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麗媛 劉娜
摘 要:貧困地區醫療健康服務水平很大程度上決定著該地區的發展水平及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提高貧困地區醫療保障水平已經成為“精準扶貧”項目的重要組成部分。文章在分析當前貧困地區醫療保障現狀的基礎上,論述了精準健康扶貧背景下提高貧困地區醫療保障水平的途徑,以期為提高貧困地區醫療保障水平提供參考。
關鍵詞:精準健康扶貧;貧困地區;醫療保障
中圖分類號:F323.89?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8-09-28
文章編號:2095-624X(2018)31-0038-01
一、精準健康扶貧政策下的農村醫療保障現狀
1.醫療資源配置不均勻
我國農村醫療服務保障不完善源于醫療資源缺乏,并且醫療資源分配不均衡。我國農村人口的醫療保障是與其所對應的醫療機構相吻合的,例如,鄉鎮衛生院就是負責鄉鎮農村人口的醫療服務。由于政府所提供的醫療資源絕大多數都分給了鄉鎮以上的大醫院,農村所剩下的醫療資源和器械僅占到總醫療資源的20%,這種現象直接導致了農村貧窮人口患病數量的大幅增長。目前,政府對醫療衛生方面的資金投入不夠,鄉鎮衛生院的醫療資源和器械使用時間過長,少有人愿意為農村的醫療衛生發展做出貢獻,所以對于人才的引進也是制約農村醫療發展的原因。
2.醫療費用增長過快且資金投入不足
近幾年來,我國貧困地區的發展比較落后,所以在幫助這些地區發展所用的資金方面面臨著巨大的困難,沒有了資金的支持,從根本上不能促進農村的經濟發展,更不能保障農村的醫療服務。扶貧基金組織的扶貧體系尚不健全,不能對用于扶貧的資金做到合理的分配和利用,所以阻礙了農村醫療衛生事業的健康發展。
3.醫療保障體系建設不系統
近年來,在國家政策的扶持下,我國農村的醫療衛生體系得到了一定的發展,但是仍然存在很多問題,例如,公立醫院改革不完善、收入結構不合理等問題,其中,還存在藥品價格不合理和藥品流通不當等問題。
二、精準健康扶貧政策下的農村醫療保障完善策略
1.豐富醫療供給渠道
針對貧困地區存在的醫療保障資源匱乏的問題,政府可以提高對醫療單位的資金、技術方面的扶持,提高醫務工作者的業務能力,提高貧困對象的醫療水平及醫療質量等。第一,在提高醫療保障水平的同時應提高各類疾病的預防能力。豐富貧困地區人口的醫療保障渠道,在鞏固新農合成果的基礎上繼續擴大保障能力,完善保障體系,避免出現“因病致貧”的現象。第二,貫徹“分級診療”的制度,優化貧困地區醫療資源,使貧困地區群眾享受到應有的治療,防止“小病大治”造成的醫療資源浪費。第三,明確不同等級醫院的醫療服務內容,優化資源配置,深化公立醫院醫療體制改革,合理利用醫療資源,提高醫療資源的利用率和貧困地區群眾的就診效率[1]。
2.提高醫療保障能力,增加醫療財政投入
第一,必須確立政府在國家醫療衛生服務中的主導角色,政府部門為社會提供公益性醫療服務,具有管理、監督、統籌、協調等作用[2]。政府部門為參保公民與醫療機構間搭建了溝通交流的平臺,同時協調了醫療供求雙方的不平等地位。因此,國家醫療服務機構應提高醫療服務的力度和能力,樹立公益性與為人民服務的意識,同時宣傳、號召更多的人參加國家醫保。第二,政府應加大醫療領域的資金扶持力度,尤其是加大對貧困地區的醫療資金扶持力度,來提高醫療機構的服務能力。政府的投入能夠保證貧困地區醫療服務建設的資金保障,不斷擴大醫療服務的影響范圍。
3.完善農村醫療衛生服務機制
從國家層面制定政策,完善貧困地區農村醫療保障制度,使貧困地區享受到更加便利的醫療救助。針對精準健康扶貧對象,在規定的新農合醫療點就醫的,可以及時給予結算,減輕救助對象的經濟壓力。同時,針對未在指定新農合醫療點就醫的救助對象,在就醫后可立即申請報銷或保障幫扶。同時,農村基層衛生服務機構不僅要為貧困對象提供醫療服務,也要承擔醫療政策宣傳、醫療知識普及等任務。
參考文獻:
[1]韓 宇,施 若.我國貧困地區農村醫療保障的水平及其改革探析——以滇、黔、陜、甘、青五省為例[J].上海經濟研究,2015(3):117-122.
[2]王 蕾,馬英楷.“十三五”時期農村貧困地區醫療保障發展問題及對策探析[J].中國市場,2016(34):280-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