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亞珍 黃定勝 陳康榮 冼觀秀 何艷
[摘要] 目的 觀察妊娠糖尿病篩查中即時檢驗糖化血紅蛋白的應用價值。方法 選取該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60例妊娠糖尿病患者作為實驗組,同時選取同期60名健康妊娠產婦作為對照組;對兩組人員均進行糖化血紅蛋白即時檢驗,對比兩組人員各項臨床指標水平,以及不同檢測方法在診斷妊娠糖尿病中的效果。結果 檢驗后,而實驗組患者在糖化血紅蛋白水平、空腹血糖水平與口服葡萄糖50 g篩選測試糖耐量水平中均高于對照組(P<0.05);糖化血紅蛋白檢驗在妊娠糖尿病診斷中的準確性與特異度顯著高于其他兩種(P<0.05)。結論 即時檢驗糖化血紅蛋白水平在妊娠糖尿病患者中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其具有操作簡單、檢測迅速等特點,同時還能夠顯著提高診斷的準確率,值得推廣。
[關鍵詞] 妊娠糖尿病;即時檢驗;糖化血紅蛋白
[中圖分類號] R5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8)11(b)-0026-02
處于妊娠期,尤其是對于孕晚期的產婦來說,其往往會處于一種致糖尿病狀態,極容易導致妊娠期糖尿病的發生[1]。若產婦的機體無法自主增加分泌胰島素,來克服妊娠期出現的胰島素缺乏情況,則會導致妊娠糖尿病發生。而隨著妊娠糖尿病發病情況增加,臨床咋檢驗技術方面也在不斷進步,其中糖化血紅蛋白檢測在臨床中應用最為廣泛[2]。該次研究了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60例妊娠糖尿病患者與60名健康妊娠產婦,分析了妊娠糖尿病篩查中即時檢驗糖化血紅蛋白的應用價值,具體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該院收治的60例妊娠糖尿病患者與60名健康妊娠產婦。其中,對照組60例產婦中,產婦的年齡在22~38歲,平均年齡(28.46±3.27)歲;實驗組60例患者中,患者的年齡在21~37歲,平均年齡(29.39±2.18)歲;妊娠糖尿病診斷標準:①患者空腹血糖>5.8 mmol/L;②餐后2 h血糖>9.2 mmol/L;③所有患者均無嚴重心、肝、腎等重大臟器功能不全;④所有患者均對該次研究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所有人員在各項一般資料中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以進行對比。
1.2 研究方法
兩組患者均進行糖化血紅蛋白檢測、空腹血糖水平以及口服葡萄糖50 g篩選測試糖耐受量水平:采用專業生化負壓采血管,于清晨抽取患者3 mL空腹靜脈血;隨后給予患者口服50 g葡萄糖,服用1 h后抽取患者3 mL靜脈全血并進行血清分離。
1.3 評定標準
對比兩組人員糖化血紅蛋白檢測(HbAlc)、空腹血糖水平(FPG)以及口服葡萄糖50 g篩選測試糖耐受量水平(GCT);同時對比不同檢測方式在妊娠期糖尿病中的診斷情況[3]。
1.4 統計方法
該次研究主要采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x±s)行t檢驗,計數資料[n(%)]以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各項臨床指標對比
實驗組患者在HbAlc、FPG以及GCT中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
2.2 不同檢測方式在妊娠糖尿病中的診斷價值
HbAlc在妊娠期糖尿病診斷中的準確性與特異度顯著高于FPG與GCT(P<0.05)。如表2所示。
3 討論
妊娠期糖尿病會對母嬰均造成嚴重的危害;其很容易導致產婦出現羊水過高、胎兒呼吸窘迫、妊娠高血壓、電解質紊亂的情況,嚴重時甚至還會出現死胎的現象[4]。而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經濟水平得到了顯著的提高,飲食方式也發生了改變。在孕產婦中,由于營養過剩而導致肥胖的人群數量顯著上升,妊娠糖尿病的發病率也呈現了逐年遞增的趨勢。而在妊娠糖尿病的臨床治療中,早期的診斷工作尤為重要。妊娠糖尿病患者沒有明顯的癥狀與體征,在進行體檢的過程中期空腹血糖水平也時常處于正常水平,進而使得誤診與漏診的情況時常發生,導致患者延誤了最佳治療時機,不利于患者的身體健康[5]。GCT作為現階段國際糖尿病學所推薦的診斷方式,其具有較高的精確度與準確性;但這種檢查方式較為復雜,很容易受到其他因素的影響,進而使得臨床診斷的準確性較低。隨著即時檢驗糖化血紅蛋白的不斷開展,目前在妊娠糖尿病患者中的診斷中,糖化血紅蛋白已經成為評價患者病情的重要指標。
糖化血紅蛋白主要是反映患者1~2個月中的平均血糖情況;其主要是由血紅蛋白分子B鏈氨基酸N末端與機體血液中的葡萄糖游離醛基間交鏈而產生的非酶縮合產物[6]。其合成的過程較為緩慢,合成的速度主要和紅細胞環境中的糖濃度呈現正比關系。因此,檢測患者糖化血紅蛋白對于治療妊娠糖尿病患者、終止患者妊娠以及評價圍產兒的實際情況具有重要的意義。糖化血紅蛋白與患者的血糖濃度水平呈現了正比的關系,其水平增高對于人體有著非常大的影響。其能夠改變患者細胞對于氧氣的親和力,導致組織與細胞出現缺氧的情況;同時,糖化血紅蛋白還會導致患者血脂與血黏度增加,進而使得患者機體的病理生理出現改變,這與產婦妊娠期的并發癥均有著密切的關系。在該次研究中:實驗組患者HbAlc、FPG以及GCT水平分別為:(8.31±1.04)%、(6.54±1.67)mmol/L以及(12.17±1.05)mmol/L;對照組患者HbAlc、FPG以及GCT水平分別為:(4.26±1.18)%、(5.16±1.83)mmol/L以及(6.72±0.46)mmol/L;由此可見,實驗組患者在HbAlc、FPG以及GCT水平中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在不同檢測方法的診斷中,HbAlc在妊娠糖尿病檢測中的準確性與特異度顯著高于FPG與GCT兩種(P<0.05)。根據相關研究顯示[7],妊娠糖尿病患者并發癥的發生率與產婦的高血糖有著密切的關系。同時,產婦的血糖水平還會影響到胎兒的妊娠結局與生長發育情況,患者的血糖水平增加會使得巨大兒發生率與剖宮產率顯著增加。在臨床研究中,產婦的糖化血紅蛋白水平與GCT水平以及空腹血糖均與產婦子癇前期發病有著密切的關系;其主要反映了產婦糖代謝異常情況越嚴重,全身的小血管受累情況也就越嚴重,進而使得子癇前期的發生率增加。此外,也有相關研究顯示,控制妊娠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能夠有效減少產婦并發癥的發生率;而對于妊娠糖尿病產婦的診斷時間越晚,其血糖水平則越難以控制,進而很容易導致產婦孕期血糖水平太高的情況[8]。因此,早期的臨床診斷工作對于控制產婦血糖情況,減少產婦并發癥的發生率就顯得尤為重要。目前已經有許多學者對糖化血紅蛋白檢測在妊娠糖尿病篩查中的效果進行了研究,得出糖化血紅蛋白檢測相比于其他檢測方式,其具有更加簡單、更加實用以及準確性更高的優勢,相比FPG于GCT檢測中優越性更高。
綜上所述,妊娠糖尿病患者HbAlc與GCT水平與正常妊娠產婦有顯著差異;且HbAlc在妊娠糖尿病診斷中的準確性更高,檢測產婦HbAlc能夠有效判斷患者的病情狀況,在臨床診斷中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李霞,李計良.即時檢驗糖化血紅蛋白在妊娠糖尿病篩查中的應用[J].糖尿病新世界,2016,19(6):61-62.
[2] 王敏.即時檢驗糖化血紅蛋白在妊娠糖尿病患者中的有效應用[J].系統醫學,2016,1(10):23-25.
[3] 秦健雪.妊娠糖尿病篩查中即時檢驗糖化血紅蛋白的臨床效果[J].河南外科學雜志,2016,22(2):128-129.
[4] 菅建國.妊娠期糖尿病臨床篩查中即時檢驗糖化血紅蛋白的應用及優勢[J].包頭醫學院學報,2016,32(12):90-91.
[5] 李小寧.即時檢驗糖化血紅蛋白用于妊娠糖尿病篩查的價值研究[J].養生保健指南,2016,24(20):77-78.
[6] 周琨.糖化血紅蛋白即時檢驗在妊娠糖尿病篩查中的應用價值[J].糖尿病新世界,2018,12(1):56-57.
[7] 劉愛華.妊娠糖尿病孕婦糖化血紅蛋白 甲狀腺激素水平的臨床變化及意義[J].基層醫學論壇,2016,16(4):501-502.
[8] 趙春華,楊梅.妊娠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紅蛋白與新生兒低血糖發病風險的關系[J].中國保健營養,2017,27(25):88-89.
(收稿日期:2018-08-17)