他們大呼過癮。許多到過安吉的園長老師由衷地發出感嘆:不愧是南有浙江安吉,北有山東利津。利津游戲與安吉的任何一個幼兒園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俗話說:“會看的看門道,不會看的看熱鬧。”利津游戲,解放了兒童,自由自主,釋放天性,張揚個性,充分反映了“以游戲為基本活動”的國家教育要求,代表了學前教育的發展趨勢。教師的大膽放手,游戲材料的豐富性、多樣性,讓人耳目一新。利津游戲徹底打破了教學樓的禁錮,真正實現了“把游戲還給孩子,把童年還給孩子,把快樂還給孩子”的精神,真正做到了讓孩子在玩中學,學中玩?!巴嬷袉⒅恰⑸硇慕】怠⒖鞓烦砷L”,徹底消除了現如今“有兒童,沒童年,有玩具,沒游戲”的現狀,把“電子兒童、塑料兒童”還原為“自然兒童”。
“南有安吉,北有利津”的評價,反映了全國幼教同仁對我們的一致認可,找到了中國幼兒園的“理想園”。利津游戲目前還沒有像安吉游戲那樣,引起一些游戲專家的高度重視。有些專家只是道聽途說,對利津游戲的了解是支離破碎的。
利津游戲與安吉游戲的兒童觀、教育理念是相通的。其生態式的教育理念與國際上先進的教育理念也是接軌的。
利津游戲又具有中國北方的本土性,利津游戲追求四個結合:即兒童傳統游戲與戶外野趣游戲相結合;游戲與五大領域教育相結合;班級戶外自主游戲與全園混齡戶外游戲相結合;戶外游戲與室內區角游戲相結合。讓孩子靜若處子,動若脫兔,動靜結合,均衡發展。
張:利津二幼“立志做有文化的園長和老師,辦有文化的幼教;走內涵發展之路,建文化品牌之園”,在發展過程中形成了頗有特色的“六園”文化,其實質和內涵是什么?
趙:利津二幼堅持“辦低成本高質量學前教育”的辦園理念,著力打造以民族風情園、生態植物園、動物飼養園、書香校園、科技之園、兒童游戲之園為主線的“六園”文化,致力于辦活的幼教,為幼兒一生發展奠基。
打造民族風情園——傳承經典,提升素養。中國的孩子要用中國的文化來養。我們在全園創設了“潤物無聲”的傳統文化氛圍。戶外有八角亭、草房子、石磨、石碾、古老水車等傳統房舍與物件;教學樓內盡顯民族風,包括富有傳統韻味的大門廳,十二生肖剪紙、龍風箏、傳統宮燈以及六大傳統文化長廊等;還做到班班有特色,包括編織、剪紙、棋類等。
打造綠色生態之園——走近綠色,親近自然。孩子是要接地氣的。為讓孩子回歸自然,最大限度親近自然,我們遵循“自然是吾師”的教育理念,全力打造森林幼兒園、生態植物園、開心小農場。近年來,我們實施大樹進園工程,努力打造森林幼兒園。生態植物園里種植了賞花、觀果類植物100余種,實現了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秋可嘗果。在虞永平教授的指導下,我園研發的種植課程《幼兒園種植活動——小小園丁》被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
打造動物飼養園——親近動物,感悟生命。動物是人類的朋友,喜歡動物是孩子的天性。我們飼養了梅花鹿、獼猴、孔雀、德保矮馬等近20種當地不常見的稀有動物,并建造了精美別致的圈舍,給小動物們一個舒適溫暖的家,讓小動物陪伴孩子們共同度過幼兒園的美好時光。放置在幼兒園角角落落的動物石雕、玻璃鋼雕塑惟妙惟肖,幼兒園簡直就是一個動物王國。
打造書香校園——快樂閱讀,沐浴書香。一是創設好幼兒閱覽室、班級圖書角,投放適合各個年齡段的優秀繪本;二是開展“三個一”活動,即每周推薦一本好圖書,每天餐前閱讀一個好繪本,每天睡前傾聽一個好故事;三是開展圖書漂流活動,讓親子共讀成為習慣;四是每年舉行古詩唱誦展演、詠春賽詩會、故事大王評選等活動;另外,每年的“六一”兒童節,世界兒童圖書日我們也會組織相關讀書活動,指導家長開展早期閱讀。打造科技之園——啟迪智慧,引領成長。我們建設了幼兒科學發現室,在樓道走廊建成了墻面科學益智玩具長廊,建成了神奇魔幻的斜屋,制作了魔箱、聽話的小球、橢圓軌、多面鏡、萬花筒,戶外安裝了轉角鏡、風向標、太陽能庭院燈……每周一次的升旗儀式上,展示一個好玩的科學小實驗,讓孩子體會到科學就在我們身邊。我園編輯出版了《兒童趣味科學小實驗》,從小在孩子心靈深處埋下愛科學的種子。
打造兒童游戲之園——快樂游戲,回歸本真。經過多年的研究實踐,已形成了具有普遍推廣價值的“利津游戲”教育模式。兒童傳統游戲精彩紛呈,我們挖掘整理出兒童傳統游戲100多例,將兒童傳統游戲納入幼兒園課程。兒童戶外體育游戲多姿多彩,我園自主研發了多種充滿童趣、野趣、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玩具和設施,開發出了獨具特色的戶外體育游戲項目。
張:利津游戲實際上是試圖從整體上打造一種游戲化的課程,這種課程模式的基本理念和特色是什么?
趙:“利津游戲”從高度重視開展幼兒游戲開始,嘗試引入傳統民間游戲,積極拓展幼兒戶外游戲活動,將民間文化融入幼兒游戲,重點打造戶外游戲環境,進而依據《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與《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對五大領域教育內容進行游戲化設置的一種獨具特色的幼兒園游戲課程模式。主要內涵如下:
精心設計游戲主題?!袄蛴螒颉弊鹬貎和螒驒嗬?,堅持推進游戲回歸兒童,致力把“幼兒園要以游戲為基本活動”的國家教育要求落地,其主要本土創新發展內容包括兒童傳統游戲和戶外野趣游戲兩大類型。其中,兒童傳統游戲主要包括語言類傳統游戲、智力類傳統游戲和體育類傳統游戲。研究團隊先后征集各類民間兒童傳統游戲200多例,認真篩選100多例引入幼兒園。兒童戶外野趣游戲主要包括攀爬游戲、平衡游戲、跑跳游戲、水上游戲、泥土游戲、情景游戲等。研究團隊自主研發了多種游戲設施和器材,設置了有利于發展幼兒大小肌肉動作、體能、合作性以及認知發展的14個區180多種豐富多彩的戶外游戲活動。
科學組織游戲活動。“利津游戲”牢固遵從“寓兒童游戲于幼兒一日生活”的教育理念,在幼兒的日常生活、教育活動等各個環節有機地融入兒童游戲,合理安排游戲時間,倡導教師利用入離園、餐前餐后、區域活動、戶外活動以及集體教育活動等環節,靈活地組織多種形式的兒童游戲。游戲活動開展過程中較好地處理了游戲課程設置中的“課程預設”與“課程生成”的相互依存關系;教師指導游戲與幼兒自主游戲之間的相互促進關系;集體游戲、小組游戲和單人游戲之間,特別是教師指導游戲與幼兒自主游戲之間的相互滲透關系。以實現特定教育目的為先導,創設適宜游戲環境為前提,投放必要游戲材料為基礎,不僅在教師指導下組織開展了大量的集體游戲、小組游戲,而且支持幼兒自主游戲。
積極創建游戲生態。研究團隊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土文化與自然資源,致力打破教室和教學樓的禁錮,先后探索開發了小森林、水系、沙場、土場、草地等立體式超大空間的開放游戲場地,營建了動物園、植物園、小農場、農家小院等綠色游戲空間,研發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豐富性、多樣性、挑戰性、趣味性的人文與自然游戲材料,滿足兒童自然探索的發展愿望,切實提升兒童戶外生存挑戰能力,讓幼兒真正回歸自然,釋放天性,張揚個性,好奇探索,自由創造。
張:貴園內設“六園”,其內涵十分豐富,背后是否有不為外人所知的諸多艱辛與汗水,您是如何調動各方資源、低成本地實現了你們的目標?
趙:讓有限的教育資源效益最大化這是我的夢想和追求。打造“六園”文化、辦活的幼兒教育,是我認真學習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思想,陳鶴琴先生的活教育思想,學習日本巴學園、德國華德福教育和英國森林幼兒園教育理念的具體行動??梢哉f是吸取中外先進教育思想的具體行動。自然是吾師,我們要把教科書是孩子的全部世界,變為世界是孩子的教科書。
在利津的幼兒園,土地堿化十分嚴重,種棵樹比養個孩子都難。原來說起我們東營市有個笑話,“電線桿子比樹多”。為了改良土壤,我們建起了有機肥料漚化池,伙房擇下來的菜葉、陳湯剩菜、孩子吃剩的水果皮、打掃垃圾的落葉都成了寶貝。我帶領后勤人員為植物園除草,雜草成了喂養動物的好飼料。我們的動物糞便都成了好肥料,形成了循環經濟。
小農場里的蔬菜、瓜果,我搭上眼,就知道得了什么病,該用什么藥。我的兩手常年帶著厚厚的老繭。多年來,我學會了剪樹、整枝,成了小小農藝師。
小小動物園里的每一種動物,時刻掛在我的心上。每天早晨來園上班,第一站就是去觀察動物們的狀況。
農業局的技術員、林業局的園藝師,周邊養殖、種植專業戶老板也都成了我的好朋友,三天兩頭被我請到幼兒園,他們隨叫隨到。
“一切為了孩子”在我們這里得到了最好的落實。
張:從孩子角度出發,您覺得利津游戲使孩子的受益在何處?您能通過孩子的實例來描述利津游戲的成功和成績嗎?
趙:什么是高質量的幼兒園?什么是優質的學前教育?那就是讓孩子快樂。法國的哲學家、教育家盧梭指出:什么叫虛度?快樂不算什么嗎?整日跳跑不算什么嗎?如果滿足孩子天性的要求就算虛度,那就讓他們虛度好了!沒有孩子當下的幸??鞓罚握剬淼男腋?。我們要真正珍視游戲和生活的獨特價值。在我們成年人眼里看起來,所謂孩子的玩,其實他們都是在學習,而且是小孩子最好的學習方式。都說幼兒園是孩子的天堂,好多幼兒園簡直就是地獄,充其量只能算是看守所,老師都成了看守員。從早到晚,日復一日,天天把孩子關在屋子里,看看動畫片,玩玩桌面玩具,做做區角游戲,僅此而已。日光燈代替了太陽光,空調代替了微風,孩子聞不到花香,聽不到鳥叫,患上了大自然缺失癥,后患無窮。
我們的口號是:寧要黑乎乎的小老虎,不要白胖胖的小綿羊。寧可教子猛如狼,不可教子如綿羊。
我們認為:健康的身體是歷練出來的,絕不是保護出來的。我們的孩子野性十足,吃飯倍兒香,身體倍兒棒,一覺睡到大天亮,出勤率始終居于高位。有的幼兒園偷偷給孩子喂病毒靈提高入園率,我們則是向體育游戲要健康。許多孩子小小年紀就成了耐藥細菌庫,我們的孩子是越鍛煉越健康。
我們的孩子上了小學、中學,陽光、自信、堅韌、頑強,在學習上更具有可持續發展的動力。這也是我們的生源年年爆滿、班額嚴重超標的原因所在。
張:吸納傳統民間游戲是利津游戲的特色之一,在現代教育的背景下,兒童游戲形式和內容發生變化,兒童玩具和材料愈發走向專門化,民間游戲式微之勢不可避免。您如何看待兒童游戲中傳統與現代的關系?
趙:福祿貝爾說:“民間傳統游戲是兒童教育的智慧源泉。”民間傳統游戲伴隨著一代又一代孩子成長,帶給了他們健康智慧和無窮無盡的快樂。在過去物質匱乏文化落后的年代里,我們的孩子吃不飽穿不暖,好像什么玩具也沒有,又好像什么都是孩子的玩具。他們的苦樂年華就是在這些代代傳承的游戲中度過的。當今社會,兒童傳統游戲在孩子的生活中幾乎消失殆盡,取而代之的是電視動畫片、電腦、手機游戲、電動遙控玩具,當今的孩子貌似很幸福,實則非??蓱z。
現在孩子的游戲“太游戲”了,對孩子的想象力、創造力的發展沒有什么好處,且孩子也不會玩的長久。
我們在繼承發揚兒童傳統游戲玩法和意義的基礎上,融入現代教育思想,秉持“傳統的東西也要體現時代的脈搏”的觀點。對兒童傳統游戲進行大膽改編與創新,賦予新的教育內涵,使其在當代兒童身上展現出所特有的教育價值。我們的改變創新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游戲材料的創新、玩法規則的創新、游戲場地布置的創新,讓老游戲玩出新精彩。兒童傳統游戲讓幼兒找回了真正屬于他們的童年。對兒童傳統游戲的挖掘與創新,守護我們的精神家園,傳承民族文化的血脈,堅守民族文化的自信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張:利津游戲的成功與模式可以復制嗎?在多大程度上具有普適性?對于崇拜者和學習者,您有哪些建議?
趙:利津游戲簡便易學,簡便易玩,符合辦低成本高質量學前教育的理念。對城里的孩子和鄉下的孩子同樣適合,對發達地區和老少邊窮地區的孩子同樣適合。利津游戲證實了有錢不一定能辦出高質量的幼教,沒有錢照樣可以讓孩子玩出精彩。條件有限,資源無限,豐富的鄉土資源加上先進的教育理念就能辦出高質量的幼教。
學習利津游戲不僅是形式上的模仿。利津游戲帶出了一條玩具制作產業鏈,全國各地許多幼兒園紛紛復制、訂做利津玩具,許多幼兒園都帶有了利津的影子。但是,我認為學習利津游戲不僅是復制玩具和游戲,關鍵是園長和老師兒童觀的轉變、教育理念的轉變,更要學習利津游戲的魂。以幼兒發展為本,尊重孩子游戲的權利。真正讓幼兒自由自主地去玩,避免單一的機械訓練、強化訓練,要發揮教師的專業性。真正走進孩子的內心去觀察,解讀幼兒的游戲行為,去發現兒童,并重新審視教育的適宜性,這才是最根本的。
張:利津游戲還要做哪些持續的探索,會繼續走多遠,走向何方?
趙:工作無止境!只有更好,沒有最好。利津游戲教育模式的研究與探索同樣如此。我們的探索與研究一直在路上。要充分認識游戲對兒童學習與發展的獨特價值,其價值的實現就體現在幼兒園教師的專業性上。要引領教師不斷學習,提升專業素養。
中國的孩子要用中國的文化來養,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兒童游戲文化要扎根中國傳統文化的土壤。中國是一個人口大國,也是一個幼教大國。中國的幼教人普遍犯上了一種?。貉蟛?。到處是那些洋品牌,什么瑞吉歐幼兒園,華德福幼兒園,福祿貝爾幼兒園,蒙臺梭利幼兒園,還有日本的巴學園,很少有咱們自己的民族品牌,這是中國幼教人缺乏文化自信、教育自信、專業自信的最突出體現。我們要自信地開啟中國本土的幼教創新之路。
張:隨著利津游戲知名度的擴大,參觀訪問者眾多,您如何處理好繁重的接待與安心辦學的矛盾?在利津游戲聲名鵲起的同時,也有一些批評,您認為利津游戲還有確實有值得改進的地方嗎?
趙:利津游戲的確知名度越來越大。全國各地刮起了一股利津旋風,大量的參觀學習在一定程度上干擾了我們孩子和老師日常的保教活動,我們需要靜心修煉,我們也需要反思與提升。
對利津游戲,我們聽到無數的喜歌、贊歌。當然也有不同聲音,我們希望專家學者在關注安吉游戲的同時,也要更多的去關注利津游戲的內涵與價值。
中國的幼教百花園里,需要百花齊放,要有安吉模式,利津模式,還有好多好的模式。再好的東西也不可能一統天下。利津游戲就像一棵嫩苗,需要更多的人去呵護,去培育。
沒有一種教育模式是完美無缺的,我們有足夠的胸懷去聆聽中肯的建議,同時我們也希望大家有足夠包容之心,而不是吹毛求疵,求全責備。
利津游戲中好多東西都帶有我們這一代人童年游戲的影子。日本的生存教育、挫折教育,中國的孩子,早年不就是這樣子嗎?在我們看來,一些習以為常的東西,比如安全的把控,許多園長和老師猶如大難臨頭,實在滑稽得很。孩子的潛力是無窮的,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孩子的潛力像空氣,空間有多大,孩子的潛力就有多大。歸根到底,還是不相信孩子,低估了孩子的潛力,還是沒有真正發現兒童,兒童是一部永遠讀不完的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