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紅玉
[摘要] 目的 分析研究糖尿病對種植體骨結合影響的療效。方法 選取2012年7月—2013年7月在該單位接受口腔種植骨結合治療的糖尿病患者與非糖尿病患者各50例,共計有110顆種植體,并對這些患者進行隨訪5年,對接受治療的兩組患者的牙齒成活情況進行分析比較,研究兩者之間在種植體結合的不同之處。結果 通過得出的數據結構發現糖尿病的種植體修復牙齒失敗率略高于非糖尿病患者,所以糖尿病是可以對種植體骨結合有所影響的,經過兩組數據經過分析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糖尿病對種植體骨結合有一定的影響,減慢了修復牙齒的恢復速度,但是糖尿病患者也并非就不能利用種植體來修復受損牙齒,只要患者控制好個人的血糖水平,術前術后注意口腔衛生,再結合相關的藥物治療就可以提高種植體存活的概率。
[關鍵詞] 糖尿病;種植體;骨結合;療效分析
[中圖分類號] R783.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8)11(b)-0024-02
口腔種植體是指通過手術將種植體植入人體口腔內缺牙部位,待愈合后在其上部安裝修復的假牙裝置。隨著口腔事業的快速發展,種植牙也慢慢走進人的視野中,更為口腔專業增添了一次重大的變革,同時也為眾多的缺牙患者帶來了更大的好處,讓他們也擁有一副漂亮的牙齒。但是種植牙是否能夠成功也取決于骨結合,即種植體與種植體區域的元件相互結合的程度,結合程度越好,修復成功率也越高。但是,人體口腔具有相當復雜的結構與環境,于是就會有各種因素會影響骨結合的程度,比如飲食、酸堿度以及個人生活習慣的影響等等,但該文就糖尿病對口腔種植體骨結合的影響展開研究,因為患糖尿病的人越來越多,常見于老年人,發病率較高,若得不到及時的治療,會對患者生活造成了極大地影響,甚至影響了正常的生活,使患者的生活質量降低。所以該研究選取2012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100例患者為研究對象,對糖尿病與非糖尿病患者的修復后的牙齒的成活情況進行對比分析,而后對糖尿病影響種植體骨結合的機制,從而為大多的糖尿病患者是否可以利用種植體修復牙齒提供了理論依據。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接受口腔種植骨結合治療的糖尿病患者與非糖尿病患者各50例展開研究。糖尿病患者組中,含有男性21例,女性29例,年齡均在40~80歲,平均年齡均在62.12歲,糖尿病病程6.5年,同時該組患者含有55顆種植體。非糖尿病患者中,含有男性26例,女性24例,年齡均在42~80歲,平均年齡為64.42歲,糖尿病病程6.6年,同時該組患者含有55顆種植體。將這100例缺牙患者的患者的年齡、性別和病程等資料進行對比分析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不具有可比性。
1.2 材料與方法
將Ankylos種植體植入這100例缺牙患者的口腔上下頜內,同時必須由同一位口腔醫師利用配套的儀器進行手術操作。在進行手術之前,兩組患者均需要進行一般的口腔檢查,確定出拔除不需要保留的缺損牙齒,并對其旁邊的缺損牙齒以及其他疾病的牙齒進行牙根管治療,而后根據各位患者不同的患病情況與牙齒缺損情況確定種植位置,并制定出相應的種植方案,并根據實際情況對手術之后的患者的進行抗感染治療。在這期間要密切關注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1],以及各種不良狀況的發生,不僅要確保用藥的安全性和合理性,更不能隨意用藥,要保證患者的生命健康,若有緊急情況發生,就要及時作出治療和處理。經過修復期間之后,對這些患者進行及時隨訪,對接受治療的兩組患者的牙齒成活情況進行分析比較,研究兩者之間在種植體結合的不同之處,并總結出糖尿病影響種植體骨結合的機制[2]。
1.3 觀察以及評價指標
觀察指標:根據對患者的隨訪的記錄,觀察患者的種植修復牙齒是否有松動、脫落以及疼痛和影像學檢測異常的情況,一旦含有以上的一種或者多種都屬于治療失敗的結果。
評價指標:將隨訪3個月失敗率、1年失敗率以及5年失敗率加以計算,并將其實時進行記錄,將其進行對比分析,失敗率越低說明種植體骨結合的效果越明顯,反之,越不明顯。
1.4 統計方法
將記錄的所有數據利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處理,計數資料[n(%)]以χ2來檢驗,計量資料(x±s)以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對所得的糖尿病患者與非糖尿病患者種植體修復牙齒的3個月、1年以及5年失敗率的數據進行對比,進行統計學計算得出,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因此,通過得出的數據結構發現糖尿病的種植體修復牙齒失敗率略高于非糖尿病患者,所以糖尿病是可以對種植體骨結合有所影響的,所得結果如表1所示。
3 討論
口腔種植體是指通過手術將種植體植入人體口腔內缺牙部位,待愈合后在其上部安裝修復的假牙裝置。隨著口腔事業的快速發展,種植牙也慢慢走進人的視野中,更為口腔專業增添了一次重大的變革,同時也為眾多的缺牙患者帶來了更大的好處,讓他們也擁有一副漂亮的牙齒[3]。此方法與傳統的固定修復牙齒的方法相比,明顯具有更舒適的感覺,還具有更好地保存牙體和牙槽以及更好地固位穩定的效果。因此種植體修復牙齒是當今口腔醫學中應用較為廣泛的一種修復方法,也取得了大多數人的認可,成功率也越來越高,已漸漸成為目前最完滿最理想的修復缺損牙齒的方法。但是,人體口腔具有相當復雜的結構與環境,于是就會有各種因素會影響骨結合的程度[4],比如飲食、酸堿度以及個人生活習慣的影響等等,但該文就糖尿病對口腔種植體骨結合的影響展開研究,因為患糖尿病的人越來越多,常見于老年人,發病率較高,若得不到及時的治療,會對患者生活造成了極大地影響,甚至影響了正常的生活,使患者的生活質量降低。
糖尿病的主要的臨床特征為血糖水平異常升高,也是具有遺傳傾向的疾病,是一種全身性的基礎病,其主要病因是由于機體內胰島素分泌不足或者胰島出現功能問題,從而導致體內的血糖升高而引起內分泌紊亂的綜合征。但從目前的研究數據來看,糖尿病具有影響牙齒種植體的作用,抑制了口腔粘膜與牙槽骨傷口愈合的速度,容易發生微血管血栓,使其容易發生感染;另一方面,糖尿病也會影響種植體骨結合,是種植牙易于脫落、疼痛,失敗率相比于非糖尿病患者要高很多[5]。
該研究中選取2012年7月—2013年7月在該單位接受口腔種植骨結合治療的糖尿病患者與非糖尿病患者各50例,并對這些患者進行隨訪5年,對接受治療的兩組患者的牙齒成活情況進行分析比較,對所得的糖尿病患者與非糖尿病患者種植體修復牙齒的3個月、1年以及5年失敗率的數據進行對比,進行統計學計算得出,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通過得出的數據結構發現糖尿病的種植體修復牙齒失敗率略高于非糖尿病患者,所以糖尿病是可以對種植體骨結合有所影響的。
綜上所述,糖尿病對種植體骨結合有一定的影響,減慢了修復牙齒的恢復速度,但是糖尿病患者也并非就不能利用種植體來修復受損牙齒,只要患者控制好個人的血糖水平,術前術后注意口腔衛生,再結合相關的藥物治療就可以提高種植體存活的概率。
[參考文獻]
[1] 聶瑩.糖尿病對種植體周圍骨組織的影響[J].國際口腔醫學雜志,2016(4):451-453.
[2] 黃震(綜述),鄧麗(審校).提高糖尿病患者牙種植成功率的研究進展[J].中國口腔種植學雜志,2017(1):43-47.
[3] 黃建生,周磊,張愛華.Ⅱ型糖尿病患者人工牙種植療效的回顧性分析[J].現代口腔醫學雜志,2017(4):356-357.
[4] 常文曉,安陽,張含中,等.不同葡萄糖濃度對體外培養人牙齦成纖維細胞增殖的影響[J].中國藥物與臨床,2016(2):258-259.
[5] 張楠,張潔,常文曉,等.不同葡萄糖濃度對人牙齦成纖維細胞在鈦表面附著和生長的影響[J].中國藥物與臨床,2016(8):214-215.
(收稿日期:2018-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