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亦純
公募基金在20年的成長之路中,總是不斷給投資者帶來驚喜。特別是在剛剛過去的2017年,不少老股民發現,炒股獲得正收益的概率確實遠不如買基金。
Wind數據顯示,去年6152只非貨幣基金(份額分開計算)中,獲得正收益的基金占比高達65.6%。而在A股市場的3472只個股中,僅有1102只股價上漲,占比僅為31.74%。
股民的“幡然醒悟”,使得基金市場一片火熱,但4000多只基金怎么選?投資者可以從20年公募基金發展歷程中找到牛基的共同點,以便更好地在令人眼花繚亂的基金產品中做出最優選擇。
《投資者報》在狗年春節來臨之際,選擇累計凈值增長率超越10倍的基金(數據截至2018年1月29日),分析這些基金歷經牛熊“馬拉松”洗禮后,仍以絕對優勢名列前茅的原因,推出大型封面專題“史上最牛基金六大基因”。
據Wind數據,此次共有11只基金被納入分析范圍,其中,華夏基金占據了三個席位,是“十倍基”數量最多的基金公司。華夏大盤精選、華夏回報A、華夏收入的累計凈值增長率分別達到2427.86%、1136.76%、1080.41%,其中,華夏大盤精選更是位居榜首,也是市場上唯一歷史收益超二十倍的基金。通過分析可知,華夏基金投研實力強勁、基金經理隊伍穩定,憑借靈活的投資風格和適中的產品規模,造就了華夏大盤精選、華夏回報A、華夏收入3只牛基的誕生。
倉位靈活攻守兼宜
從單只基金的投資思路來看,華夏大盤精選、華夏回報A、華夏收入的風格非常明顯。公開資料顯示,華夏大盤精選成立于2004年,該基金主要通過精選在各行業中具有領先地位的大型上市公司,分享公司持續高增長所帶來的紅利,實現基金資產的長期增值。
華夏收入則主要投資于盈利增長穩定的紅利股,追求穩定的股息收入和長期的資本增值。華夏回報A的風險等級略低于其他兩只產品,據了解,該基金力圖通過正確判斷市場走勢,合理配置股票和債券等投資工具的比例,準確選擇具有投資價值的股票品種和債券品種進行投資,在盡量避免基金資產損失的前提下,實現每年較高的絕對回報。
雖然華夏大盤精選、華夏回報A、華夏收入的投資風格各有差異,但《投資者報》記者注意到,這三只基金均是混合型基金,股票、債券的投資比例相對比較靈活。此外,這些基金的可投資范圍十分廣泛,并未將主要倉位限定于某一行業、某一主題,這使得基金經理能實現靈活管理,不僅倉位調整靈活,所持個股種類也靈活,有利于敏銳布局市場潛在熱點。
從華夏大盤精選2017年重倉股情況看,其連續多個季度重倉了青島海爾、青島啤酒、美的集團、瀘州老窖等股票,敏銳抓住了2017年消費板塊的大漲行情。
基金規模適中易操作
此外,對于普通投資者而言,基金的規模也是需要考慮的要素。專業人士認為,主動型基金的規模都不宜過大,因為一旦規模過大,基金經理在投資時容易出現“船大難掉頭”,建倉慢、減倉更慢的困境,擇時交易能力被削弱,選股難度也有所增加,優化配置水平也就隨之下降。一般而言,權益類基金最易操作的規模在幾十億元。
記者注意到,華夏基金這三只牛基的規模都處于易操作的范圍。華夏收入近三年來每季度末的規模一直在30億元上下,華夏大盤精選在2017年四個季度末的規模也都在20億元到30億元之間。華夏回報A由于是一只平衡混合型基金,投資債券的比例較高,所以雖然基金整體規模相對較大(去年該基金的規模大約在70億元到百億元之間),但其中權益類資產規模仍在最佳操作范圍內。
基金經理穩定有實力
當然,對于主動權益型牛基而言,基金經理可謂最大功臣,也是整只基金的“靈魂人物”,基金經理穩定與否、優秀與否通常會對基金業績造成直接影響。
《投資者報》記者注意到,華夏大盤精選、華夏回報A、華夏收入這些累計收益超10倍的牛基,在成立至今的十余年里,基金經理均在一段較長且持續的時間內保持穩定。其中,華夏收入混合現任基金經理鄭煜,自2009年2月10日任職之后,一直管理著這只基金,至今已有9年的時間,總共為投資者帶來了高達198.69%的回報(截至2月5日)。
公開資料顯示,鄭煜是中國科技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學碩士,曾任華夏證券高級分析師及大成基金高級分析師、投資經理等職位,目前旗下還管理著華夏經典混合、華夏策略精選等5只基金。
另一只牛基——華夏大盤精選任期最長的基金經理是王亞偉,他在2005年12月31日接手了該基金,一直到2012年5月3日才正式退出,他在近7年的操盤生涯中,為投資者帶來了超過700%的回報。
此外,華夏回報A任期時間最長的基金經理胡建平,也有長達7年的連續任職經歷。此外,現任基金經理蔡向陽自2014年年中接手,至今操盤也已有近4年時間,其任職期間華夏回報A年化收益率超19%。
基金經理的穩定性,一方面為基金的業績穩定成長提供了良好的人才環境;另一方面,也對基金經理自身能力的穩步提升有所幫助。
公司投研實力最關鍵
華夏基金旗下之所以能夠牛基頻出、亮點不斷,根本原因還是在于公司長期積累的管理經驗和投研實力。
有的基金即使變更了基金經理,業績依然穩步上漲,正是體現了華夏基金作為傳統大型公司的扎實內功,特別是在投研方面,華夏基金不僅擁有優秀的投研體系和投研團隊,更是業內最早提出“研究創造價值”的投資理念的基金公司。成立十余年,這一投資理念一如既往地落到實處。
目前,華夏基金投研人員已有約200人,形成了全行業覆蓋的局面,在業內處于領先地位。數據顯示,華夏基金旗下基金累計為投資者盈利超2000億元,累計分紅超1350億元。
據了解,華夏基金一向重視主動權益型產品的發展。東方財富Choice統計顯示,截至2017年末,華夏基金非貨幣基金規模達2434.83億元,穩居第一梯隊。展望未來,華夏基金表示將一心向前,繼續為廣大投資者提供更豐富多元的產品,創造更豐厚的回報。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