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亦純
截至2017年末,保險公司資金運用余額已近15萬億元,較當年初增長11.4%。體量日趨龐大的保險資金該如何規范運用,又該如何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急需監管指明方向。
為此,保監會近日完成了《保險資金運用管理暫行辦法》的修訂工作,形成《保險資金運用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將于2018年4月1日起實施。
2010年,保監會首次出臺《保險資金運用管理暫行辦法》,后于2014年進行修訂,此次頒布的《辦法》就是在2014年版本的基礎上最終修訂而成。
對照新舊兩版可以發現,《辦法》對于險資投資范圍、險資運用監督管理及風險管控等多個方面進行了更新或完善。例如對保險集團(控股)公司、保險公司購置自用不動產、開展上市公司收購或者從事對其他企業實現控股的股權投資,應當使用自有資金做出相關規定。一位中小型壽險公司資管人士解讀稱,這意味著原來有些險企用保費去舉牌上市公司的現象將不復存在。
總體而言,《辦法》的出臺為提高保險資金運用效率、控制保險資金運用風險提供了制度幫助。
首提可投資新三板
《辦法》明顯擴大了險資的投資范圍。 其中規定,保險資金運用限于銀行存款;買賣債券、股票、證券投資基金份額等有價證券; 投資不動產;投資股權及國務院規定的其他資金運用形式。與以往相比,“股權投資”是一個新增項。
此外,《辦法》還規定了保險資金可以投資資產證券化產品,例如住房抵押貸款支持證券(MBS)等;可以投資創業投資基金等私募基金及設立不動產、基礎設施、養老等專業保險資產管理機構。而專業保險資產管理機構可以設立符合條件的保險私募基金,從而擴寬了險資的投資渠道。
不過需要說明的是,上述這幾種險資投資渠道早就存在,此次只是正式列入《管理辦法》。2010年,保監會印發的《保險資金投資股權暫行辦法》規定,保險資金可以直接投資企業股權或者間接投資企業股權。
2014年~2015年,保監會更是連續發布了《中國保監會關于保險資金投資創業投資基金有關事項的通知》《中國保監會關于印發〈資產支持計劃業務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中國保監會關于設立保險私募基金有關事項的通知》等多項通知,允許保險資金進行風險投資、證券化投資等。
在上述文件的指引下,保險資金投資股權、投資私募等方式早已起步。例如保險系私募,目前,已有光大永明資管、泰康資管、平安資管、國壽資管、華夏久盈資管等多家保險資管機構出資設立私募基金。
此外,這些投資方式也使險企嘗到了“甜頭”。公開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年底,長期股權投資占保險資金運用余額不到10%,但是收益占比卻超過了20%。截至2017年7月末,保險資金股權投資總額約達2.1萬億元的規模。
較為新穎的是,此次《辦法》規定,保險資金可以投資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以下簡稱“新三板”)掛牌的公司股票。上述壽險公司資管人士對《投資者報》記者表示,險資可投資新三板掛牌股票是首次提及,這意味著險資又增加了一項投資的渠道。
中泰證券研報觀點認為,《辦法》總體利好保險公司投資端,并引導行業繼續健康發展。 此外,《辦法》還拓寬了保險公司投資長久期且收益風險合適的資產渠道,利于保險公司進一步做好資產負債匹配,也與“服務實體經濟”“防風險、去杠桿”的大資管精神一脈相承。
“去通道化”已成定局
除了擴寬險資投資渠道之外,《辦法》還對險資監管及風險管控等多個方面做出了新的規定。
例如,《辦法》將原有的“保險集團(控股)公司、保險公司不得使用各項準備金購置自用不動產或者從事對其他企業實現控股的股權投資”的表述修改為“保險集團(控股)公司、保險公司購置自用不動產、開展上市公司收購或者從事對其他企業實現控股的股權投資,應當使用自有資金。”
上述壽險公司資管人士解讀稱,這意味著原來有些險企用保費去舉牌上市公司的現象將不復存在。
此外,針對險資違規運作的處罰也與原來只處罰保險公司有所不同,此次實行的是保險公司及相關責任人同時處罰的制度。保險公司如違規,將受到罰款、限制業務范圍等行政處罰,相關責任人員將依法予以警告、罰款等行政處罰。
《辦法》還強調了保險公司不得通過委托投資進行不正當利益輸送、險資的投資管理人不得將受托資金轉委托及為委托機構提供通道服務等,與目前“去通道化”等金融監管精神相一致。
中金公司認為,大型保險公司的資金運用總體合規更加嚴格、經營更加審慎,預計受影響較小。盡管禁止通道業務可能造成第三方委托資金一定程度上收縮,但對保險公司利潤表影響可以忽略不計。據了解,部分風格激進的中小保險公司存在一定的股東違規干預資金運作、通道業務等情況,因此相對受影響更大。
新規總體影響不大
可以看出,新規確實在不少方面都有所變更及完善,那么對于保險公司而言,《辦法》的公布實施到底有何影響?記者就此采訪了泰康人壽和太保壽險,均表示不便解讀或沒有解讀。
上述壽險公司資管人士解讀稱,由于很多條款在此前已經公布了,這次只是整合納入正式的新規,所以對于保險公司來說,實際影響并不大。
中金公司在研報中也表示,《辦法》中的多項新增條款在此前保監會發布的一系列監管文件中已經提到,此次只是將其升級為部門規章。同時2017年11月發布的“資管新規”已經提到禁止提供通道服務,市場已有一定預期,總的看來,“《辦法》對險資運用的邊際沖擊有限。”
此外,中金公司還認為,針對近年來險資運用出現的問題,《辦法》新增了一些監管要求(如股東不得違法違規干預保險資金運用等),強化監管。同時也在一些方面有所放松(如取消了險資投資基金時,基金凈資產連續三年保持人民幣1億元以上的要求等),這種放管結合的方式有利于在防控風險的同時,提升險資投資的靈活性和收益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