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責任督學掛牌督導是國家落實依法辦學、推進教育治理現代化的一項重大舉措。江蘇省南京市建鄴區全面實施中小學責任督學掛牌亮相,依法依規入校督導,及時發現并解決教育教學實際問題,促進學校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得到教育行政部門、學校、家長及社會的廣泛認可,為提高教育質量、促進教育公平、辦人民滿意的教育發揮了重要作用,督導機制創新成為區域教育公平、優質、均衡發展的助推器。
【關鍵詞】中小學責任督學;掛牌督導;教育創新發展
【中圖分類號】G464?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6009(2018)82-0023-02
【作者簡介】張石明,南京市建鄴區教育局(南京,210019)局長、黨組書記,區教育督導室主任。
實行中小學責任督學掛牌督導,是教育治理和教育督導改革的重大制度創新,是對督學責任區建設的深化和完善。責任督學掛牌亮相,依法依規入校督導,能夠及時發現解決教育教學實際問題,促進學校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為提高教育質量、促進教育公平、辦人民滿意的教育發揮著重要作用。江蘇省南京市建鄴區自2014年起在全國率先啟動中小學責任督學掛牌督導工作,聘任專職責任督學18人,通過健全工作機制、創新督導方式,實現中小學校責任督學掛牌督導全覆蓋,初步形成督政、督學、評估監測“三位一體”教育督導新體系。2016年南京市建鄴區通過江蘇省首批中小學責任督學掛牌督導創新區評估認定。2018年2月,南京市建鄴區被教育部表彰為全國中小學責任督學掛牌督導創新區。
一、注重頂層設計,構建四大保障體系
全面構建中小學責任督學掛牌督導新機制,正是教育治理和教育督導改革的一次重大制度創新。中小學責任督學由地方人民政府聘任和管理,區域內每一所學校均配置專職責任督學,責任督學的姓名、照片、聯系方式和督導事項在校門顯著位置予以公示并對學校進行經常性掛牌督導。建鄴區實施中小學校責任督學掛牌督導,注重頂層設計,構建起組織機構、政策制度、物質經費、隊伍建設四大保障體系,強化“規范性建設、督導方式網絡化信息化、督導方式方法創新”三個方面統籌推進,同時重視督導結果運用,對學校限期整改事項的進度和成效做出明確規范并納入年度辦學成效考核。全區37所中小學按照地理位置劃分成九個責任區,每所中小學均配備專職責任督學。研制出臺《建鄴區中小學督學責任區及掛牌督導工作實施辦法》《建鄴區責任督學掛牌督導實施操作細則》《建鄴區督學會議制度》《建鄴區教育督委辦工作報告制度》等系列規范文件,明確責任督學的職責、督導內容與方式等,統籌安排常規督導、專項督導、綜合督導等年度計劃,確保掛牌督導有序全面開展。全區中小學責任督學掛牌督導成為區域教育改革發展的推進器、改善教育生態環境的穩定器、學校規范辦學的保護器,有力地保障和促進了建鄴教育的改革發展。
二、創新督導機制,強化三個統籌推進
教育督導是一項系統工程,建鄴區在掛牌督導過程中強化督政、督學、評估監測三位一體、統籌推進,督導內容實現全面監控與重點督導有機結合,督導方式實現網上督導與實地督導有機結合,督導時間實現全程跟蹤與定期檢查有機結合,從而有效解決傳統督導方式在人力、財力、時間、空間上的局限。
教育評價尤其是學校辦學績效評估考核始終是督導工作的難題之一。為有效克服學校辦學評價“以分數論英雄”的問題,建鄴區以問題為導向,經縝密調研,借鑒先進經驗,由區教育督委辦牽頭,建立健全科學、多元、公正客觀的評價體系,制定并完善建鄴區《中小學辦學績效評估考核方案》《中小學辦學年度目標考核方案》。以素質教育為導向,以“三項指標”(紅線指標、測評指標和民意指標)和“三個發展”(學生發展、教師發展和學校發展)為導向,采用自評和他評結合、過程性考評與終端顯示考評相結合的方法進行,對全區中小學開展辦學績效、辦學目標雙項考核,切實注重過程性、發展性、多元性評價,鼓勵學校優質發展、錯位發展、特色發展。全區中小學辦學績效和目標考核結果直接與在校教師、校長的績效工資掛鉤,同時考核結果也作為校長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據。
按照“數據說話、數據評價、數據決策”的督導理念,建鄴區全面構建掛牌督導網絡信息化平臺,實現督政、督學和評估監測信息互聯互通。全區以網絡為基礎的掛牌督導信息系統逐步完善,各校門戶網均與建鄴教育督導網連接,并與省、市教育督導平臺對接,各項常規督導、專項督導、綜合督導信息通過網絡及時發布。建鄴區每年對學校綜合辦學績效、目標考核均通過網絡平臺完成,極大提高了評價效能和公平度。同時可及時掌握掛牌督導學校的最新動態,發現問題及時督促整改,也便于及時了解社會民眾對教育發展、學校辦學的意見和建議,為主管部門改進工作提供有價值的信息。2016年,建鄴教育發布、建鄴教育督導微信公眾號、中小學校園微信矩陣正式上線,成為溝通家校聯系的新平臺。
三、注重督導實效,辦好人民滿意教育
責任督學是政府派駐學校的“片警”,也是連接政府、學校、家長、社會的橋梁和紐帶。2016年,建鄴區責任督學結合網絡微信平臺、12345熱線集中反映的小學下午放學時間問題,建議實施小學生彈性離校,為家庭困難的小學生提供延時照顧服務。目前,區財政每年劃撥100萬元專項資金,全區23所小學共為3300多名小學生提供延時照顧服務。
實行掛牌督導是加強與學校和社會的聯系、辦人民滿意教育的有效方式,也有利于延伸教育督導觸角,及時發現和解決學校改革發展中出現的問題。在教育評價和督導過程中,建鄴區積極增加社會、家長、學生參加民主評議的渠道和機會,探索引進社會中介機構進入教育咨詢、教育評估,積極發揮行業協會、專業學會在教育公共治理中的作用。目前,全區中小學100%組建起家長委員會,以及有家長、社區代表參加的校務委員會、膳食委員會等。建鄴區自2008年起連續十一次委托江蘇省民調中心對義務教育學校學生家長開展辦學滿意度調查并將結果納入辦學考核指標,推進公開辦學,接受群眾評判。2016年全區義務教育學校辦學家長滿意度達87.30分,2017年達到88.27分,全區中小學辦學滿意度逐年提升。實行責任督學是落實依法辦學、推進教育治理現代化的一項重大舉措,掛牌督導是推進教育體制機制改革的重要抓手,是提高區域教育創新水平的重要保障。以掛牌督導實踐創新為抓手,建鄴區將進一步完善督政、督學、評估監測“三位一體”督導體系,不斷提升教育督導工作規范化、科學化和現代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