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溪
(龍海程溪中學,福建 漳州)
高中歷史教學工作中教師需要深挖教材內容,鼓勵學生獲取歷史知識的同時,引導學生挖掘歷史文字知識背后的情感內容,并在學習過程中將自己的個人感悟融入其中,這樣學生才能在自身情感的影響下,積極融入歷史學習中。
中華傳統文化源遠流長,且很多情感內容根植于悠悠的五千年的沃土中。中華民族以勤勞和文明而著稱,且在五千年的文明發展史中,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不容忽視的,是根植于中國大地的。所以歷史情感教學中,傳統美德的滲透十分必要。學生作為未來社會的棟梁,需要肩負國家現代化發展的重任,只有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才能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而且現代教育需要培養的是現代化的人才。歷史學科有其得天獨厚的優勢,教師能在進行文字知識講授的時候,開展對應的德育,為學生講授中華民族的奮斗史和發展史。教師要將美德教育寄情于歷史教育中,將中國的傳統文化融入其中,激發學生的歷史學習意識,使學生在歷史學習中融入更多的情感,這對深化歷史情感學習有積極意義。
教學中需要融入真情實感,使用具體生動的歷史材料或者實物,并輔之情感色彩濃厚的語言影響學生,使學生能在學習過程中具有強烈的情感共鳴。教師需要給學生講授一些能引發人情感的故事。譬如岳飛英勇抗擊金兵、戚繼光蕩平倭寇、林則徐力排眾議進行虎門銷煙等這些故事可以激發學生強烈的報國熱情,教師還可以為學生講述抗戰英雄、抗美援朝英雄,英雄故事的融入能讓學生真摯的情感得到激發。
高中歷史教師開展情感教育的時候需要引入鮮明的情感內涵,讓學生能深刻體會歷史內容的情感因素。譬如,甲午海戰中戰船上的所有將士浴血奮戰,為保衛國家領土拼死一搏。又如,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孟母三遷、臥冰求鯉的故事,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積極的宣傳,這樣才能啟迪學生。講述歷史事件,使學生能在歷史知識內容學習期間,對歷史事件的內容有更好的認知,并在教師講解中,對其中的內涵有極為深刻的體會,愿意參與到歷史學習中,探究其中的情感因素,且能在研究和分析中,掌握歷史規律,使歷史學習更具系統性。教師向學生講述漢文帝提倡節儉,以身作則崇尚節儉,要求漢宮內不能浪費谷物,凡是發現浪費谷物之人,無論是王子還是雜役一律重責,使國家從上到下都珍惜谷物,不敢有一點浪費。總之,教師在教學中引入上述歷史故事,一方面能調動學生的聽課積極性,另一方面能帶領學生深究故事內容,了解文景二帝在特殊歷史時期為國家作出的貢獻,與此同時也向學生宣傳節儉的思想,使學生明白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需要將這一美德弘揚下去。
每個國家都有帶有自身特色的德育資源,這些資源是對學生進行德育的有效資源,教師要對這些資源進行有效利用,將情感融入其中,有效地對學生進行德育。例如,教師可以將各種真實的歷史影視資料展示給學生,讓學生了解當時中國的積貧積弱,了解當時中國受列強侵略的屈辱,從而對當今中國的富強有更深刻的體會。教師還可以帶領學生在課外實踐活動過程中參觀各種遺址和紀念館,使學生能銘記歷史,在參觀活動結束后組織班級座談會,鼓勵學生對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進行討論,探究歷史人物身上有哪些值得我們學習的品質,探究歷史事件對中國發展的作用,通過直觀的展示使學生了解中國的歷史。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可以融入愛國主義思想,通過動情的講解和直觀的影視資料,讓學生參與不一樣的歷史學習活動。教師可以向學生播放一些愛國主義電影。譬如,《甲午大海戰》中致遠艦全艦官兵戰至最后一刻也要奮勇殺敵保衛國家的畫面,在《英雄兒女》當中主人公喊出那句“向我開炮”的畫面。這些電影作品是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最佳題材,也正是如此,這些影視作品才能夠成為經典。教師利用這些影視作品,充分將情感融入其中,讓學生能通過直觀的欣賞,理解愛國主義思想的真諦,教師則通過真摯的愛國主義情感教學對學生進行最為有效的德育。
高中歷史教學中情感教育的融入,能將書本上的圖片內容變成有血有肉的真實人物,學生能直觀真實看到“人物”身上的品質,也能將書本的文字內容變成鮮活的歷史事件,直觀展示給學生,使學生能在自己情感的影響下,對其有新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