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小學校責任督學掛牌督導是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貫徹落實“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強化國家教育督導”精神的一項重要舉措。責任督學的履職能力,決定掛牌督導的水平。作為新聘責任督學,必須將學本領、督規范、診問題、導方向有機結合,寓導于督,服務發展,不斷探索有效實施中小學校掛牌督導的措施和相關的督導機制。
【關鍵詞】掛牌督導;責任督學;新聘;履職
【中圖分類號】G464?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6009(2018)82-0058-03
【作者簡介】鐘桂芳,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人民政府(江蘇常州,213000)責任督學,高級教師。
2017年,筆者受聘為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掛牌督導責任督學。面對全新的工作崗位,有著強烈的“本領恐慌”。雖然一直在學校工作,也在不同的部門鍛煉過,但對責任督學“督什么”“怎么督”知之甚少。尤其是對每月一次的經常性督導,覺得不知如何下手。
一、學習認真添“才氣”
在掛牌督導工作開展之初,筆者努力用好四個“一”。
1.一本手冊。
新學期工作會議上,督導室給每位新聘責任督學發放了一本手冊,它成為筆者督學工作的第一本“教材”。手冊由兩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是掛牌督導規章制度,《中小學校責任督學掛牌督導辦法》《江蘇省中小學校責任督學掛牌督導工作規程》《武進區中小學校責任督學掛牌督導實施方案》《武進區責任督學掛牌督導工作制度》《武進區責任督學考核辦法》和責任督學巡視校園、推門聽課要求等系列文件和工作條例,讓筆者對掛牌督導的內容和方法有了初步的了解;第二部分是督導記錄,每個責任督學一般負責3~5個掛牌學校,經常性督導需要記錄掛牌學校的基本情況、每月常規督導情況,必要時下達整改通知書等。有了這本手冊,掛牌督導工作就有了一個“指南針”。
2.一份菜單。
為提高責任督學履職能力,切實做好責任督學掛牌督導工作,努力提升全區教育督導工作水平,常州市武進區每年的新聘責任督學都要參加16學時的專項培訓。督導室從教育政策法規、教育督導理論、現代學校管理、教育質量評價、責任督學人文素養五個模塊精心設計課程菜單,通過專家講座、案例分析、實地考察、交流研討等培訓方式,使責任督學初步了解教育督導政策規定和業務知識,樹立依法督導、科學督導的意識,基本具備從事掛牌督導工作的能力。
3.一張網。
常州市武進區教育督導網設置了督導新聞、文件通知、督導評估、掛牌督導、政策法規等8大板塊。每年的工作計劃、每月工作要點和網絡培訓內容、專項督導通知、督學動態等都會及時更新。作為一名新聘督學,最欣喜的是在督導網上看到其他督學的工作案例和故事,其中的許多做法都值得學習和借鑒。督導網鏈接到轄區各個學校的督導網站,一般有學校簡介、督學風采、督導動態、工作紀實等板塊,督學到校開展工作的情況有原生態的呈現。督導網同時鏈接了省市級、教育部和其他掛牌督導先進地區的督導網站。
4.一個朋友圈。
常州市武進區為每所學校配備了兩名責任督學,分為AB角形式。A為主角,B為副角,學校的經常性督導主要由A角負責,B角協助。筆者在一開始的B角工作中虛心拜A角為師,認真參加每一次督導活動,多看多聽,多問多想。而筆者所在的第三責任片區,共有4名A角督學,有已經退居二線的資深校長,有人民教育家培養對象,有長期進行研究工作的教研員,有充滿干勁的年輕責任督學,這樣一支存在豐富樣態和工作背景的督學隊伍,構成了我的督學“朋友圈”,形成了一個寶貴的學習資源庫。
二、抱誠守真聚“人氣”
作為新聘督學,能夠得到掛牌學校校長和教師的歡迎,順利地開展督導工作,做一點對學校有幫助的事情,這才是有意義的。
1.不缺位。
《常州市武進區中小學校責任督學掛牌督導實施方案》中要求:責任督學對掛牌學校實施督導每月應不少于1次,每次在校督導工作時間不少于4小時。督學職責主要涉及管理與制度、招生與收費、課程與教學、安全與衛生等8個模塊的學校日常工作,一般采取隨機巡查課堂、查閱資料、列席會議、座談走訪、問卷調查、校園巡視、點評反饋等方式開展經常性督導,也可根據師生、家長或社會有關人士的意見,對反映的問題開展針對性督導。除了每月實地走進校園,平時還應經常關注掛牌學校的網站、公眾號,通過瀏覽及時了解學校的工作情況和重大活動。線上線下的全方位督導,也讓學校領導和教師大致了解責任督學工作的事項和流程。
2.不越位。
學校接受責任督學督導,有時會有一種排斥或者畏懼的心理,擔心學校如果存在問題,就意味著校長和教師沒有履行好職責,會影響學校的聲譽以及校長和教師的晉升。所以有的校長在督導時盡量呈現學校最好狀態,以求在督學心中留下好的印象。作為有學校管理和教學經驗的教育工作者,責任督學要做到以誠待人,尤其是要處理好與校長的工作關系。放下架子、俯下身子,把自己當作學校的“自己人”,與學校同呼吸,共命運,和掛牌學?!按虺梢黄?。一方面尊重校長的辦學理念,另一方面嚴守督導“規矩”,不觸碰校長的權力,不干涉學校的“內政”。本著助力學校發展的目的,在語言表達上,多用“建議”或“想法”,建立平等、尊重、理解、協商的交流機制,指導和幫助校長進一步規范辦學行為,提升教育品質。
3.要補位。
一方面,責任督學是政府和校長的“第三只眼”,有效的經常性督導,幫助學校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確保學校發展更加規范化、科學化。另一方面,責任督學依托個人專業特長,借助人脈優勢,邀請專家或團隊參與學校課程改革、課堂教學、教師發展等建設,提升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從“督”到“導”,這既是督學職責的有效落實,更是管理向服務轉變的體現。學校發展需要教師團隊群策群力,共克難關,也需要借助外力補足短板,突破瓶頸。責任督學的科學補位,使“旁觀式監督”向“融入式助力”轉變,學校多了一個智囊,多了一份資源。
三、務實求真厚“底氣”
筆者掛牌督導的3所學校均為農村學校,其中1所學校的教師雖敬業愛崗,樂于奉獻,但專業素質、研究能力、課程開發與實施能力等還不能很好地適應當前教育發展的要求。學校教師梯隊建設不健全,學科發展不平衡,教師個人發展也不均衡。尤其是教師隊伍中高級教師比例偏低,學科領軍人物偏少,中青年教師中還沒有形成名優教師群體,教科研能力相對較弱,急需針對性地提升教師整體素養。
在初步診斷的基礎上,筆者邀請第三責任片區的其他3位責任督學走進學校開展了一次聯合督導活動。本次督導聚焦“教師專業發展”,校長作了教師三年主動發展規劃匯報,并邀請區域名師講述成長故事,責任督學分組參與論證每一位教師的個人三年主動發展規劃。在督導活動結束后,責任督學就該校教師專業發展方面提出了4點建議:
1.完善教師發展規劃。
進一步明確本校教師發展目標,理清工作思路,明確各項保障制度,重點落實教師年度公開匯報和考核方案,使學校教師培養工程既有頂層設計,又有切實行動和量化指標,逐步從模糊走向清晰,從經驗走向科學,從粗放走向精致,從形式走向實效。
2.找準潛力學科突破點。
教師專業發展是系統工程,作為一所規模中等的農村小學,宜從較小的優勢項目入手,尋找突破點。比如以英語學科為抓手,提煉學科主張,在課堂教學、課題研究、學業質量上做出亮點,創出特色,首先在東部片區形成學科品牌,并以此引領提升學校教育質量和教師專業發展品質。也可以抓住一年一度的區學科論文評比的契機,邀請區內外專家進行針對性指導,讓全校教師人人動起來,幫助教師體驗成功的幸福感,以此帶動教師專業發展的整體提升。
3.學會借力促進生長。
目前,學校校長加入了武進區名校長工作室,中層和教師相繼加入了區內的名教師工作室和班主任工作室,要充分利用這些外部資源,重點關注工作室成員的專業發展,建立“遷移”的培訓機制,把這些先行教師推到教師發展的“舞臺中央”,努力做到“一人受訓,全校受益”。網絡化的時代,各種學習資源更加扁平化。學校要充分借助技術,組織開展接地氣又富有成效的學習培訓。
4.加強校本研修力度。
一是要以提高教師專業發展水平為重點,在規范的基礎上不斷創新,向日常教研要質量,幫助教師不斷提高教學水平和教學革新能力,提升理論素養和科研能力。二要有意識、有計劃、有步驟地打造并推出骨干教師,不斷擴大骨干教師群體,為學校內涵發展提供人才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