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光系
“終身學習”在這里是個深入人心的概念。
2017年,在英國生活了6年多之后,45歲的我決定再一次走進大學校園讀書。
不少國內的朋友都覺得這有點瘋狂,畢竟我已經人到中年,拖家帶口,而且有了一個碩士學位。但在英國,這卻是一件稀松平常的事情,甚至都沒有人會表示吃驚。
原因在于,“終身學習”在這里是個深入人心的概念。英國的高等教育體制為此進行了非常靈活和人性化的設計——大學并不僅僅是教育年輕人的象牙塔,而是服務全社會所有人的開放空間。
最初意識到這一點,是源于我在英國修讀攝影專業碩士學位的經歷。每次去上課,班上總是會有很多不同年齡不同身份的同學:有人以前是中醫,有人以前是學計算機、化學甚至考古的,有人是因為工作遇到了瓶頸來尋找人生的靈感,有人則完全是出于對影像的熱愛放下了工作來讀書。
我曾在英國的報紙上看到一則廣告說:你現在讀書還不晚,畢竟你還不算老。這則廣告,是鼓勵家庭主婦重新走進大學讀書,為此政府還專門為走出家門的女性發放補貼。
但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當年我申請碩士學位時,因為只有大專文憑,感到非常忐忑。沒想到,招生的老師告訴我,只要畢業后在相關行業工作了三年,即可視為和本科畢業一樣的水平。最后我得以順利入選。
英國大學還提供靈活的學習方式——你可以選擇全職學習或半職學習。如果想一邊工作一邊讀書,就可以選擇“半職”,只要在一定時間內完成學業即可。比如,碩士學位可以在兩年內完成,博士學位則可以在4至8年內完成。
我在全職學習了半年之后,因為一些原因無法全身心投入,于是在和導師商量之后,決定改為半職學習。而我所需要做的,只是填一張表格,由課程導師簽字即可,畢業也可以延遲半年。這張表格上還注明:如果需要,可以申請暫停學業,等合適的時候再回來繼續。
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學校會提供多種學生貸款的渠道,幫助解決學費和生活費來源。經濟上的支持,是能保證很多成人學生、特別是放棄原有工作的人能夠重回大學課堂的原因。
但是,這一切的靈活性并不意味著英國高校的學習是松散的;相反,英國大學近年來越發“寬進嚴出”。
比如,高校普遍推行了學生上課打卡制度,這在以前是沒有的。對于交論文的時間,也有極其嚴格的時間規定——如果有正當的理由,則可以晚交5天;但如果沒有,即使晚交24小時,也會影響成績的10%,更有甚者,即使是后來交了論文,也只能以零分處理。到了交作業的時候,平時溫和的導師會突然變得嚴厲起來,想偷機取巧,門兒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