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校本教研是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的重要途徑,在“合作文化”引領下,江蘇省常熟市王莊中心小學引入“導師參與卷入式校本教研”活動機制,提高了校本教研活動的質量,達成了校本教研的有效性,促進了教師之間合作互助的新教研。
【關鍵詞】合作文化;導師;卷入式校本教研
【中圖分類號】G463?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6009(2018)82-0053-02
【作者簡介】陳春芳,江蘇省常熟市王莊中心小學(江蘇常熟,215500)教科室主任,一級教師。
校本教研是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的重要途徑,但是,從目前一些學校的校本教研情況來看,還存在校本教研在時間上得不到保證、教師對校本教研熱情不高等問題。江蘇省常熟市王莊中心小學在2015年秋季開始重新審視校本教研情況,力圖改變這一現狀,引入“導師參與卷入式校本教研”的形式,讓校本教研真正貼近教師,助力教師的專業化發展。
一、源于合作文化,基于教師發展的校本教研定位
教師合作是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向度,教師的專業發展離不開教師間的合作。校本教研是以教師教研中的問題為研究主題而展開的教學研究活動,它是以教師的專業化發展為導向的。學校的“導師參與卷入式校本教研”是基于學校教師的發展,校本教研中的主題來自于教師自身的問題,各教研團隊與導師結成對,由導師促進并與教師們一起以“課例+現場互動”的組織形式,讓參與者能夠在活動中交流分享,并由導師引路點撥,激發教師之間合作共進。
二、合作文化引領下“導師參與卷入式校本教研”的保障措施
(一)外部保障
1.確定導師。
導師參與卷入式校本教研很重要的一個資源就是導師,為了能夠切實提高校本教研的質量,學校聘請市教研室五位教研員為學校語文、數學、英語、藝術與體育教研團隊的導師,由他們直接指導各團隊的發展。
2.導師的職責。
學校與導師明確了他們的職責,每學期必須保證能夠有1次到學校參與各團隊的卷入式教研活動,并且能夠對各教研團隊發展中的問題進行解答。
3.組織運行。
各教研團隊分別確立一位負責人,由該負責人規劃每學期的活動,落實每次活動的安排,同時與導師及時聯系,及時向導師傳達每次活動的時間、地點、內容以及從教師群體中征集的實際問題,讓導師心中有數。導師到校參與卷入式校本教研后,與團隊教師共同對教師上課的課例進行評析。
(二)內部保障
1.導師的責任心。
學校邀請的導師都是市級教研員,他們是一群事業心強,責任心重的教師。他們能夠體會到一線教師對于自身發展的迫切需要,他們也愿意借此機會幫助教師實現自身發展。
2.團隊發展的態度。
學校把教師的發展納入教研團隊的發展中,讓各團隊能夠以“合作文化”為理念,形成團隊發展愿景,如英語團隊的發展愿景為“樂學,思學,合學”,語文團隊的發展愿景為“博學善合,相融篤行”,通過“合”來凝聚人心。
三、合作文化引領下“導師參與卷入式校本教研”的實踐探索
1.預約問題——這是一個浪里淘沙的過程。
卷入式校本教研需要有問題的引領,即每次活動探討的主題是什么,有了明確的活動主題才能讓教師主動地參與活動。學校每學期期初就要做好活動主題的征集,每次活動主題的來源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尋找:第一,來自教師課堂中需要解決的實際問題;第二,來自教師微型課題的研究;第三,來自學校主課題中分解出來的問題;第四,來自各學科的熱點問題或導師正在研究的問題。我們把前兩類問題作為主選,因為我們迫切需要解決的是本校教師在教學實際中的問題,他們的問題可以借導師參與的機會得到導師面對面的解疑。
2.相約課例——這是一個淘沙見金的過程。
我們采用“課例”研究的方式,用最貼近教師實際的課堂教學來展示,于是在這一過程中我們需要確定上課的教師,然后進行多輪磨課,最后再邀請導師參與到卷入式教研中來。
一次卷入式校本教研,我們進行的團隊磨課就達到三次,這個過程不僅是對上課者,也是對整個團隊人員的考驗,大家在團隊中圍繞提出的研討主題,一遍一遍地去尋找解決的方法,最后等待導師與團隊成員再一次觀摩。教師們針對課例能夠把課堂教學中出現的問題,結合自己的看法,對上課者提出建議,上課者在通過大家的一次次點評中,逐步明晰課堂教學的要求。最后由導師把脈,導師的參與是卷入式校本教研向縱深發展的重要環節,是讓課例研究真正體現出價值的過程。
3.激情點撥——這是一個仁者見仁的過程。
在激情點撥環節,團隊的每個成員都要做好隨時發言的準備,即通過觀課并聆聽上課者的設計意圖后,結合前幾次觀課的感受,思考這節課對于解決問題是否有效,是否有更有效的教學途徑,是否在某個環節的處理上還應該有更優化的改進等,在這一個過程中,團隊成員之間的探討是出于對執教者的尊重,出于對自己參與卷入式教研活動的珍惜,因為別人研究的問題或許也是自己要解決的問題,從別人課中發現的教學問題或許也是自己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在聆聽點評中,再對這節課例提出自己的看法。整個點撥過程是教師們最喜歡的環節,因為大家可以與導師一起進行“辯”與“求”。“辯”的是自己對這個問題的看法是否已經形成了自己該有的認識,“求”的是能夠從導師那兒獲得更多的關于該問題的前沿看法或做法。
4.積淀沉思——這是一個洗盡鉛華的過程。
導師與教師相伴的卷入式教研結束了,只意味著一個過程的結束,更重要的積淀沉思還是留在了后面。
一是資料整理。每次導師參與卷入式教研活動后,各團隊負責人都要做好相關新聞的推送,將活動分享給全校教師。同時收集活動過程中的各項資料,包括活動記錄,上課者的教案等,作為下次經驗分享的材料。二是回顧梳理。對于上課者來說,要結合導師參與的卷入式教研中參與人員提出的改進意見,并對教案進行再修改,及時寫好反思。對于團隊教師來說,要有自己的活動心得,并能夠以案例書寫的方式反思這次活動。三是資源分享。上課者完成教案的修改后,將教案與課件傳入學校“優質資源庫”中,供團隊教師借鑒與學習。同時團隊負責教師把本次導師參與卷入式教研的錄像收入“教研組資源庫”,為今后教研組建設提供參考與學習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