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硯青
作為養老保障體系中第三支柱的商業養老保險雖已提出多年,但由于缺少財稅政策的支持和引導,尚未形成規模。
當前,中國的人口老齡化正呈現出規模大、速度快、未富先老等特征,然而,養老保障供給卻未能與之匹配。
在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副主席黃洪看來,“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在養老方面,就是人民群眾對“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樂、老有所安”的向往,與現有的養老保障供給不平衡不充分之間的矛盾。
一般來說,一個合理的養老保障體系由政府、企業、個人三方共同承擔養老責任。這被世界銀行稱為“三支柱體系”。目前,我國基本養老“全覆蓋、?;尽钡哪繕艘鸦緦崿F,但二、三支柱發展相對滯后。
2017年6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快發展商業養老保險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要構建包括商業養老保險在內的多層次的養老保障體系,增加民眾養老資金來源,對基本養老保險形成有效的補充。
“大力發展商業養老保險不僅是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精神、回歸保險行業本源的要求,更是增強人民群眾的安全感、獲得感和幸福感,保障人民群眾美好生活的必需品?!秉S洪對《瞭望東方周刊》表示。
《瞭望東方周刊》:你如何評價中國目前的養老保障體系?
黃洪:社會保障制度是人民美好生活的“安全網”。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帶領人民創造美好生活,是我們黨始終不渝的奮斗目標。近年來,國家在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建設上取得了歷史性成就。黨中央國務院按照“全覆蓋、?;尽⒍鄬哟巍⒖沙掷m”方針,加強制度頂層設計,持續加大資金投入,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框架基本形成,城鄉居民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
與此同時,我們也要看清中國在養老保障體系建設上面臨的基本情況。
首先,人民的社會養老需求正在呈現出快速增長的態勢。中國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而且老齡化程度很高、發展速度很快;隨著城鎮化水平不斷提升,養老需求的增長也在不斷加劇。
其次,未富先老已經成為中國社會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特征。我們仍是發展中國家,人均GDP約為8800美元,排名世界第69位,這跟發達國家還有很大差距。目前,國家的社會物質財富和居民儲蓄水平還不能完全適應老齡化社會的養老需求。隨著國家經濟發展從高速度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經濟增速開始出現一定的減緩,在這個背景下,黨中央國務院先后出臺了一系列減輕企業稅費負擔的政策,積極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些也都對財政收入持續快速增長提出了挑戰。
第三,中國的養老保障體系存在著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
正是基于以上三方面情況,我們提出要打造符合中國國情、具有中國特色的多層次養老保障體系。
《瞭望東方周刊》:中國養老保障體系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具體表現在哪些方面?
黃洪:首先在基本養老保險方面,我們雖然已經基本實現制度全覆蓋,但收入增長空間有限,而支出仍將保持增長勢頭。另外,我們的基本養老保險目前還沒建立起有效的精算平衡制度,國家對養老金的財政投入持續增加,負擔沉重。
其次在企業年金方面,雖然國家建立了相應制度,但還是存在門檻高、覆蓋面窄等問題,目前年金制度只能覆蓋全國大約7%的企業職工。另外我們可以預見,企業年金未來的增長空間也很有限,畢竟符合條件的企業基本上都已經建立了年金制度,所以只依靠現有企業續期繳費必然會導致年金增速日趨放緩。而且企業年金也無法覆蓋到目前越來越多的彈性就業、靈活就業等就業新形態群體。
另外作為第三支柱的商業養老保險雖已提出多年,但由于缺少財稅政策的支持和引導,尚未形成規模。
對此,黨中央國務院近年來一系列文件已經指明了方向,明確了要求,就是要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養老保障體系,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立足國情,合理吸收借鑒國際經驗,堅持以商業養老保險為先導,加快發展養老保障第三支柱,增加民眾養老資金來源,對基本養老保險形成有效的補充。
《瞭望東方周刊》:第三支柱應該在中國的養老保障體系中扮演怎樣的角色?
黃洪:我們要推動商業養老保險在多層次養老保障體系中發揮更大作用。第三支柱養老資金的定位不應只是“錦上添花”,更應是“雪中送炭”。
首先,基于國家階段性特征,商業養老保險不能只成為額外增加養老金積累的簡單補充,而是要承擔起一定的基礎保障功能。只有加快發展市場化的第三支柱,盡快形成一只新的、安全穩健的國家養老儲備資金,才能有效彌補第一支柱替代率缺口和第二支柱覆蓋率短板,形成穩固可持續的社會養老保障體系。
其次,商業養老保險的發展路徑應該堅持保障優先,通過第三支柱強化第一二支柱,逐步形成穩固可持續的社會養老保障體系。因此,第三支柱在覆蓋面、養老金領取等方面要與基本養老保險形成有效銜接。
第三,應當待商業養老保險保障形成一定積累后,再適時拓展商業養老金融產品范圍。俗話說“沒有學會走之前,不要想著跑”。通過發展商業養老保險,可以在第三支柱中建立覆蓋廣泛的養老資金安全墊,只有這樣,才能有效增強整個養老保障體系的穩定性和可持續性。
《瞭望東方周刊》:什么樣的商業養老保險算是真正的“保障優先”?
黃洪:簡而言之,就是具備“收益保證、長期鎖定、終身領取、互助共濟”等獨特功能的商業養老保險。
所謂收益保證,是指商業養老保險作為契約型金融業務,要能有效抵御投資風險,向投保人提供全生命周期的保證收益,幫助其安全穩健地積累起一筆養老金。我們的商業養老保險要確保長期資金運營安全穩健,實現養老資金投資運用的絕對收益,實現基金積累的穩定增值,減少因資本市場波動造成養老基金價值波動,甚至出現投資虧損。
長期鎖定則是指商業養老保險能夠將投保資金鎖定用于養老,避免投保人在獲取短期收益后,隨意改變養老金用途。
另外產品還要能做到終身領取,提供參保人退休后長期直至終身的養老金分期領取功能,確保投保人可以活到老、領到老,避免因養老金提前用盡,晚年陷入困境的情況發生。在這一點上,商業養老保險與基本養老保險的養老金發放制度相同,但兩者要形成有效補充。
最后一個互助共濟,是指保險機構要運用精算技術,統籌管理養老資金,實現養老保障風險分擔。
我還想強調一點,第三支柱是社會公眾自愿參加的養老金制度,因為形式靈活,其覆蓋人群在理論上應該是最大的,所以不應設置制度門檻。
《瞭望東方周刊》:養老是一個長期項目,大家在投資時最關心的就是資金安全。相比基本養老保險,交給保險公司來運作管理的商業養老保險投資是否安全可靠?
黃洪:確保養老資金安全是我們發展商業養老保險時必須抓緊抓實的首要任務。
國務院常務會議在審議加快發展商業養老保險若干意見時,明確指出商業養老保險和社?;鹨粯佣际抢习傩盏酿B命錢和活命錢,必須確保這些資金安全可靠運行。這實質上是對各類養老資金管理的根本性要求,安全性永遠是第一位的,收益性是第二位的。商業養老保險產品也一樣,我們要在確保資金安全的前提下實現長期穩健收益,不能簡單追求短期高收益,因為高收益必然伴隨高風險。
中國養老保障體系的第一、二支柱都由企業統一組織,以企業繳費為主,個人繳費為輔,并且第一、二支柱背后分別由政府信用,企業信用作為支撐。而商業養老保險為主的第三支柱,完全是個人自主參加,自愿繳費,自我積累,個人完全是用自己的錢為養老儲備。因此,商業養老保險對資金的安全性要求更高,更追求穩定有保證的收益。
《瞭望東方周刊》:商業保險公司是否已經做好承接、管理養老資金的相應準備?
黃洪:養老保險的管理期包括繳費的參保階段、投資積累階段和養老金的領取階段,它覆蓋了投保人自繳費之日起的整個生命周期,管理期將長達幾十年。在這個過程中,既要考慮匯率、利率等經濟因素對投資收益率的影響,又要考慮長期風險,這肯定會對管理機構的長期資產負債匹配管理能力和精算專業能力提出很高要求。
商業養老保險是由保險公司向被保險人提供退休后的養老金終身發放服務,以解決人均壽命不斷延長后的長期養老問題。從商業養老保險的運行和監管來看,商業養老保險是以契約形式運作,有嚴格的償付能力監管和責任準備金提取要求,有保障兜底,以確保被保險人的利益不受損害。
應當看到,近年來商業養老保險已經取得了較快發展,培養出一批精算、風險管理、投資管理等專業人才。目前全國有六家商業養老保險機構獲得了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投資管理資格;另外商業保險公司也在以企業年金為代表的第二支柱方面積累了豐富經驗,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法人受托管理的市場占比74.8%,投資管理的市場占比54%;在第三支柱方面,與基本養老保險屬性相似,均為退休后分期領取的養老年金保險在2017年的保費總收入達到557億元,保險公司積累的保險責任準備金將近2000億元。
作為監管機構,我們會持續督促商業保險機構發揮專業優勢,真正成為個人和家庭商業養老保障計劃的主要承擔者、企業發起的商業養老保障計劃的重要提供者,以及社會養老保險保障市場化運作的積極參與者。
《瞭望東方周刊》:國務院辦公廳在2017年6月發布的《關于加快發展商業養老保險的若干意見》中提出要推動稅延養老險試點工作。國家提出建立稅延養老險的目的是什么?
黃洪:設計關于商業養老險的個人稅收優惠政策,目的就是引導大家主動積累養老資金。稅延型養老保險實施后,投保人可以在稅前列支保費,等到將來領取保險金時再繳納個人所得稅,如果扣除掉通脹因素,未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適當降低個人稅負。與此同時,稅延養老險還能幫助投保人進行養老規劃、理財規劃,從而大幅提高未來的養老質量。
應該說無論是歐美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通過基于個人稅收優惠政策引導個人購買商業養老保險是很普遍的做法,并且大多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稅收優惠有減稅、免稅和財政補貼等多種方式,目前我們在起步階段計劃推出稅收遞延政策,未來隨著資本市場,法律法規和投資能力的不斷推進,我們建議在稅收遞延的基礎上研究增加免稅、補貼等多種形式的優惠政策,更好地滿足不同收入人群的需求。
《瞭望東方周刊》:根據國家制定的時間表,稅延養老保險試點應該在2017年年底前啟動。為何試點沒能如期推出?
黃洪:自2009年以來,保險業已積極組織行業力量開展稅延保險試點的配套準備工作,在產品設計、制度制定、信息平臺建設等方面開展了大量前期研究和準備工作。我們現在已經設計出幾款產品的示范條款,并初步完成了稅延商業養老保險信息平臺建設。同時,我們還擬訂了針對稅延養老險的監管辦法等各項制度框架,確保試點政策一經明確,就能在政策出臺后的較短時間內落地實施。
目前,我們正在財政部的帶領下,與其他相關部委共同配合,共同努力,推動試點有關政策盡快落地實施。試點有望在今年上半年正式啟動。
《瞭望東方周刊》:除了稅延健康險,未來我們還將重點開發怎樣的商業養老保險產品?
黃洪:面向普通大眾,積極發展商業養老年金保險。這種養老保險產品領取養老金的時間是在退休后,領取方式是按月(或季、年)分期領取,具有安全性高、保障性強、滿足養老金終身或長期領取要求等特點,是我們目前發展的短板。未來在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試點中,我們也將重點推出這類產品。
另外面向獨生子女家庭、無子女家庭、“空巢”家庭等特殊群體養老保障需求,要探索發展涵蓋多種保險產品和服務的綜合養老保障計劃。
面向創新創業就業群體保障需求,我們會積極發展多樣化商業養老保險產品。目前全國每年會新增1500萬就業人口,其中相當一部分都是自主就業、靈活就業的創新創業就業人群,這部分人群要么沒有固定單位,要么所在單位屬于創業階段的小微企業,因此難以參與企業年金計劃。商業保險應針對這部分人群需求,充分發揮產品門檻低、靈活度高、針對性強等優勢,豐富個人和團體商業養老保險產品供給,擴大商業養老保險覆蓋面。
面向老年群體,我們會積極發展老年人意外傷害保險、長期護理保險、住房反向抵押養老保險等適老性強的商業保險。在產品設計中,我們會特別針對老年人的保障需求、消費觀念,堅持保障適度、保費合理、保單通俗的設計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