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丹陽市實驗幼兒園 陳賀芳 朱文娟
幼兒園的戶外運動游戲活動是豐富多彩的,通常我們都會提供一些自制的體育鍛煉玩具,如爬墊、鉆箱、拋接球等等,讓幼兒自主選擇自己喜歡的各種器械,發展幼兒的走、跑、跳、鉆爬、攀登等多種技能。但同時我們也發現,幼兒在自主選擇各種體育器械時,特別隨意,沒有計劃,因此造成同一時間某些體育器械處擠滿了很多小朋友,等待游戲的時間過長,甚至有事還會發生爭搶,這樣也容易造成安全隱患。大班幼兒有較多的戶外游戲經驗,他們在選擇游戲項目時有自己主見,遇到問題時愿意積極地去嘗試解決。《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進一步提出了“以幼兒為本”的兒童觀、教育觀、發展觀,充分體現了尊重幼兒的主體性。鑒于此,我設計了大班綜合活動“我的戶外運動游戲計劃”,選擇了幼兒一日生活中比較感興趣的一個環節——戶外游戲切入,旨在培養幼兒初步的制定計劃意識,激發幼兒玩戶外游戲時的內在自主性,并體驗到按計劃游戲帶來的方便和愉悅。教師引導幼兒先為自己一天的戶外游戲制定計劃,然后通過師生共同統計,發現制定好的計劃中存在的問題,針對出現的問題來設計討論點,鼓勵幼兒設想多種策略來解決在戶外游戲活動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并進行現場情景模擬,以此驗證各種策略的可行性。在此基礎上,再引導幼兒用符號、標記或繪畫的方法進行記錄,從而使孩子學會進一步豐富完善計劃,以便更好更有序地開展戶外游戲。同時巧妙地引導孩子們從某一天的戶外運動游戲計劃延伸到為一周制定戶外運動游戲計劃,并提醒孩子們在選擇的時候要考慮到不同的游戲項目,這樣才能全面地鍛煉自己的身體,讓自己變得更強壯。
1.嘗試運用表格、符號等形式為自己制定一份當天的戶外運動游戲計劃。
2.遇到問題能與同伴合作討論、嘗試運用多種方法和策略,適時完善自己的游戲計劃。
3.萌發有計劃全面鍛煉身體的意識,體驗解決問題和完善計劃后的成功。
經驗準備:有過初步統計的經驗,會用相應的符號表達自己的想法。
場地準備:(一塊平衡木、一塊爬墊、一個紙盒山洞、一架攀登梯、一根跳繩、兩副手掌球、兩輛踩踩車、兩個跳跳鞋)
教具:大的統計表“大班戶外游戲統計表”、4個簍子、70個小貼花、PPT戶外游戲場景(鉆爬區、攀登區、跑跳區、平衡區等)
學具:每人一張“一周戶外游戲計劃表”,一只黑筆。
1.教師出示幼兒戶外活動時的照片(見附件一)
教師:你們喜歡玩游戲嗎?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照片中的小朋友他們在玩什么游戲。
2.幼兒觀察圖片后教師提問:他們在干什么?這些器械你們認識嗎?
教師小結:這些都是我們的戶外運動游戲,有鉆爬、攀登、跑跳,還有平衡木……
1.調動已有經驗。
教師:小朋友,平時戶外運動游戲的時候,你們一般玩幾種游戲項目?
教師:如果我們現在來做個計劃,請你想一想,在這么多運動游戲里,你會選擇哪兩種或者哪三種呢?
2.觀察計劃表(見附件二)。
教師:這里有一張計劃表,你們能看懂嗎?
教師指著彩色圖片提問:這一排可能是什么意思呢?
小結:這一排就是指各種運動游戲項目,仔細看看都有哪些游戲項目?
教師手指星期一欄提問:那這一欄指的是什么呢?
小結:這一欄是代表星期幾。今天是星期幾?
教師:那我們要在星期三這一欄把我們最想玩的兩種或者三種游戲選出來。
3.討論記錄方式。
教師:你想用什么方法記錄呢?做什么標記?
教師:我們想出了打鉤、畫圈、畫愛心這么多種記錄方法,那現在就按照你們的方法去試一試吧!
4.幼兒自主選擇游戲項目,按自己喜歡的記錄方式制定計劃。
1.合作完成大統計表(見附件三)。
教師:小朋友,你們都選好了嗎?老師這里有一張大的統計表,兩邊還有一些小貼花,請你根據自己的選擇把小貼花貼到相應的格子里。
幼兒根據自己制定的計劃表,將貼花貼到大統計表相應的格子里。
2.記錄并匯總。
教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哪個運動游戲選的人最多?哪個最少呢?那其它的運動游戲呢?我們來數數看。
教師根據幼兒的點數結果,進行記錄、統計。
3.觀察分析統計表,發現問題。
教師:小朋友,從這張表中,你發現了什么?
教師小結:從這張統計表中,我們發現有的運動游戲選擇的人非常多,有十幾個,有的卻很少,只有三四個。我們在玩的過程中,假如有十幾個小朋友都想玩平衡木,該怎么辦?假如一根繩子有三、四個小朋友想玩,又該怎么辦?你們有什么好的辦法?
1.交流討論解決問題的辦法。
教師:請你和旁邊的小朋友互相說一說,有哪些好辦法可以解決剛才的問題?
師小結:你們想的方法真多,有的是輪流等待的方法,有的是公平猜拳的方法,還有謙讓的方法。那接下來,我們就用這些方法來試一試,看看能不能玩得起來。
2.現場情境模擬。
教師:我們仔細來看下統計表,想玩平衡木的有哪些小朋友?請到平衡木這里來。你們看,有這么多人想玩平衡木,可平衡木只有一個,你們準備用什么方法解決?
教師:好的,我們就用排隊的方法來試一試。幼兒排隊玩平衡木。
教師:孩子們,你們剛才用排隊的方法來玩游戲,感覺怎么樣?
教師小結:用排隊的方法來玩游戲,有秩序,又快又好。
1.認識計劃表中的標記。
教師手指計劃表中的注意欄,提問:誰認識這個標志?它可能代表什么意思?
教師小結:這個標記是代表“注意”的意思,時刻提醒我們,遇到困難,可以想各種辦法來解決。
2.完善計劃表。
教師:剛才小朋友們想了很多解決問題的好辦法,你們把這些好辦法用簡單的符號在注意欄里記錄下來,你能想到幾種方法,就記錄幾種,大家再去試試吧!
3.介紹自己制定的計劃表。
教師:誰愿意把你的計劃表拿上來向我們介紹一下?我們來看看他記錄的是什么方法?
教師小結:從我們的記錄表里能看出,今天我們自選的運動游戲是哪些項目,而且從注意欄里記錄的各種符號還能看出,大家想出的各種解決問題的有用方法,真棒!
1.教師出示完整的一周戶外游戲計劃表(見附件四)。
教師:咦,這張計劃表多了些什么,你能看得懂嗎?是呀,從星期一到星期五都有了,這就變成了“我的戶外運動游戲一周計劃表”。
教師:這是其它班上小朋友自己制定的“一周戶外運動游戲計劃”,你們看,他計劃里每天訂的運動游戲都一樣嗎?他一個星期里每種運動游戲都玩過了嗎?
2.教師手指表中的注意欄。
教師:咦,請大家猜猜這是什么意思?
小結:大家都看出來了,這是要注意防滑和系好鞋帶的意思。
3.總結:孩子們,戶外運動游戲計劃表用處可真大呀!如果我們在一個星期里,每天都能有計劃地選擇不同的運動游戲,就能得到全面的鍛煉,那我們的身體就會變得更加強壯。
師:你們看,我們活動室里就有一些運動器材,這里是攀登區,這是平衡區,鉆爬區,就按你剛才制定的計劃去玩一玩吧,如果遇到問題就試一試我們想出來的好辦法,好嗎?
幼兒按自制計劃表展開戶外游戲,教師巡回觀察,適時指導,請小朋友一起把游戲器材收拾好,自然結束。
戶外運動游戲計劃表的制定無論是對于孩子還是教師都有非凡的意義。
根據計劃表中幼兒的選項,教師能從中發現游戲器械投放的情況,以便及時調整游戲器材的數量和種類,滿足幼兒的興趣需求。同時教師能根據幼兒自制的計劃表,了解每位幼兒在某一時間段內各個運動項目的參與度,更科學系統地引導幼兒全面地開展戶外游戲。
幼兒由于自身年齡特點,參與活動時帶有很大的隨意性和盲目性,而計劃表能及時地提醒幼兒,有計劃地開展各項游戲。
幼兒自制計劃表中的“注意點”一欄,已將部分規則滲透其中,如在活動中幼兒自發采用的輪流等待等策略,實際已將規則意識內化為幼兒的行為。而在活動中發現問題,大家共同商量討論,找到各種解決問題的策略,這更有利于同伴間的互動與合作,促進了幼兒社會性的發展。
首先,教師能及時捕捉幼兒日常活動中比較感興趣的活動作為切入點,并以此為契機,引導幼兒自己制定計劃并用適當的符號和個性化的圖畫來豐富和進一步完善計劃,能促進大班幼兒計劃意識的萌發,滿足了大班幼兒自主表達的需求和欲望。
其次,在活動中,針對某些游戲區域人數過多的情況,教師鼓勵幼兒采用多種策略來解決問題并做記錄,隨后教師及時幫助幼兒梳理總結、提升關鍵核心經驗,這充分體現了幼兒在前,教師在后的教育理念。
再次,活動中教師引導幼兒進行情景模擬,動靜交替,符合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同時,通過情景模擬,幼兒驗證了自己設想出來的辦法的可行性,更能激發幼兒產生自己制定計劃和豐富完善計劃的成功感。
最后,教師由點到面,引導幼兒從制作一日計劃拓展延伸到制作一周計劃,這樣的留白和拓展,給孩子留下了更多的思考和自主空間。幫助幼兒制定一份科學而全面的一周戶外活動計劃,有利于幼兒進行全面的身體技能鍛煉,對幼兒的身心發展具有重大和積極的意義。
此外,關于在本次活動中未將一周戶外運動游戲計劃納入到活動重點的思考:我們考慮到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他們還尚未具備長期規劃的能力,因此我們將戶外運動游戲計劃著重落實在一天的制定上,然后引導他們對每天的活動作出思考和計劃,最后形成一周戶外運動游戲計劃。
附件一:

戶外運動游戲剪影
附件二:

我的戶外運動游戲計劃表
操作說明:幼兒人手一份計劃表,在“星期三”一列自選2到3種運動項目 (打√或畫圈等自己喜歡的方式記錄)
附件三:

大班戶外運動游戲統計表
操作說明:幼兒在“星期三”一列根據自己的記錄在相應游戲項目處貼貼花,最后師生共同統計各項目人數并記錄
附件四:

一周戶外運動游戲計劃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